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0篇 |
免费 | 915篇 |
国内免费 | 1510篇 |
专业分类
55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215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314篇 |
2011年 | 367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312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23年 | 1篇 |
18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生长后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青为母本与Lemont杂交,然后用特青为轮回亲本回交,建立特青背景下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在正常和低氮条件下分别在生长后期对株高(PH)、单株穗数(PN)、叶绿素含量(CC)、地上部干物重(SDW)和单株籽粒产量(YD)等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QTL。其中在正常供氮水平下控制PH、PN、CC、SDW和YD的QTL数目均为3个;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5、4、5和2个影响PH、PN、CC和SDW的QTL,在低氮水平下没有检测到控制YD的位点。大部分QTL集中在第2、3、7、11和12染色体上,影响不同性状或在两种供氮水平下影响同一性状的QTL在染色体上成串或成簇分布。其中RM30-RM439、RM18-RM478、RM309-RM270、RM235-RM17等区域同时检测到控制两个以上性状的QTL,表现出明显的一因多效现象。推测仅在低氮水平下检测到的QTL可能跟水稻对低氮胁迫耐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海拔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海拔(2 100~2 700 m)下,野生和人工栽培云南黄连的生物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生物量平均值在海拔2 600 m和2 700 m处分别为87.5 kg·hm-2和97.0 kg·hm-2,显著高于海拔2 300 m处(34.8 kg·hm-2,P<0.05),且海拔2 300、2 600和2 700 m的人工栽培云南黄连根茎和根生物量均大于野生云南黄连,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野生云南黄连的根茎和根生物量均与全株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700 m处最高,分别为4.60%和1.93%; 根茎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根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巴马汀含量在2 300 m处最高.人工云南黄连根茎和根小檗碱含量在海拔2 600 m处最高,分别为4.41%和1.90%; 根茎巴马汀含量,根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600~2 700 m处最高;根茎药根碱含量在海拔2 300 m处最高.海拔2 600~2 700 m处野生云南黄连根茎和根中各有效成分产量显著高于海拔2 100和2 300 m处(P<0.05). 野生云南黄连分株的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高度和冠幅沿海拔梯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增大种植密度和加强人工管理可以提高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993.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是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趋化是细菌向合适的寄生部位定向运动, 也是空肠弯曲菌在宿主空肠黏膜表面实现定植的关键起始步骤, 该趋化运动由趋化相关二元信号系统( che-TCS) 以MCPs→Ches→Flis/Mots 方式调控。FliG是Fli 蛋白家族成员, 一些病原菌的FliG被证明是鞭毛马达蛋白, 也是细菌鞭毛马达中开关复合体的必需组分, 但空肠弯曲菌FliG在细菌趋化中的作用未明。本研究中, 我们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 株fliG基因敲除( fliG- ) 突变株, 然后对fliG- 突变株的动力、趋化和定植能力进行测定。动力实验和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证实, fliG- 突变株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直径、在硬琼脂平板上对0. 2 mol/L 脱氧胆酸钠( SDC) 的趋化聚集环直径均明显小于野生株( P <0. 05) 。与野生株比较, 黏附于BALB/c-ByJ小鼠空肠黏膜表面以及空肠内容物中的fliG- 突变株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5) 。实验结果表明, fliG是空肠弯曲菌鞭毛动力以及细菌感染时向空肠黏膜趋化运动的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994.
Sinomanglietia glauca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described from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1990s. Recently two populations were discovered from Yongshun County of west Hunan Province, about 450 km away from those in Jiangxi. Because of the new findings and the poor reproducibility inherent to RAPD and ISSR marker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is rare species was reanalyzed with chloroplast PCR-SSCP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including all of four recorded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distinct haplotypes characterized Jiangxi and Hunan populations separately, with no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ing within regions. We postulated that this surprising pattern might result from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demographic bottlenecks during and/or after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nounced genetic structure, two evolutionarily significant units (ESUs) were recommended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S. glauca. 相似文献
995.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某些沉积元素转移过程中的浓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鼎湖山大气降水、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冠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某些沉积元素进行了系统连续的观测研究,从沉积元素的转移过程阐明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所承受的环境压力,通过分析沉积元素在这些水文学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和相互联系,试图揭示该生态系统相应功能过程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大气降水中的Pb含量远远高于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的含量,随着水分由输入向输出流动,Pb的浓度逐渐降低;(2)在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Al离子的浓度逐步增加;(3)除Pb外,所有其他元素(Al、Mn、sr、Mg、Na、K和Ca)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都高于5个水文过程的平均值;(4)Mn、K、Ca的输入和输出的浓度都不高;(5)Na和Mg在土壤水和溪水中的浓度超过5个水文过程的平均值。这表明:(1)鼎湖山的大气具有高浓度的Pb含量,而且Pb在季风常绿阔叶林系统中处于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2)酸性降水不仅活化了土壤中的Al元素,对各个水文学过程中的离子浓度也有增大的作用;(3)Na和Mg在当前的大气环境下有可能加速地从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淋洗出来。总之,由于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影响,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将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7.
一株海洋藻类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藻类种类繁多,由于形态的易变性和生活史的复杂性,传统的形态分类往往十分困难.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使DNA分子成为区分物种的有效手段,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疑难藻种的分类鉴定问题.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一株海洋藻类ST3的18srDNA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1733bp,通过与GenBank中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藻株ST3属于硅藻门海链藻目,与骨条藻属的亲缘关系较海链藻属为近,但与骨条藻属遗传距离远大于骨条藻属种间差异,说明ST3可能是硅藻门海链藻目新的藻属.18srDNA可用于海洋藻类分子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998.
999.
RNA干扰及其抗病毒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RNA干扰是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由双链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的mRNA降解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里,RNAi可以由21 ̄25个核苷酸长度的双链小干扰RNA(siRNA)触发。目前,以RNAi为策略来抑制病毒复制的方法已获得了巨大成功。但RNAi具有高度序列特异性,而多种病毒,如HIV-1、HBV A等却具有迅速变异的倾向。本文就病毒进化出的多种逃避RNA干扰的机制以及如何降低病毒对RNAi的耐受力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基因枪法介导GNA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含有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用基因枪法分别导入一个果蔗和一个糖蔗品种中,以期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将GNA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上,构建出不同选择标记、不同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并用基因枪法将之导入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分别在G418、PPT和Hyg的选择压力下,筛选抗性植株,并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结果:通过斑点杂交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GNA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结论:用基因枪法成功获得了含有GNA基因的甘蔗转化株,为培育抗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Zehnther)的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