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4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6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9篇
  1951年   8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快速检测技术(LFD)相结合,以Amorphotheca resinae的18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1套LAMP引物,建立了反应温度63℃、时间35 min。用喷气燃料中曾发现的4株真菌和A.resinae作为特异性试验菌株,LAMP-LFD法检测只有A.resinae呈阳性反应。A.resinae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为26 fg/μL;用已建立的LAMP-LFD方法对9个喷气燃料样品进行检测,其中有6个样品被检出存在A.resinae。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喷气燃料中的A.resinae耗时短、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望用于为检测喷气燃料中特征真菌A.resina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从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03032基因组中扩增到1条含淀粉结合域的水解糖苷13家族基因amy032,该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已知蛋白一致性最高为67%。将amy032插入表达载体pET32a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载体pET-amy。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中,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成功实现异源表达。Ni-NTA对重组酶进行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重组淀粉酶AMY032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为8.0,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时的比酶活为(276±57)U/mg,Km为0.02g/L,Vmax为70mg/(L·min)。Ca2+能提高该酶的催化活性,Ni2+、Cu2+、Zn2+和M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AMY032对生玉米淀粉和生大米淀粉具有水解活性,其比酶活分别为(49±12)U/mg和(39±11)U/m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MY032使生玉米淀粉的表面产生明显凹陷。  相似文献   
993.
三七锈斑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腐病是三七根腐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病原是柱孢属真菌Cylindrocarpon sp.。作者认为柱孢属真菌侵染三七根部后引起的症状不一,可引起黑腐、锈裂和锈斑3类不同的症状,本文报道的是引起三七块根锈斑症状的病原菌,对采自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发病植株进行了症状观察,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类型的病害是由毁灭柱孢粗孢变种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var.crassum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鱼类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在水产上可以引起多种经济鱼类的疾病,作为一种鱼类病原菌目前对其致病机理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从鱼类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TSS中克隆得到了一个Ton B依赖型的外膜受体(命名为P698),分析了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研究了P698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通过序列分析、荧光定量PCR、基因敲除、体外蛋白重组等方法研究P698的蛋白结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细菌毒力的联系和免疫原性。结果:研究发现P698具有Ton B依赖型外膜受体家族的典型结构。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在缺铁条件下培养的TSS中p698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插入失活获得p698缺失的突变株TSSP,生长分析发现跟野生株相比,突变株TSSP的生长能力有明显降低。在以大菱鲆为模型的活体侵染实验中发现,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体内侵染复制能力都有明显降低。为检测P698的免疫保护性,我们对P698进行了体外重组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用重组P698蛋白作亚单位疫苗免疫大菱鲆,在免疫后一个月的鱼体检测到了特异抗体的存在,并且受免疫鱼对于致死剂量的TSS攻毒表现出了显著的保护效应。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698与细菌的侵染有一定相关性,并且作为亚单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95.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象,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对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茎、叶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种植年限为5 a时最大,15 a时最小。(2)茎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15 a时最大(37.3%),叶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5 a时最大(36.1%),根生物量分配比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基本保持在30%左右。(3)种植年限为4、5、8 a时,地上部总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种植年限为5 a时,叶面积与根、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与茎生物量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种植年限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虽然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物量分配的特点,且显示了其特别的生长方式和资源分配策略,为今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在膨大期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1.93 mg·g~(-1)和18.41 mg·g~(-1),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著下降;柿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低,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变化。另外,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 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 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幼果期至膨大期的柿果实可产出较多可溶性单宁,其中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该研究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2种双壳缝硅藻中国新记录种——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标本进行了详细形态学研究。观察发现:(1)肿胀类辐节藻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轮廓在大的标本中呈披针形,在小的标本中呈椭圆披针形;②线纹在壳面中部呈辐射状排列,彼此间隔相对较宽;③假隔片在壳面两端都存在;④ 孔纹在内壳面被具微孔的膜完全覆盖。(2)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也具有4个鉴定特征:①壳瓣线性椭圆形或椭圆形;② 线纹除了在壳面两端呈平行排列外,在壳面大部区域呈辐射状排列,中部线纹密度10~14条/10 μm;③在壳面中央有一个孤点;④孔纹内部开口被由4个支柱支撑的孔板所覆盖,孔纹密度35~40个/10 μm。该研究的详细描述和清晰的插图为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适量摄入白兰地对健康大鼠生理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7)和白兰地组(n=8),分别以自来水和白兰地进行灌胃,剂量为3.3 mL/kg。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肝脏指数、肝脏抗氧化酶和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灌胃结束时,收集大鼠新鲜粪便样本,应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多样性及组间差异,同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白兰地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肌酐/尿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56、1.152、4.144、4.320、3.393、3.495、3.666、2.223,均P0.05),且两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未见病理改变。在门水平上,两组大鼠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Candidatus-Sacchari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组成,而白兰地组大鼠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白兰地组大鼠肠道中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fSe分析显示,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Lactobacillus_johnsonii_F1978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是引起两组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菌群。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体质量增长量与Odoribacter和另枝菌属(Alistipes)呈负相关[r=-(0.571~0.566),P0.0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722,P0.05),罗斯菌属(Roseburia)与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555~0.621,P0.05),总蛋白与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罗氏菌属(Rothia)呈正相关(r=0.637~0.643,P0.0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与血清生化检测中的尿素、总蛋白和球蛋白呈正相关(r=0.606~0.653,P0.05),与肌酐呈负相关(r=-0.612,P0.05)。结论摄入白兰地对健康SD大鼠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也未对大鼠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但可显著减缓大鼠体质量增长,且对大鼠某些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深入探讨乳腺癌治疗耐药的发生机制并寻找乳腺癌治疗耐药的潜在治疗手段,我们以乳腺癌MCF-7和耐阿霉素MCF-7/ADR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RNA甲基化酶WTAP对其迁移的影响。MTT试验发现阿霉素对MCF-7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大于对MCF-7/ADR细胞的抑制作用。qPCR和western-blot试验发现WTAP在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中高表达,同时transwell试验发现在MCF-7细胞中增加WTAP的表达对MCF-7细胞的迁移没有影响,而在MCF-7/ADR细胞中敲低WTAP的表达会抑制MCF-7/ADR细胞的迁移。western-blot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来发挥的。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巨大的蚕病,该病病原是蚕种生产唯一检疫对象,而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种类多、来源复杂,给蚕种生产微粒子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目的】研究一株从蚕种检疫样品中分离的微孢子虫(命名为GXM15)的致病性和分类地位,鉴定并分析其来源,完善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类和数据库,为蚕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试验方法测定GXM15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显微镜观察GXM15微孢子虫孢子形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GXM15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采用PCR扩增、T克隆和测序获得GXM15微孢子虫的SSU rRNA基因和ITS片段DNA序列,并利用MEGA 5.0和DNAstar软件构建GXM15微孢子虫的系统发育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GXM15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为8.29×104个/mL,是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2.28倍;GXM15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为3.6%,明显低于Nb;GXM15微孢子虫形态呈短卵圆形,大小为(2.05±0.20)× (3.25±0.30) μm,GXM15微孢子虫体积是Nb微孢子虫的2.19倍;GXM15微孢子虫超微结构具双核,极丝13圈,极丝倾斜角约45°,符合Nosema属的特征;GXM15微孢子虫SSU rRNA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位于Nosema属分支中,遗传距离分析表明GXM15微孢子虫与Nb同属异种,是一株新微孢子虫。【结论】GXM15微孢子虫是一株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根据GXM15微孢子虫致病性和分类地位研究,可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