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32篇
  14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6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9篇
  1951年   8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人IL 12 (hIL 12 )对鼠源的免疫细胞作用较弱 ,进行hIL 12抗瘤研究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为此利用荷人瘤的HuPBL SCID小鼠模型 ,将改良的Winnassay细胞免疫功能分析方法应用于评价hIL 12和hB 1协同抗瘤作用。用商业化的非脂质转基因试剂配制单独的hIL 12、hB7 1或hIL 12联合hB7 1的基因转染液。将上述三种基因转染液分别瞬时转基因入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 ,转基因 30min后 ,按组别 (hIL 12组、hB7 1组、hIL 12 hB7 1组、rhIL 2对照组、HuPBL对照组和肿瘤对照组 )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混合接种于SCID小鼠皮下 ,2 0天后处死实验小鼠 ,测得hIL 12和hB7 1的抑瘤率分别为 74 .0 6 %和 6 6 .98% ,联合作用达 93.4 0 % ,rhIL 2和HuPBL对照组无抗瘤作用。同时 ,在此模型上hIL 12联合hB7 1基因对人大肠癌LoVo和人肺癌SPC的抑制率分别为 98.37%和 97.39%。实验建立的各组HuPBL SCID小鼠 2 0天的外周血都含有人IgG(>0 .5mg/L)和极少量人CD3 淋巴细胞 (>0 .5个 /10 0个有核细胞 )。hIL 12、hB7 1和hIL 12 hB7 1组的瘤灶内人淋巴细胞浸润生长 ,肿瘤细胞残存 ,而rhIL 2和HuPBL对照组的瘤灶内人淋巴细胞“似团样”生长 ,肿瘤生长旺盛。表明此HuPBL SCID小鼠模型上的抗瘤机制为局部免疫反应。结果表明以此动物模型可跨  相似文献   
952.
喀斯特森林林隙梯度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翠玲 《广西植物》2008,28(1):57-61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的水平梯度上,林隙不同区域的种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阳性树种如圆果化香等在林隙中心分布较多,青冈等耐荫性强的树种则在郁闭林下较为丰富,而中度耐荫种类如香叶树、大叶冬青等则集中分布在林隙近中心和林隙边缘处。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即非林隙<林隙边缘<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则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均匀度的变化与其一致;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期和面积的影响较大,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大林隙>中等林隙>小林隙,早期林隙和大林隙的边缘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53.
鲤鱼生长激素GH是鲤鱼生长腺体分泌并促进鲤鱼生长的一种分泌蛋白.对虾白斑综合病毒(WSSV)VP28蛋白为囊膜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必需因子.根据gh和vp28的上下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PCR扩增gh和vp28基因,将基因gh和vp28按先后次序融合后插入穿梭质粒pPIC6αC多克隆位点,构建成重组分泌表达穿梭质粒pPIC6αC-(gh vp28),用Bstx1单酶切穿梭质粒pPIC6αC-(gh vp28)线形化,转化毕赤酵母X-33.重组菌株30℃甲醇诱导,实现在酵母中的融合分泌表达,获得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印迹鉴定,显示与预期大小66kD相吻合的融合蛋白带.用Ni2 -柱纯化后的基因工程蛋白注射鳌虾进行蛋白生物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获得了促鳌虾生长和抗WSSV感染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954.
1994年Zhang等人利用定位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地克隆出小鼠肥胖基因(obese gene,ob基因)及人类同源序列后[1],其他动物如鸡、鸭、猪等的肥胖基因结构和部分功能相继得到了报道,但关于鱼类ob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55.
食根动物是植物的主要危害者,植物与食根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食根动物与异质性土壤、根系的关系,以及食根动物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食根动物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再生能力、存活,植物化学物质与其他有机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食根动物对植物生理、种群动态、植物结构的影响.建议加强对植物控制食根动物取食时采取的对策、食根动物改变生态系统C、N循环的机制以及植物寄生性线虫存在的生态系统养分的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6.
放牧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慧龙  龙瑞军  任继周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222-2227
纵观土壤侵蚀研究的历史,风蚀和水蚀被认为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尽管近年来耕作侵蚀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迄今放牧侵蚀研究较少。本文探讨了放牧侵蚀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放牧侵蚀是由于草原动物的直接作用而导致在过牧草地上土壤物质的重新分配。放牧侵蚀作为过度放牧的指示向量,是一个今后值得大力研究的领域,这不仅有益于草地载畜量评定、碳素减源增汇研究,而且在草地退化程度诊断和退化草地治理中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7.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和高脂喂养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方法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佐以灌喂维生素D3,高脂饲料喂养大鼠,FeSO4加入到饮水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的血脂水平、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结果(1)AS模型组的TC、HDL、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2.52比1.3±0.10;2.46±1.01比1.02±0.13;3.76±1.67比0.52±0.063;P〈0.05)。(2)模型组的C反应蛋白(CRP)、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9±2.26比0.183±0.160;996.3±82.8比293.8±167.1;669.5±128.1比177.5±86.5;P〈0.05)。(3)采用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出现斑块的沉积,而正常大鼠无病变的产生。结论该方法能够诱导大鼠产生高血脂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发生损伤,同时出现炎症症状,并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958.
国产芋属花粉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芋属(Colocasia Schott)6种、1变种、1品种的花粉形态,其中贡山芋C.gaoligongensis,龚氏芋C.gongii,李氏香芋C.lihengiae,花叶芋C.bic-olor4个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为圆球形,无萌发孔。外壁纹饰分为两类:大野芋C.giga-ntea外壁光滑无刺,其余各种均具刺。花粉大小为20.07—32.76μm。  相似文献   
959.
Photosynthesis is commonly stimulated in grasslands with experimental increases i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O2]), a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hat could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future carbon cycle if it persists in the long term. Yet an acclim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suggested by theoretical models and short‐term experiments could completely remove this effect of CO2. Perennial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 cv. Bastion) was grown under an elevated [CO2] of 600 µmol mol?1 for 10 years using Free Air CO2Enrichment (FACE), with two contrasting nitrogen levels and abrupt changes in the source : sink ratio following periodic harvests. More than 3000 measurements characterized the response of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to elevated [CO2] across each growing season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Over the 10 years as a whole, growth at elevated [CO2] resulted in a 43% higher rate of light‐saturated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a 36% increase in daily integral of leaf CO2 uptake. Photosynthetic stimulation was maintained despite a 30% decrease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both the apparent, maximum carboxylation velocity (Vc,max)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electron transport (Jmax).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periodic (every 4–8 weeks) cuts of the L. perenne stands, Vc,max and Jmax,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levated than in ambient [CO2] in the low‐nitrogen treatment. This difference was smaller after the cut, suggesting a dependence upon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ources and sinks for carbon. In contrast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shorter duration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results provide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hotosynthetic stimulation across a 10‐year period, nor greater acclimation in Vc,max and Jmax in the later years in either nitroge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60.
以刺萼参茎节段为基础材料进行组培试验,结果表明:以MS 6-BA0.2~1.0mg/L NAA0.05mg/L为芽增殖培养基、MS 6-BA0.2~1.0mg/L NAA0.05mg/L 多效唑3~5mg/L为壮苗培养基、1/2MS IBA0.5mg/L为生根培养基,可以得到大量的刺萼参试管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