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4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6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9篇
  1951年   8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表达系统。综述了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起源、生物学特性、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及影响蛋白表达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42.
目的:对比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中不同牵张频率的作用下新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筛选出最佳牵张频率。方法:选用16只3月龄的幼年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第1组为对照组,分别对第2、3、4组动物右下颌骨行骨皮质切开术后进行牵张,第2组牵张频率为2次/天,第3组牵张频率为4次/天,第4组牵张频率为6次/天,于完成牵张后4周时分别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骨组织和对照组右下颌骨颏孔区骨组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牵张组牵张区新生骨组织中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次/天牵张组和4次/天牵张组牵张区中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2次/天牵张组,但6次/天牵张组和4次/天牵张组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下颌骨牵张成骨进程中,随着牵张频率的增加,牵张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可能术后成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43.
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对于揭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在食品发酵、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同源重组技术发展到基于核酸内切酶的高效打靶技术,将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文章就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及常用方法做一综述,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入技术、基因沉默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  相似文献   
944.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感染常导致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在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LPS对EV71感染的影响。将EV71与LPS共孵育,测定病毒被热处理后残留病毒的活力,以及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病毒活力逐渐丧失,而经LPS处理的病毒活力丧失的速度减缓,且残留病毒活力与LPS浓度呈正相关;LPS处理后的病毒在黏附、侵入、胞内复制及释放过程中基因拷贝数较对照组均降低;免疫印迹分析表明LPS与抗VP1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结合EV71,且粪便中的EV71可被抗大肠埃希菌抗体识别。上述结果提示,LPS可增强EV71热稳定性,抑制EV71感染过程,且LPS可能与EV71结合。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的监测意义及用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监测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监测动脉血气,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连续监测,并根据相关数据指导液体复苏,提高氧输送,并追踪患者预后。分析和比较两组的tcpO_2、tcpCO_2、氧偏移度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在脓毒症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tcpO_2、tcpCO_2、氧偏移度及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组患者tcpO_2、氧偏移度及APACHEⅡ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而tcpCO_2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pO_2、tcpCO_2均与氧偏移度及APACHEⅡ呈显著正相关(P0.05);tcpO_2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06,95%CI为0.710~0.902;tcpCO_2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723,95%CI为0.608~0.839;氧偏移度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70,95%CI为0.938~1.000;APACHEⅡ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32,95%CI为0.879~0.985;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97,95%CI为0.989~1.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4%、95.68%,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装置早期监测有助于早期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5(IL-2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AR患者79例为AR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中的标准将AR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16例,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非AR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患者的IL-17、IL-25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对照组与AR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IL-17、IL-25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R患者血清IL-17、IL-25及TNF-α相关性。结果:AR组血清IL-17、IL-25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AR患者血清IL-17、IL-25及TNF-α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IL-17、IL-25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患者血清IL-17、IL-25、TNF-α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R患者血清IL-17、IL-25及TNF-α呈现异常高表达,并随着患者疾病的加重而升高,且各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AR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47.
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间,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利用该研究中的4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这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
供镁水平对油桐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镁浓度(Mg2+2 mmol·L-1)显著抑制了油桐的生长,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及PEPC活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v/Fo)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Ci)、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有所升高;高镁浓度(Mg2+4 mmol·L-1)也抑制了油桐幼苗的生长,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活性、Pn、Gs、Fv/Fm、Fv/Fo及q P均下降(P0.05);随着供镁水平的增加,油桐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及PEPC活性、P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镁离子浓度为2~4 mmol·L-1时,有利于油桐幼苗正常生长,缺镁胁迫下油桐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