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纤维品质改良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纤维特异或优势表达基因的挖掘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纤维品质的关键。根据苏棉12纤维中优势表达的GhRACK1 EST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GhRACK1基因的全长cDNA。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4个串联的WD基序,属于WD40重复家族,与已知的RACK1蛋白同源性达70%以上,PDB模拟的蛋白三维结构也与已知的RACK1蛋白结构相似。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RACK1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比叶片中高20倍以上。研究结果为棉花纤维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82.
目的:利用硝酸银硅胶填料有效分离出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方法:通过改进的FOLCH法提取血浆总脂后,再采用皂化、酸化水解的方法将总脂转化为混合脂肪酸。用ghosh法将硅胶改性为硝酸银硅胶后,以亚油酸为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了解硝酸银硅胶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附特性,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血浆混合脂肪酸中的亚油酸。结果:血浆与有机溶剂在1∶5时既能有效萃取血浆总脂,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醚=89∶10∶1作为洗脱剂,将洗脱液甲酯化后进行GC和GC-MS检测,硝酸银硅胶柱的洗脱液中亚油酸的纯度60.74%,硅胶柱的为23.65%,不饱和脂肪酸得到了较好的纯化。  相似文献   
983.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几何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58 个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草兔头骨进行了分析。分析中总共使用来自头骨背面、腹面和侧面的180 个标点和半标点。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在胚后发育早期即迅速建立起与成年个体近似的形态结构,组成头骨的不同形态单元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主要的形变发生在幼年至年龄1 阶段,即出生后的6 个月以内。从大小的变化来看,鼻骨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呈现正的异速生长,额骨和眼眶区则与头骨整体大小变化基本等速,而顶骨、听泡和枕骨大孔则呈现显著的负异速生长。我们亦用几何形态学的方法绘制出头骨在生长发育早期和晚期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轨迹,这一结果显示较显著的形状变化发生在鼻骨、前颌骨、眶上突和头骨的纵轴方向。头骨整体形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伸长并变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幼兔较早实现完善的头部系统的建立,尤其有利于提高呼吸系统的通风能力,提高在高强度的捕食压力下保持警觉,在多样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稳的能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了对固态食物的处理能力。这种异速生长模式可能是善于奔跑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在功能需求上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984.
以改性沸石、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固定化载体材料,硼酸和氯化钙作为交联剂,采用吸附-包埋-交联法将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复合固定化制备成微生物小球.通过复合菌配比实验,考察其对氨氮的去除率以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累积量;对制成的固定化小球做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考察不同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配比为3:2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82.32%,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累积量为0.032mg·L-1和0.053 mg·L-1;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沸石投加量为2g·100mL-1、温度为30℃、pH值为7.5、振荡速度为130r·min-1时,对氨氮达到最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90.31%,此法制得的小球机械性能和吸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85.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QTL定位信息, 借助玉米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进行了整合。在国内外研究中, 累计报道81个抗病毒基因位点, 分布在玉米7条染色体上, 比较定位发现这些位点集中分布于第3和6染色体。采用元分析技术, 确定3个“一致性”抗病毒QTL, 其中1个位于第3染色体, 在遗传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上覆盖的范围为6.44 cM; 2个位于第6染色体, 覆盖范围分别为6.16 cM和27.48 cM。借助比较基因组学策略, 在第3染色体“一致性”QTL区间内筛选出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确定和克隆抗病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6.
狗獾粪便DNA提取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堤坝上采集狗獾的新鲜粪便,采用预处理-酚/氯仿抽提法、NaCl改良法、异硫氰酸胍裂解法、淀粉吸附法及QIAamp试剂盒法5种方法对粪便样品中狗獾DNA进行提取,探讨狗獾粪便样品中DNA提取方法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5种提取方法中,淀粉吸附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4种方法。采用粪便裂解液快速裂解细胞后,加入淀粉去除其中的大量PCR抑制物,然后用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最后使用UNIQ-10柱纯化粪便DNA,对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反应及测序结果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粪便DNA能够用于更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7.
卷荚相思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卷荚相思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广西高峰林场卷荚相思林分采集分离到12株根瘤菌,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并利用这些菌株对厚荚相思苗木进行接种结瘤试验。结果表明:(1)依据生长代时和单个菌落形成测定结果,分离获得的12个菌株可以分为9个快生菌株和3个慢生菌株。(2)大部分的供试根瘤菌菌株可以利用无机氮源作为其生长所需的氮源,但对供试用的糖源利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3)所有供试菌株在3一酮基乳糖反应、牛肉膏蛋白胨、淀粉水解试验中呈阴性,所有供试的12个菌株均能进行利用柠檬酸盐,在BTB试验中均产酸,在石蕊牛奶反应均产碱。(4)12个卷荚相思根瘤菌菌株接种到厚荚相思苗木后,均能使其根部结瘤,并进一步筛选出结瘤效果和固N效果比较好的供试菌株是快生型菌株(J003、J004、J005、J008)和慢生型菌株(J012)。这为从华南的酸性土壤中寻找和利用土著根瘤菌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5个X-STR基因座荧光复合扩增体系的建立及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玲  吕德坚  孙宏钰  陆惠玲  伍祥林  伍新尧 《遗传》2007,29(12):1459-1462
为了发掘更多多态性高的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X-STR)基因座, 以解决法医学实践中的特殊案例, 建立了一组荧光复合扩增体系, 同时检测DXS6803、DXS981、DXS6809、DXS6789和DXS7132 5个X-STR基因座, 并用ABI PRISM 3100作毛细管电泳和GeneMapper ID 3.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清晰,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最低检出限为0.25 ng, 10~20 ng模板DNA能得到最佳结果, 在实际检案中能得到满意结果。实验表明, 本体系能为用X-STR基因座解决特殊的亲权鉴定案提供快速鉴定技术, 是常染色体STR、Y-STR等鉴定方法的良好补充, 在法医学实践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为了培育草菇耐低温菌株与解析其耐低温的分子机制,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出耐低温草菇菌株Vtlt-1,并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比较突变菌株Vtlt-1与原始菌株V23的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差异显著基因后利用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等方法分析,结果发现与V23相比Vtlt-1表达显著差异基因共有1 600个,其中704个基因上调表达,896个基因下调表达。针对差异基因的GO功能分类结果发现:生物学过程方面,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金属离子结合、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核酸的结合。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细胞核相关;分子功能中,氧化还原活性以及解旋酶活性,依赖于ATP 的解旋酶活性、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活性。KEGG注释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与氮类物质的代谢、脂肪酸与生物碱的合成这两方面,此外还富集到核糖体的生物合成、细胞色素P450、RNA聚合酶、硫和氨基酸的代谢、核酸的修复等通路。这些结果为解析草菇耐低温机制提供分子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0.
用PCR法和DNA杂交法检测同一献血员的白细胞及血清中的H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CMV-IgM、IgG(测四个滴度),连续两年共检测白细胞和血清样本各200人份.PCR法检测白细胞中的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63%和70%,DNA杂交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2%和50%.PCR法检测血清中的HCMV-DNA的阳性率为49%和53%,DNA杂交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3%和39%.HCMV-IgM阳性率两年均为5%.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54%和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