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生物法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羟基丙酸的性质出发,介绍了生物法合成3-羟基丙酸以及它在生物体内的五种代谢途径,此外还简要介绍了3-羟基丙酸在合成生物聚酯、抗植物病虫害上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2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己被证明是一种省时、高效的运动策略.与传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相比,它可以提供类似甚至更好的健康效益.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HIIT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运动康复疗法来改善肥胖、糖尿病、中风、痴呆等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受损.因此,本文综...  相似文献   
123.
一百余年前,人类就开始了相对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规范。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调查。但是,当前我国的野外调查规范还不够细致,调查者在调查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调查数据不规范、不可靠,很多重要信息缺失。突出问题有:样线信息不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没有自动记录的详细样线信息(如每秒记录一次的连续点位信息,含经纬度和时间);动物位点信息缺乏可信度指标(如距观测者的距离);调查时间不合理;调查地点的空间取样不均衡;记录的标准化不够(如每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长不确定)等等。对此,我们参考国际通用的调查规范,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要点,以便提高野外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我们提倡野外记录的无纸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和模型工具提高野外记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提议建立固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体系,以便消除每年调查时空间取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量化野生动物的时间动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125.
用高渗溶液处理植物鲜嫩组织,R_t增至对照的3~4倍,用电导率不同的营养液浸泡被测组织,发现R_t值并不依赖于环境溶液的电导率。在利用胞外电极和直流电测量R_t时,施加于组织的电流约有75~90%是流经共质体的。R_t主要是反映了共质体的电导状况,即反映了膜透性的大小和细胞间电偶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生产重组的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并进行纯化和抗体结合特性鉴定。方法:以HeLa细胞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人PCNA基因,并插入杆状病毒载体AcMNPV。利用昆虫细胞得到PC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病毒感染细胞表达蛋白,联合镍柱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PCNA蛋白。ELISA法测定抗体结合特异性。结果:以HeLa细胞cDNA为模板得到的基因序列同GenBank的人PCNA基因序列一致。草地贪夜蛾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Sf9)表达重组人PCNA(recombinant human PCNA,rPCNA)的最佳感染值(MOI)和感染时间分别为0.05h和144h。rPCNA的产量高达110mg/L细胞,纯度95%。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结合特性,rPC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和85.0%。结论:建立了rPCNA的表达和纯化方法,获得了高效表达、高度抗体结合特异性的PCNA蛋白,该蛋白质能进一步开发为PCNA相关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具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植物甾醇生理功能的线粒体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植物甾醇作为胆固醇类似物可抑制胆固醇肠道吸收进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植物甾醇还具有抑癌、抗炎退热、抗氧化和类激素等多种功能.从亚细胞及分子水平深入探究植物甾醇的生物作用机制有助于充分开发植物甾醇的应用价值.线粒体是细胞能量物质代谢最重要的场所,胆固醇代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都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提示植物甾醇可在多种模型中调控线粒体功能,这可能是植物甾醇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潜在机制.本文将首先整理归纳植物甾醇生物学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其线粒体相关调控机制,以期为领域内基础研究者提供前沿思路和进展报告,并为植物甾醇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云南红豆杉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适宜的培养基为B5,接种量为0.5~0.8g干重细胞/100ml培养基,2,4-D浓度为1.0mg/L;培养细胞的生长周期约30d;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蔗糖(40g/L)可提高紫杉醇含量;添加的椰子汁(CM)、酪蛋白氨基酸(C)和水解乳蛋白(LH)3种有机添加剂均能提高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但只有CM和CA能促进细胞的生长。于B5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4NO3对培养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9.
The inward rectified potassium current of Vicia faba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reated with acetylcholine (ACh) or the antagonists of its receptors were recorded by employing the patch clamp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h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s the inward K+ current, in contrast, AC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hibits it. Treated with d-Tubocurarine (d-Tub), an antagonist of the nicotine ACh receptor (nAChR) inhibits the inward K+ current by 30%. Treated with atropine (Atr), an antagonist of the muscarine (Mus) ACh receptor (mAChR) also inhibits it by 36%.However,if guard cell protoplasts are treated with d-Tub and Atr together, the inward K+ current is inhibited by 60%-75%. 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 (TEA), a strong inhibitor of K+ channels has no effect on the inward K+ current regulated by ACh, suggesting that there are inward K+ channels modulated by AChRs on the membrane of the guard cell protoplasts. These data demonstrate an ACh-regulated mechanism for stomatal movement.  相似文献   
130.
娄彩荣  刘红玉  李玉玲  李玉凤 《生态学报》2016,36(21):6719-6729
颗粒物PM_(2.5)、PM_(10)是近年来我国大气首要污染物,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地表景观结构直接或间接影响PM_(2.5)、PM_(10)浓度,了解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得出基本结论:(1)地表景观类型的构成及其格局显著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对PM_(2.5)、PM_(10)起到"源"和"汇"的作用。(2)地表景观结构引起局地气候变化并影响颗粒物的迁移转化,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复杂,研究结论并不明确。(3)颗粒物浓度和地表景观数据主要通过实际监测或遥感处理方法获得,但因为获取方法、监测点微观环境及遥感影像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时空尺度相对应的复杂性,大大限制了地表景观结构与PM_(2.5)、PM_(10)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是未来要突破的难点。(4)PM_(2.5)、PM_(10)对地表景观结构响应的区域时空差异及过程,局地小气候变化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和强度,主要景观类型尤其是水体、湿地景观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过程、机理与贡献程度等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