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223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FACE条件下水稻冠层蒸散和水分利用率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通过在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对水稻冠层微气候及相关生理指标的连续观测,并结合能量平衡分析,模拟研究了FACE对水稻冠层蒸散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水稻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气压差的定量关系与Penman-Monteith方程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模拟FACE和对照条件下的水稻蒸散量;观测期间,CO2浓度升高使水稻的水分利用比对照减小约10 mm,结合水稻生物量增加12%,FACE条件下水稻水分利用率(WUE)增加约12%.  相似文献   
942.
枸骨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枸骨(flex cornuta Lindl.eX Paxt.),别名鸟不宿,猫儿刺. 2材料类别种子. 3培养条件种胚萌发培养基:(1)I/2MS GA,1.0mg·L-1(单位下同);壮苗培养基:(2)MS BA 1.5 NAA0.5;不定芽诱导培养基:(3)MS BA 2.0 NAA 0.1;增殖与继代培养基:(4)MS BA 3.0 KT 0.5 IBA 0.5;(5)MS BA2.0 KT0.5 113A0.5;生根培养基:(6)I/2MS IBA 0.2 NAA 0.2.以上培养基都加入3%蔗糖和0.7%琼脂粉,pH 5.6~5.8,高压锅121℃灭菌15 min.培养温度为(25 2)℃,光照强度为加40~5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4 h·d-1.  相似文献   
943.
贵阳地区黄刺蛾种群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Walker是贵阳地区的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种群年生活史同时存在1年1代和1年2代现象,其中1年1代的个体数占大多数,大约占虫口总数的3/4。1世代或2世代的个体越冬后的成虫羽化都集中于5月中、下旬;茧内滞育虫态(含预蛹和蛹)长达8~10个月;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越冬代有很强的自然控制力,冬季茧的平均寄生率达34%。成虫的黑化个体占2.75%。室内养虫笼中黄刺蛾产下的卵粒有3种形状。研究期间(2004~2007年)发现黄刺蛾在贵阳的寄主植物有所不同,认为不同年份嗜食寄主植物有明显不同。根据黄刺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4.
两近缘种烟草上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两种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生长发育、食物转化和利用及种群增长情况。结果表明: (1) 室内26±1℃、75%±5% RH和16L∶8D光周期条件下,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上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1龄和2龄幼虫的存活率及雌蛾产卵量显著下降,种群净增殖率(R0=30.5374)和内禀增长率(rm=0.0951)减小;(2) 6龄幼虫对两种烟草的近似消化率及其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但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显著下降,相对取食量显著提高;(3) 第2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1.9922>1)比黄花烟田(I=1.1581>1)快,“烟草和其他”对种群起主要控制作用,特别是对低龄幼虫;第3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有所减慢但仍呈上升趋势(I=1.5994>1),而在黄花烟田则呈下降趋势(I=0.6434<1),低龄幼虫受烟草抗性和雨水等的影响较大,高龄幼虫被病菌感染的数量增多。这些结果表明,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不适合棉铃虫种群的增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945.
烟夜蛾和棉铃虫对高浓度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食性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和广食性的棉铃虫H. armigera (Hübner)是夜蛾属Heliothis的两近缘种昆虫。主要的农作物中,棉花和番茄上极少发现烟夜蛾,而辣椒上几乎没有棉铃虫,只有烟草均为二者所嗜食,也唯独在烟草上它们可以稳定共存。为明确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定向和选择行为的影响,本文运用触角电位(EAG)和风洞技术,测定了两种夜蛾的处女雌蛾、交配雌蛾及雄蛾对20种高浓度(0.1 mol/L)烟草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烟夜蛾和棉铃虫对测试的烟草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而且都表现出绿叶气味>脂类和芳香化合物>单萜、倍半萜和杂环化合物的总体反应趋势;两种夜蛾对多数化合物的EAG反应既无显著的种内性别差异,也无显著的种间差异,表明二者嗅觉神经系统对寄主气味图谱的识别和感受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对寄主植物的化学信息产生相同的“理解”;二者的行为反应结果与EAG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即两种夜蛾受到的嗅觉刺激与产生的行为反应具有统一性,结合两种夜蛾寄主范围的差异,推测烟草挥发物主要影响两种夜蛾的寄主定向行为,而寄主选择行为可能更依赖于二者与植物接触后对植物理化性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946.
长期施磷对黄壤旱地磷库变化及地表径流中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贵州黄壤旱地进行采样以及盆栽试验,探索黄壤旱地磷库的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增高,Al-P、Fc-P和Ca-P积累的顺序为Fe-P>Al-P>Ca-P。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的有效磷和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也不断积累,高磷(Olsen-P>25mg·kg^-1)旱地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与Al-P、Fe-P和C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50,Fc-P对藻类可利用磷量的影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模拟雨强为63.2mm·h^-1下,降雨30min后,低磷黄壤旱地(Olsen-P为4.62-15.9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仅为2.81-4.17μ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为0.723-0.876mg·L^-1;高磷黄壤旱地(Olsen-P)为29.4-59.2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达到0.026-0.714m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增加到0.996-1.281mg·L^-1;高磷黄壤旱地地表径流磷量能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947.
HPV16型E7复制型DNA疫苗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制有效的疫苗 ,用于HPV16型重度感染和与其感染相关的宫颈癌晚期病人手术后的免疫治疗 ,用复制型DAN疫苗载体 pSCA1,在其CMVIE启动子之下插入修饰的HPV16型E7基因mE7- 3( 2 4G、2 6G、6 7R) ,构建成 pSCA1mE7- 3复制型DNA疫苗。以重组质粒免疫C5 7BL/ 6小鼠 ,检测诱发的特异性CTL活性 ;将免疫后的小鼠用TC - 1肿瘤细胞攻击 ,观察免疫保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 :pSCA1mE7- 3复制型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TC - 1肿瘤细胞的特异性CTL反应 ;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能耐受 1× 10 4 TC - 1细胞的攻击 ,成瘤时间推迟 ,并且成瘤率明显下降 ,部分小鼠得到保护能免受肿瘤攻击。因此pSCA1mE7- 3复制型DNA疫苗可作为HPV16相关肿瘤的癌前病变及中晚期病人术后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948.
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机理和合成途径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合成的化学途径与生物途径研究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49.
正交试验法研究决明子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了决明子中蒽醌衍生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乙醇水为浸提剂;固液比1: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总蒽醌衍生物的产率为0.83%。如果采用醋酸酸化预处理工艺,可使蒽醌衍生物(抗癌、抗菌有效部位)的产率增加0.19%。通过溶剂萃取和沉淀分离得到两大有效部位:脂溶性部位(蒽醌衍性物)和水溶性部位(蒽醌甙类)。  相似文献   
950.
污染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最优收获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探讨了污染环境下双种群的最优收获问题.利用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得到一种最优分配方案——处理资源种群体内毒素的努力度与收获资源种群的努力度的分配方案,使经营者的经济收入达到最大,同时也得到次最优均衡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