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5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226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背散射电子成像 (BackscatteredElectronImaging,简称BSE),是依托扫描电镜的一种电子成像技术,它的成像原理和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那些表皮尚存的各类笔石标本,是二次电子成像 (SEM)无法替代的。文中简要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它对我国早奥陶世和中奥陶世部分笔石的始端发育和分枝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当前BSE图象显示了许多以往其他途径无法观察到的笔石微细结构,特别是笔石复杂的始端发育特征,结果验证了Psigraptusjacksoni的二分岔式和Rhabdinoporaflabelliformisparabola的四分岔式原始分枝的观点,显示它们都具有最原始的等称笔石式(isograptid type)始端发育型式。此外,BSE图象还显示,底栖固着的树形笔石Airograp tusfurciferus的胞管排列和分枝方式与奥陶纪最早期的漂浮笔石非常相似,表明二者可能存在祖 裔演化关系,或者至少是原始性状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42.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943.
选择28S rDNA D2区基因,针对GenBank中姬小蜂科总计542条相关序列,借助Blast Align、MUSCLE及TN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科水平的姬小蜂科快速DNA分类鉴定方法。建树结果对目前分类系统中姬小蜂科4亚科分类体系(Bouek,1988)予以支持;综合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对于姬小蜂亚科以及灿小蜂亚科的分族、分属方法。同时对地位不明的两属Anselmella和Ophelimus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阴坡海拔4 400 m以上林线0.8 hm2样地长苞冷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幼苗>幼树>成年树;(2)存活曲线接近Deevy-III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低径级种群尤其幼苗死亡率高达90%,这是林线区的气候条件如低温、强光照、积雪及冬季冻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种群另一死亡高峰出现于V~VI龄级,种内和种间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自疏,导致死亡率再度上升;(3)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空间点格局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由于幼苗来源于种子库且依赖成年树的微生境,幼苗聚集强度和尺度都最大;各龄级关系密切,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及耕作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智  蒋先军  罗红燕  李楠  李航 《生态学报》2008,28(12):5964-5969
了解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结构体内部的分布对于预测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气候、土壤以及耕作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因此有待进行更多的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下的研究。首次报道亚热带紫色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在长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中不同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在紫色水稻土水稳定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决定于土壤结构本身,而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无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有机碳在0.25~0.053mm微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垄作免耕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而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8.
李明  曾任森  骆世明 《生态学报》2008,28(8):3891-3897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日本曲霉的化感物质SAF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 SAF具有浓度效应,能诱导受体植物-拟南芥的多种调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高浓度处理表达的基因数量和倍数均高于低浓度处理的.此外,SAF也能诱导与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高浓度处理表达的基因种类和倍数均低于低浓度处理的.SAF能诱导生长素响应基因、编码乙烯反应敏感蛋白等基因的上调表达.由实验结果推测,SAF具有生长素的性质,高浓度处理可以导致受体细胞中乙烯的积累,并引起对维持细胞正常稳态起重要作用的物质-神经酰胺水平的改变,从而产生受体植物叶片的衰老和死亡的结果,这是SAF具有化感作用的主要原因.研究对于揭示SAF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阐明寄主非选择性毒素作用的分子机理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9.
为了研究干旱区天山北坡中山带长达1000余公里的单建群种山地针叶林的空间分布原因,选择精河、玛纳斯、阜康和巴里坤中山带作为四种不同的环境条件,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上、下限土壤的采样与分析,探讨土壤因素对天山北坡中山带雪岭云杉分布的控制作用.雪岭云杉在天山北坡的连续分布主要是水热组合条件和土壤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上、下限土壤属性变化与环境条件变化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表现为降雨量丰富的玛纳斯林区土壤肥力较高,但CaCO3含量较低,而降雨量较小的巴里坤和精河林区土壤肥力较差,但CaCO3含量较高.虽然长达1000余公里的雪岭云杉中山带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但其土壤属性变化均在雪岭云杉发育所需土壤条件的允许范围之内,这主要是受土壤成土母质、不同海拔高度的降雨量、地形、局地环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50.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 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 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 ± 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 ,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