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98篇 |
免费 | 4064篇 |
国内免费 | 15752篇 |
专业分类
497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3篇 |
2023年 | 1112篇 |
2022年 | 1760篇 |
2021年 | 1951篇 |
2020年 | 1865篇 |
2019年 | 2092篇 |
2018年 | 1471篇 |
2017年 | 1447篇 |
2016年 | 1442篇 |
2015年 | 2007篇 |
2014年 | 2751篇 |
2013年 | 2382篇 |
2012年 | 3288篇 |
2011年 | 3172篇 |
2010年 | 2498篇 |
2009年 | 2529篇 |
2008年 | 2737篇 |
2007年 | 2516篇 |
2006年 | 2270篇 |
2005年 | 1874篇 |
2004年 | 1486篇 |
2003年 | 1179篇 |
2002年 | 1086篇 |
2001年 | 964篇 |
2000年 | 891篇 |
1999年 | 598篇 |
1998年 | 331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92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50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54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7篇 |
1964年 | 13篇 |
1963年 | 12篇 |
1957年 | 14篇 |
1953年 | 14篇 |
1950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直接遗忘效应中认知抑制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抑制研究的兴起,作为测量认知抑制能力的主要方法,直接遗忘效应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直接遗忘效应的研究范式,并就直接遗忘的内在机制是"选择性复述"的作用,还是"认知抑制"的作用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还就个体抑制能力的发展进程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2.
Background
Fructans – β-D-fructofuranosyl polymers with a sucrose starter unit – constitute a carbohydrate reservoir synthesised by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acteria and plant species. Biosynthesis of levan (αGlc(1–2)βFru [(2–6)βFru]n), an abundant form of bacterial fructan, is catalysed by levansucrase (sucrose:2,6-β-D-fructan-6-β-D-fructosyl transferase), utilizing sucrose as the sole substrate. Previously, we described the tertiary structure of Bacillus subtilis levansucrase in the ligand-free and sucrose-bound forms,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tic roles of three invariant carboxylate side chains, Asp86, Asp247 and Glu342, which are central to the double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chanism of fructosyl transfer. Still,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the fructosyl transfer reaction thus far have been only partially defined. 相似文献5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 年7 月至2012 年6 月哈尔滨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 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
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 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
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ING4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 基因启动子
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
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
表达阴性或弱阳性;ING4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 蛋白表达阳性;在64 例ING4 基因启动
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 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
组织中,ING4 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
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 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
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 基
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54.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forest is an important vegetation formation and has a large distribution area in Luya Mountain Reserve, China.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n individual trees in different age-classes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was made in this paper. Here, we employed the technique of point pattern analysis, which could analyze patterns under all
scales along a gradient. It was based on spatial mapped points of individu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densities of the five age-classes varied in the order: age-class 3 > age-class 4 > age-class 5 > age-class 2 > age-class
1. Although age-classes 1 and 2 have much fewer individuals than other three age-classes do, the population was stable at
present. However,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take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for a long-time view.
The individuals of all age-classes focused on clumping distribution in space; however,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varied with
the change of scale. This mainly depended on biological features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and forest environments, but it also meant that the scal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ee individuals. The feature of clumping distribution became more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age-classes were almost all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These associations
became more significant within the older age-classes.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age-classes were interdistributed,
by which the population could get benefits in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technique of point pattern analysis is effective and
easy to be used in species pattern study. Its results are more closer to the reality, especially for community structure.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4, 24(1): 35–40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55.
沙棘对中国亚湿润干旱区的杨树人工林养分分布及生物循环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将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与三种杨树品种(小黑杨(Populus‘Xiaohei’)昭林6号杨(P.‘Zaolin06’)和欧美杨64号(P.euramericanecv.‘N3016’)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和行混两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亚湿润干旱区的杨树人工林养分分布和循环的影响,连续3a的观测研究得以下结果,沙棘叶片的氮,磷和钾的元素粪土了高于杨树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杭州地区市售发酵乳制品中分离鉴定的乳酸菌进行耐药传播的安全性分析,旨在揭示发酵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可传递耐药基因的超级耐药菌。方法自行分离鉴定的耐药乳酸菌,提取质粒并电泳分析是否存在质粒;以耐受叠氮化钠的大肠埃希菌J53作为受体菌进行质粒接合试验;若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发现存在耐药质粒,且耐药性可通过质粒传播,评定为3级。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发现存在耐药质粒,但接合试验未能证明耐药性可通过质粒传播,评定为2级。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但未检测出耐药质粒,评定为1级。结果美丽健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MLJ-G-2)和乳杆菌(MLJ-G-1)检测出含有质粒,但不会发生耐药转移,三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2、1。伊利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YL-G-3)、乳杆菌(YL-G-1)、嗜热链球菌(YL-Q)检测出含有质粒,但不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2、1、2。味全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WQ-G-3)、乳杆菌(WQ-G-1)、乳杆菌(WQ-G-2)、嗜热链球菌(WQ-Q)均检测出含有质粒,其中乳杆菌(WQ-G-1)、乳杆菌(WQ-G-2)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3、3、2。光明产品中分离的乳杆菌(GM-G-2)、乳杆菌(GM-G-3)、嗜热链球菌(GMQ)检测出含有质粒,乳杆菌(GM-G-2)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1、3、2。蒙牛产品中只分离的嗜热链球菌(MN-Q)检测出含有质粒,不会发生耐药转移,耐药危害等级为2。结论发酵乳制品中分离所得的乳酸菌81.2%的菌能检测出质粒,耐药性可能与质粒相关,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18.8%的菌的耐药性可通过质粒接合发生传播,存在直接的生物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57.
热茧蜂属TropobraconCameron是1个小型属,过去全世界已知5种。本文报道了我国发现的1个新种——黑热茧蜂T.niger,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黑热茧蜂Tropobraconniger,新种(图1~8)本新种与三化螟热茧蜂TropobraconluteusCameron,1905较接近,但前者的1)后翅1-SC R脉宽度明显比1r-m脉窄(图1);2)头部光滑,后头强度凹入(图8);3)中胸盾片中前方无1条短沟(图6);4)体大多黑色,头部及胸部部分红褐色;5)复眼长为上颊长的1.8倍(图8),颚眼距长为上颚基宽的2.3倍(图3)等特征可与之区别。正模:♀,福建沙县洋坊,1981-Ⅺ-17,黄居昌采;副模:3♀♀,同正模。 相似文献
58.
59.
60.
普通齿蛉幼虫的游泳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广翅目昆虫幼虫在水中的游泳能力, 以丰富其水生习性的行为学资料, 选取中国特有种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游泳的姿势、 刺激因素、 不同龄期游泳能力及在外界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普通齿蛉幼虫有垂直、 平行、 仰面和侧面等4种游泳姿势,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08%, 5.49%, 4.40%和0.61%。游泳时身体呈不同程度的“S”形, 利用头部和尾部方向的改变实现虫体的上升、 下沉和游泳姿势的改变。普通齿蛉幼虫利用身体的摆动游泳, 游泳时3对足以固定的姿势靠紧身体。不同龄期的幼虫游泳能力差异很大, 6龄幼虫的游泳能力远强于2龄和末龄幼虫。在游泳时, 普通齿蛉幼虫还具有比较复杂和独特的防御行为, 如其腹部末端会喷射出化学物质。据此认为, 普通齿蛉拥有较强的游泳能力, 有助于其逃生和防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