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2282篇
  655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是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趋化是细菌向合适的寄生部位定向运动, 也是空肠弯曲菌在宿主空肠黏膜表面实现定植的关键起始步骤, 该趋化运动由趋化相关二元信号系统( che-TCS) 以MCPs→Ches→Flis/Mots 方式调控。FliG是Fli 蛋白家族成员, 一些病原菌的FliG被证明是鞭毛马达蛋白, 也是细菌鞭毛马达中开关复合体的必需组分, 但空肠弯曲菌FliG在细菌趋化中的作用未明。本研究中, 我们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 株fliG基因敲除( fliG- ) 突变株, 然后对fliG- 突变株的动力、趋化和定植能力进行测定。动力实验和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证实, fliG- 突变株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直径、在硬琼脂平板上对0. 2 mol/L 脱氧胆酸钠( SDC) 的趋化聚集环直径均明显小于野生株( P <0. 05) 。与野生株比较, 黏附于BALB/c-ByJ小鼠空肠黏膜表面以及空肠内容物中的fliG- 突变株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5) 。实验结果表明, fliG是空肠弯曲菌鞭毛动力以及细菌感染时向空肠黏膜趋化运动的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p73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 in's lymphomas,NHL)患者中的检测意义以及去甲基化干预对p73基因再表达的效果.方法:检测2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标本中P73基因的表达以及甲基化状态;用不同剂量(4,8μmol/L)去甲基化因子5氮胞苷(5-A za)诱导P 73基因甲基化的淋巴瘤细胞,RT-PCR和MSP-PCR方法测定p73基因的表达以及甲基化状态.结果:p73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显著下降,26例标本中,13例呈阴性(50%),6例表达下降;p73基因外显子1甲基化的发生率为100%;4μmol/L去甲基化因子5氮胞苷(5-A za)在体外即可诱导的淋巴瘤细胞p 73基因去甲基化再表达,8μmol/L 5-Aza效果较4μmol/L更为明显.结论:p 73基因甲基化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去甲基化干预可能为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刺参糖胺聚糖的抗仙台病毒(Sendaivirus,SV)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刺参糖胺聚糖作用于仙台病毒感染BHK21细胞的多个环节,倒置显微镜观察病毒致细胞痛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以SV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刺参糖胺聚糖对感染病毒小鼠血凝抑制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刺参糖胺聚糖浓度大于3.2mg/ml时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浓度在0.25~0.2mg/ml范围时,刺参糖胺聚糖作用病毒吸附组和病毒复制组能明显抑制细胞病变,MTT结果也表明该两组显示较好的细胞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无细胞毒性作用;但SJ-GAG直接作用病毒组、预处理细胞组以及抑制病毒穿入组无明显抗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刺参糖胺聚糖可促进小鼠血凝抑制抗体的产生.结论:刺参糖胺聚糖的抗仙台病毒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以及抑制病毒复制而实现,并能促进小鼠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比较血府逐瘀汤与赛庚啶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瘫汤治疗瘢痕瘙痒,对照组口服赛庚碇,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优于赛庚啶.  相似文献   
965.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医学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医学图书馆馆藏媒介的多元化医学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探讨了在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下医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及新模式下的图书馆人员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66.
在确定了最适接种量和外植体细胞生理时间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起始磷浓度下,霍山石斛类原球茎生长、碳、氮消耗和多糖积累的动力学特性。以生长30d的类原球茎为材料,在接种量为100g/L时,类原球茎生长的最佳起始磷浓度为2.5mmol/L,培养36d时,类原球茎鲜重达496.5g/L。动力学分析表明,磷是霍山石斛类原球茎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胞内磷的积累水平与细胞生长具有相关性,2.5mmol/L的磷酸盐有利于碳、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多糖积累的最佳起始磷浓度为0.312mmol/L,培养36d时,其产量为2.22g/L。  相似文献   
967.
UreB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快速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主要抗原蛋白尿素酶B(ureaseB,UreB)为靶蛋白,建立一种新的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与鉴定方法.运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合成11条HpUreB蛋白的单表位抗原肽片段,在其氨基端标记FITC荧光素,应用荧光偏振方法(fluorescencepolarization,FP)快速鉴定这些肽片段的抗原性,并通过FP法在大规模样品中快速筛选相应抗体滴度高、分布人群广的优势抗原表位肽.结果表明,合成的11条UreB蛋白线性抗原肽中,10条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其中No.2、No.5和No.11抗原肽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在感染Hp的人群中分布较广,抗体滴度较高,为UreB的优势抗原表位肽.对抗原表位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与设计,通过FP技术快速鉴定抗原肽,并筛选优势抗原表位肽,对于疾病的抗原表位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以3种不同倍性的Cucum is属种间杂交后代[异源四倍体C.hy tivus(2n=4x=38,HHCC)、异源三倍体(2n=3x=26,HCC)和正反交种间杂种F1(2n=2x=19,HC/CH)]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器官中的酶谱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花蕾中的POD和EST同工酶谱带都比叶片中的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相同器官的同一酶系统中,3种不同倍性种间杂交后代的酶谱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同时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酶带(POD4c和EST3b等),表明远缘杂交扩大了黄瓜的遗传基础.此外,在幼叶和花蕾的POD同工酶中,大部分酶带活性随染色体倍性增加而减弱,表明基因剂量与POD同工酶酶谱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9.
野黄瓜(Cucum is hystrix,2n=24)为短日照植物,因其与栽培黄瓜(C.sativus,2n=14)花期不遇等杂交障碍的存在而使种间杂交难以顺利进行。对野黄瓜短光照处理40 d以上,使得两者花期相遇,成功地进行了野黄瓜与3种不同基因型栽培黄瓜(“二早子”、“长春密刺”和“NC4406”)的正反杂交,从中获得了3种杂交组合的幼胚。采用改良的方法对这3种基因型杂种胚进行胚胎拯救,再生频率达80%以上,其杂种的真实性通过植物学性状观察、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同工酶分析得到了证实。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基因型杂种F1的育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C.hystrixדNC4406”育性最高,花粉可染率达23.3%,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育种利用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70.
东海栉水母(Ctenophora)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徐兆礼  张凤英  罗民波 《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01-1305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栉水母数量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东海栉水母平均丰度秋季(6.3 ind.(100m3)-1)>春季(1.6 ind.(100 m3)-1)>冬季(1.4 ind.(100 m3)-1)>夏季(0.6 ind.(100 m3)-1)。调查海域鉴定到种的栉水母共有6种,其中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是东海的主要种类;掌状风球水母(Hormiphora palnata)和瓜水母(Beroe cucumis)是常见种;带水母(Cestumsp.)是次常见种;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e)和卵型瓜水母(Beroe avata)是稀有种。东海栉水母系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其数量变化与东海暖流势力活动过程中的携带有密切的联系。球型侧腕水母分布较为广泛,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种类;掌状风球水母、蝶水母和卵型瓜水母相反,仅适应有限的环境;瓜水母和带水母适应能力介于以上两类栉水母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