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2281篇
  650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89例,记录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对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探讨相应对策。

结果

589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有41例(6.96%)出现切口深部感染。41例感染患者的渗出液或分泌物中鉴定分离出53株病原菌,其中30例患者为单菌株感染,占73.17%;11例患者为多菌株感染,占26.83%。5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22株,真菌1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1.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90.00%;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0.0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76.9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术后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在年龄分布、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输血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是否存在烟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术中失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深部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药敏性普遍较低。年龄≥60岁、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近些年来,治疗性重组蛋白类药物是生物制药领域研究的热点。工业化生产中常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的细胞系是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传统CHO细胞系的表达大多数基于随机整合的方式,这可能会使目标基因整合到异染色质区域或者不稳定的染色质区域,导致CHO细胞表达不稳定,需要多轮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表达细胞系。最新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在CHO细胞预测/特定的基因组位点中进行特异性整合,可以使重组CHO细胞的表达保持长期一致性和稳定性。CHO细胞基因组中高效稳定的转录整合位点被称为热点(hot spot)。阐述CHO细胞基因组稳定的hot spot位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热门的hot spot位点,以及如何研究新的hot spot位点的方法。总结如何将外源基因高效定位于预测的CHO细胞hot spot位点,实现高水平稳定的表达重组蛋白,为发现新的有效的hot spot位点,构建稳定表达CHO细胞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细胞因子Midkine(简称MK)是新发现的一类肝素结合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88年,Kadamatsu等利用差异杂交法在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小鼠畸胎瘤细胞株HM-1中首先克隆到小鼠MK基因。人MK基因则最早是从λgt10人胚肾(20-24周)cDNA库和EMBL-3人胎盘基因组库获得。成熟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模拟冷空气温度变化过程给予健康大鼠和高血压大鼠冷刺激,以此探讨冷空气过程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张掖市2011年3月一次典型冷空气过程数据,利用气象环境模拟箱模拟其温度变化过程。将24只雄性健康大鼠和24只雄性高血压大鼠分别随机分成最低温组(Tmin组)、Tmin对照组、复温组(Tr组)和Tr对照组。将Tmin组和Tr组大鼠放入气候箱中暴露冷空气温度变化过程。在Tmin和Tr时点分别停止Tmin组大鼠和Tr组大鼠冷空气暴露,并采血以测定其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四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健康大鼠和高血压大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在降温后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在高血压大鼠和健康大鼠Tmin组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1)。温度恢复后,其在健康组含量仍然高于其对照组(P<0.05),而在高血压大鼠中没有差异(P>0.05)。同Fbg,反应Fbg的纤维蛋白原时间(Fbg-time)在健康大鼠Tmin和Tr组中短于对照组(P<0.01,),而在高血压大鼠中仅在Tmin组短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大鼠血中的Fbg含量和Fbgt明显高于和短于健康大鼠(P<0.01)。结论:①冷空气降温过程能增加机体血中Fbg含量,使凝血功能增强,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②冷空气刺激对健康大鼠凝血功能影响强于高血压大鼠。  相似文献   
25.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 以幼虫蛀食根部, 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 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宁夏, 该虫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油蒿根部越冬; 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从受害根部钻出, 在周围的沙土里结茧化蛹, 蛹期平均19.5±3.5 d; 成虫始见于6月初, 终见于8月末, 期间经历3次羽化高峰, 分别为6, 7, 8月的上旬。成虫羽化主要在14:00-17:00, 整个过程持续30~45 min; 羽化当日即可交配, 交配时间为20:00-21:00, 高峰期为20:30左右; 雄虫有2次交尾现象。雄虫寿命2~3 d, 雌虫寿命1~3 d, 极少4 d。雌雄性比约为1∶2.16。卵初见于6月中旬, 初孵幼虫初见于6月下旬。幼虫常单独危害, 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 蛀食坑道不规则。5-9月, 油蒿受害率为11%~44%, 平均24%, 株虫口密度为0.13头/株。幼虫对油蒿的树龄和地径有较明显的选择性, 主要危害1~4年生、 地径16~34 mm的油蒿。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传输靶向COX-2 siRNA联合化疗药物对大鼠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24 只健康SD 大鼠 平分为三组,治疗组用COX-2-siRNA转染的胃癌SGC7901 细胞接种,同时进行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 化疗治疗;阴性对照组,用 阴性对照siRNA 转染的胃癌SGC7901 细胞接种,同时进行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 化疗治疗;对照组(n=8),用未经转染的胃癌 SGC7901 细胞接种,不进行化疗治疗;三组转染后都接种了裸鼠。结果: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胃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2.28± 0.12)%、(1.23± 0.17)%和(1.03± 0.14)%,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t=18.152,17.555, P<0.05)。治疗组的抑瘤率为76.7%,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8%和6.89%,治疗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x2=15. 211,13.899,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COX-2 蛋白表达含量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传输靶向COX-2 siRNA和化疗药物的配合应用可有效抑制COX-2 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Sinomanglietia glauca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described from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1990s. Recently two populations were discovered from Yongshun County of west Hunan Province, about 450 km away from those in Jiangxi. Because of the new findings and the poor reproducibility inherent to RAPD and ISSR marker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is rare species was reanalyzed with chloroplast PCR‐SSCP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including all of four recorded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distinct haplotypes characterized Jiangxi and Hunan populations separately, with no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ing within regions. We postulated that this surprising pattern might result from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demographic bottlenecks during and/or after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nounced genetic structure, two evolutionarily significant units (ESUs) were recommended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S. glauca.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CodY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鞭毛运动和细菌毒力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Lm染色体上CodY的编码基因codY并成功构建缺失菌株的回复菌株;利用平板泳动法观测鞭毛运动的变化,RT-qPCR检测与鞭毛运动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比较野生型菌株EGDe与CodY缺失菌株对细菌溶血活性、棉铃虫幼虫的半致死剂量和主要的毒力因子LLO和毒力基因调控蛋白PrfA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同野生型菌株相比,CodY缺失菌株鞭毛运动和相关基因,以及主要的毒力因子LLO和PrfA的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1),溶血活性显著降低(P≤0.01),对棉铃虫幼虫的半致死剂量上升了5.8倍。结论:CodY在Lm鞭毛运动和细菌毒力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对家蝇GNBP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基因在感染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后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构建的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c 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到GNBP3基因,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白色念珠菌注射感染家蝇幼虫并收集标本,逆转录,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样本中GNB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NBP3基因ORF全长1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5.8 k Da,等电点为6.85;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3 h、12 h、36 h、48 h GNBP3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4 h表达差异性最小;感染后不同组织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3 h和12 h时,在体壁、血淋巴、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时,在血淋巴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而在唾液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8 h,在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表达量较对照组高,在中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功克隆GNBP3基因且在家蝇感染白色念珠菌后GNBP3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各组织中以在免疫组织(血淋巴、脂肪体)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推测其在真菌识别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叶蝉群落对生态功能变动的动态响应,在中国贵州毕节撒拉溪朝营小流域按不同等级石漠化程度设置样地,并设置响应对照组,在2013-2014年5-10月每月对样地进行野外调查,系统采集叶蝉标本和在室内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以期分析高原山地不同等级石漠化程度下叶蝉群落的时空格局,特别是对石漠化治理效果的生态学响应。结果表明,共采得叶蝉3049头,隶属11亚科53属,其中优势类群为小叶蝉亚科、角顶叶蝉亚科、大叶蝉亚科,分别占总数的44.70%、21.78%、14.66%。与对照组相比,治理区内样地叶蝉的属数、个体数都有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动,在7月、8月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随着石漠化治理的深入,叶蝉种数、个体数呈增加趋势。总体上,石漠化等级与叶蝉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石漠化等级越低,叶蝉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越大。各等级石漠化样地的Pieluo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呈现反向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