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1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3058篇
  920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RAPD分子标记以其快速、简便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标记手段和形态分类学的缺点,在亲本和杂交种的鉴别以及在基因克隆与分离和遗传图谱的建立等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番茄煤霉病生防菌株木霉菌T-23和链霉菌A的融合子为实验材料,比较和研究了真菌融合子基因组DNA的提取。并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亲本及其融合子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SDS-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OD260/OD280为1.909,DNA浓度约为42.0 ng/μL,可以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融合子是双亲融合的产物,但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不等,融合子在DNA水平上更接近链霉菌。  相似文献   
962.
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杭州市第一医院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危重病房2005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3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60对34株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对碳青霉烯类基因OXA-23型、OXA-24型、IMP型、VIM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PFGE发现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为同一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呈爆发流行。所有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明确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检出OXA-24、IMP、VIM基因型。34株菌株质粒提取未成功。结论该院同一个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不同患者身上流行,可能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湿化瓶、护士手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963.
板蓝根热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氨基酸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别。结论为: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964.
探索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纯化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 在体外培养恒河猴表皮细胞,然后用Ⅳ型胶原吸附法吸附20 min,获得快吸附细胞. 对快吸附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RT PCR鉴定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化前后的细胞中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阳性细胞比例,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获得表皮细胞,Ⅳ型胶原纯化后的细胞胞体较小,饱满,核/浆比例大,细胞镶嵌状排列. 细胞克隆分析显示,细胞全克隆生长率高. 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分选后的细胞显示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 RT PCR检查呈现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特异性片段. 流式细胞仪检查显示,纯化前的细胞中角蛋白15阳性细胞占总细胞中的比例为8%,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0.7%;纯化后,角蛋白15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9.4%,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8.5%.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培养获得活性良好的表皮细胞,Ⅳ型胶原吸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皮肤干细胞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眼表上皮替代重建眼表提供足量的高纯度的干细胞建立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65.
寄主植物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观察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Bradley对寄主植物品种、器官及器官部位的产卵选择性规律。结果表明,与老梢相比,荔枝蒂蛀虫明显倾向于选择嫩梢产卵;4个荔枝品种果枝中以妃子笑上落卵数最多,在淮枝、糯米糍荔枝果实上较少,桂味荔枝上最少;不同的荔枝品种果实气味引诱雌虫产卵的能力不同,其中妃子笑引诱力最强,淮枝、糯米糍引诱力较低,桂味最低;在同一荔枝果实不同部位的落卵量,以果皮上、下两部分较大,全果明显低于果皮上部,而荔枝肉和荔枝核上没有落卵。  相似文献   
966.
水体硝化体系中砷的解毒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硝化是目前废水生物脱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之一,其功能菌为化能自养型细菌,生长缓慢,对重金属十分敏感。砷是一种剧毒的类金属元素,主要以无机形式的亚砷酸盐[AsO2-,As(Ⅲ)]和砷酸盐[AsO43-,As(Ⅴ)]存在,尤以As(Ⅲ)毒性最强。但研究发现,在硝化体系中,高浓度As(Ⅲ)(约400mg/L)未对硝化功能微生物产生明显毒性。深入比较发现,As(Ⅲ)的生物氧化与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化能自养型As(Ⅲ)氧化菌不仅可在有氧条件下将As(Ⅲ)氧化,还可在缺氧条件下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氧化As(Ⅲ)。而硝化细菌也是典型的化能自养菌,且硝化体系内存在氧气及硝化产物NO2、NO3等电子受体,理论上均可接受电子实现As(Ⅲ)的氧化。本文结合硝化反应特性,综述了As(Ⅲ)在硝化体系下的解毒机制,主要为胞外聚合物的...  相似文献   
967.
【目的】PI3K信号通路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功能,涉及糖和脂质的代谢、细胞和组织生长以及生物个体寿命等。本研究旨在探明该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中的功能。【方法】根据转录组提供的PI3K p85α核心序列信息,应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RACE)获得了编码PI3K p85α的基因Nl PIK3R1的全长c DNA(Gen Bank登录号为KP635379),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通过给成虫喂食ds Nl PIK3R1对Nl PIK3R1进行RNA干扰(RNAi)分别对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表明,Nl PIK3R1在褐飞虱若虫和雄成虫中表达量均较低,但在怀卵雌成虫中大量表达。RNAi结果表明,给褐飞虱成虫喂食0.1和0.5μg/μL ds Nl PIK3R1均导致Nl PIK3R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高浓度组的抑制效果尤为明显。喂食ds Nl PIK3R1对褐飞虱成虫具有极显著致死效果,高浓度组的褐飞虱成虫在饲喂第7天时存活率仅为37.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87.00%)和ds GFP对照组(76.67%)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对Nl PIK3R1的RNAi导致褐飞虱成虫羽化率下降和体重变轻。【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Nl PIK3R1基因对褐飞虱的生存、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968.
成骨不全作为罕见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临床异质性与遗传异质性,迄今已经分为15个亚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基因COL1A1、COL1A2突变为主.非Ⅰ型胶原蛋白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成骨不全患者数量少,但致病基因种类多,涉及到胶原合成后异常修饰,胶原蛋白分子伴侣及羧基端前肽剪切酶缺陷、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及转录因子异常、钙离子通道与Wnt信号通路分子等诸多方面.致病基因及其机制的研究,对于成骨不全的基因确诊及个体化药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69.
整合素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够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尤其是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密切相关.目前在研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整合素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蛋白质定量技术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对3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免疫荧光照相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技术进行验证.同时使用临床组织基因芯片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与正常膀胱表皮细胞HCV29相比,整合素α6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上升,且在非侵染性膀胱癌KK47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侵染性的膀胱癌YTS1细胞中表达量次之.这一结果说明整合素α6与膀胱癌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整合素α6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70.
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在改善罗汉果苦味皂苷口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皂苷Ⅱ是罗汉果嫩果的主要皂苷成分,味道极苦,在罗汉果生产季节的末期大量滞长果(苦果)因为天气原因而产生,这些滞长果因体内的苦味皂苷尚未转化为甜味皂苷而被丢弃;另外,在罗汉果甜苷提取行业中,脱苦工艺同样会产生大量的苦味罗汉果皂苷Ⅱ。但在化学结构上,罗汉果苦味皂苷与甜味皂苷拥有完全相同的苷元部分,仅存在葡萄糖残基数目和位置的差别。该研究通过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将新的葡萄糖基团引入苦味的罗汉果皂苷Ⅱ中,可以延长其糖链,从而达到改善其口味的目的。该研究从原料选择、糖源选择以及反应温度等多方面考察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纯度在50%以上的罗汉果皂苷Ⅱ、2倍于皂苷重量的淀粉、60 U·g-1罗汉果苦味皂苷的酶、60~65℃反应24 h。经实际罗汉果苦果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获得的产品可以完全消除苦味,并且带有淡淡的甜味,经HPLC-MS确定了所获得的微甜产物为3~6个糖的皂苷混合物。该方法对于目前罗汉果生产中大量出现并被遗弃的嫩果、苦果以及脱苦工艺中产生的罗汉果皂苷Ⅱ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实现废物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