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7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5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13篇
  195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贵州百花湖夏季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志敏  陈椽  刘之威  龙胜兴 《生态学报》2014,34(19):5389-5397
为了探讨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于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对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进行昼夜24 h定点分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绿藻、硅藻种类数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蓝藻种类数在0.5—2 m居多,绿藻种类数在0.5—6 m明显多于7—14 m,硅藻种类数主要分布在6 m及以深的水层中。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为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为82.69%。8:00时湖泊假鱼腥藻在2—3 m处聚集程度最高,10:00时聚集程度最高的水层上升至0.5 m,10:00—12: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0.5 m向2 m扩增,12:00时在2 m处达到全天峰值,此时0.5 m处的细胞丰度是除6:00外的最小值,12:00—14: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2 m向0.5 m扩增,16:00时又大量聚集于1 m处,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白天具有明显的垂直迁移现象;湖泊假鱼腥藻丰度的MI指数白天在1.45—2.07之间,夜间在1.40—1.46之间,变化趋势与时间深度等值图结果相符,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水体中昼夜均呈聚集分布,且白天的聚集程度及变化幅度大于夜间;百花湖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与湖泊假鱼腥藻一致;水体中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丰度夜间低于白天。光照的昼夜交替和水柱温差的昼夜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垂直分布格局昼夜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2.
灰绿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灰绿曲霉EU7-22发酵产纤维素酶,从中分离到β-葡萄糖苷酶,分析其理化特性,确定其最佳活性条件。方法:灰绿曲霉EU7-22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Phenyl 6 Fast Flow(highsub)疏水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获得纯化的β-葡萄糖苷酶。结果:纯酶的比活性为5.1 IU/mg,得率为13.89%。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酶是单亚基蛋白,其分子量为56.2 kDa。在pH4.0~6.0范围内,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pH为5.0。当β-葡萄糖苷酶在温度低于60℃的缓冲液中温育1 h后,酶活损失不大,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当该酶在温度高于60℃的缓冲液中温育1 h后,酶活迅速丧失。β-葡萄糖苷酶在70℃时具有最大催化活性。结论:灰绿曲霉EU7-22发酵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活性,具有分子量较小、最佳催化温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Abstract. The effect of growth temperatures on quantum yield (φ) was examined for leav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within the immature canopies of two crops of field grown maize ( Zea mays cv. LG11) sown on 3 May and 20 June 1990. During the period of 23 to 49d after sowing, the crop sown on the 3 May experienced temperatures below 10°C on 19 occasions compared with only two for the crop sown on 20 June. A period of severe chilling at the end of May and the beginning of Ju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marked reduction in φ for all leaves in the early-sown crop. This chill-induced depression in φ was greater in recently emerged than more mature leaves in the canopy and was found to be accompanied by modifications in the polypeptide profiles of thylakoid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During the chilling period, decreases in some polypeptides, notably in the range of 41–42 and 20kDa apparent molecular size, and increases of polypeptides of c. 15–16kDa were observed compared with leaves developing at warmer temperatures in July. The efficiency of converting intercepted radiation into dry matt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42% lower in the early- than late-sown crop, but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quantum yield was found in eith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4.
以所收集的363份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20对SSR引物扩增数据,设置10%、15%、20%、25%、30%、35%、40%共7个取样梯度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并采用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t检验对核心种质有效性进行确认,以初级核心种质、保留种质以及原始种质三者之间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保留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主坐标轴分析法对初级核心种质做进一步代表性确认。结果显示:(1)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78个多态位点,遗传多样性参数I、H分别为1.667和0.688 2,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比较平均Na、I、H变化确定15%为最佳取样比例,得到54份核心种质和309份保留种质,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平均Na、I、H经t检验不显着,除平均Na外其他平均遗传多样性参数,如Ne、Ho、I、H的保留率分别为111%、105%、104%和104%。(3)PCoA分析显示,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不仅与原始种质分布相似,而且分散均匀覆盖较全面,可以代表原始种质在图中的几何分布。研究认为,所构建的45份初级核心种质保存了原始种质大部分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剔除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重复度,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保留率,能全面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9个盐碱土壤样品(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为材料,研究该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从分布在河西走廊3个流域的9个盐碱土样品中共获得325 089条微生物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冗余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原生盐碱土与次生盐碱土、原生盐碱土与农田土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较大,次生盐碱土与农田土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小。土壤p H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最显著。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性曲线分析得出,在9个土壤样品中,S6号Shannon指数最大,S1号Shannon指数最小,S1号Simpson指数最大,S6号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原生盐碱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次生盐碱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盐碱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9个门,其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其余依次是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原生盐碱土和农田土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是变形菌门,次生盐碱土中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是放线菌门。【结论】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尤其是在次生盐碱土壤中。  相似文献   
86.
湖泊生态系统弹性系数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邹霞  余兴光 《生态学杂志》2007,26(7):1119-1124
在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湖泊营养状态的特殊性,论证得出响应型和非响应型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与营养状态指数(TSI)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提出湖泊生态系统弹性系数,对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做出适当改进.改进后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能够更好地反映各类型湖泊的健康状态,完善了Xu等的EHI理论并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是目前最为接近Costanza对HI定义的可量化计算的数学公式和方法,并成功用于厦门杏林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87.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海拔跨度大、生境异质性高、人为影响小等原因,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苔藓植物丰富,共有50科128属286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17科23属43种,藓类33科105属243种。其优势科、属均反映了该区系的温带向热带过渡的性质。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苔藓植物北方温带成分、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分别占37.12%、31.82%和30.30%,其中中国特有分布型占12.12%,反映了施秉喀斯特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温热并重、东亚色彩浓厚、特有性较高的特征。通过对施秉喀斯特与其它五个区域的苔藓区系进行对比发现.施秉苔藓区系丰富度高,与同为云贵区的香纸沟、马岭河、罗平喀斯特地区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8.
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抗凋亡CHO宿主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哺乳动物工程细胞在大规模培养生产重组蛋白时很容易发生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提前终止,造成生产成本高昂。细胞代谢产物氨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整合蛋白Bcl-2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膜完整性而抑制细胞凋亡。本实验应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加压系统在CHO工程细胞中高效表达中国仓鼠Bcl-2蛋白,使细胞具有抗凋亡能力的同时,利用谷氨酸和氨合成谷氨酰胺而有效降低培养基中氨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AD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有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合成过量会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然而人们对TNF-α造成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并不了解.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技术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在活细胞中实时对TNF-α诱导分化PC12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TNF-α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凋亡会经过线粒体和非线粒体途径,并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上调Bcl-xL的表达来抑制经过线粒体的凋亡途径.进一步的研究证明,BimL会在线粒体上替换原来被Bcl-xL抑制的Bax,从而让Bax寡聚化,进而引发细胞凋亡,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抑制Bax寡聚化.此外,在未分化PC12细胞中共表达GFP-BimL和YFP-Bax质粒,发现BimL可以促进Bax发生聚集,并且它们二者之...  相似文献   
90.
核定位信号肽提高核糖体区打靶载体转染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糖体区打靶载体(10~14 kb)是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一种具有定点整合能力的非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好及长期稳定表达的特点,但是较低的转染率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核定位信号肽可以促进非病毒载体进入细胞核,从而提高其转染效率.但是核定位信号肽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却严重受到其与DNA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的影响.采用偶联剂SPB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将核糖体区打靶载体与SV40 核定位信号肽有效结合,并且可以防止其被DNase降解.应用聚乙烯亚胺转染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核定位信号肽可以在60 min内携带12 kb的质粒DNA进入细胞核.转染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结果显示转染率提高了4~5倍.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毒性小,而且价格低廉的高分子转染试剂,广泛被应用于体内基因治疗的研究中,上述研究将会促进核糖体区打靶载体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