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25篇 |
免费 | 6460篇 |
国内免费 | 12447篇 |
专业分类
417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6篇 |
2023年 | 1017篇 |
2022年 | 1473篇 |
2021年 | 1476篇 |
2020年 | 1522篇 |
2019年 | 1660篇 |
2018年 | 1091篇 |
2017年 | 1141篇 |
2016年 | 1115篇 |
2015年 | 1473篇 |
2014年 | 2133篇 |
2013年 | 1797篇 |
2012年 | 2547篇 |
2011年 | 2583篇 |
2010年 | 2108篇 |
2009年 | 2230篇 |
2008年 | 2442篇 |
2007年 | 2237篇 |
2006年 | 2061篇 |
2005年 | 1677篇 |
2004年 | 1355篇 |
2003年 | 1075篇 |
2002年 | 955篇 |
2001年 | 867篇 |
2000年 | 824篇 |
1999年 | 524篇 |
1998年 | 269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63年 | 12篇 |
1957年 | 14篇 |
1953年 | 13篇 |
1950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不同水氮条件下灌溉方式对玉米干物质量和氮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作物需水随生育期的变化,分根区交替灌溉(AI)的节水效果也会随生育期而发生变化,探明不同生育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实施和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效果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灌水水平(正常灌水和轻度缺水)和2种有机无机氮比例(100%无机氮和70%无机氮+30%有机氮)下,以常规灌溉(CI)为对照,分别研究苗期—灌浆初期、苗期—拔节期以及拔节期—抽雄期进行AI对玉米干物质量、氮钾含量和吸收量以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下,与CI相比,拔节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玉米地上部和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9.6%和27.4%,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增加50.7%和50.4%。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但是一般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这说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N肥配施下,拔节期—抽雄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玉米总干物质量和N吸收量。 相似文献
92.
珍稀濒危植物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天目木兰(Magnolia amoen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4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能得到清晰、稳定扩增带的引物进行扩增,14个引物共检测了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3,占24.4%,计算了12个居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严地个体间(居群内)的遗传距离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不同产地个体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前者高,即天目木兰个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它的地理分布有关,天目木兰总体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是导致它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94.
谷氨酰胺对低剂量电离辐射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小剂量电离辐射条件下大鼠补充谷氨酰胺(Gln)对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影响。SD雄性大鼠受照射后经饲料补充2%Gln。照射源为60Co;剂量率6×10-2Gy/h,1h/d,5d/周,累积剂量1.5Gy。与对照组相比,受照射大鼠睾丸重量降低,精子畸变率增高,肝脏GSH含量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清Gln及Glu+Gln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补充Gln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小剂量电离辐射导致大鼠出现可逆性损害,机体的Gln需求有所增加,补充Gln对大鼠的GSH代谢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95.
贮藏温度和气体状况对苹果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苹果贮藏前期温度和CO_2浓度由高到低同步变动形成双维变动气调(TDCA)。 前期高温期间,果实予以高浓度CO_2处理,可抑制高温促使早熟的不利效应,其保鲜效果优于冷库,接近传统气调贮藏,表现在果肉硬度下降平缓;原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的速度减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显著受抑。低浓度CO_2抑制高温效应的作用大为减弱。低温下,不同浓度CO_2作用差异不大,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6.
97.
用RNA随机起始PCR(RAP—PCR)技术分析了盐杆菌NRC-1(Halobacterium NRC-1)不同NaCl盐度下基因表达的差异。81条引物用于比较17%、30%两种盐度下基因表达的差异,每条引物平均可以产生10条以上扩增条带,共得到15条在2种盐度下差异表达的条带,这些差异扩增条带的获得将有助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alobacterium NRC-1在高盐环境下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8.
99.
探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于露天煤矿植被群落变化和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以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4年(2018-2021年)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设置草本样方(1 m×1 m)和灌木样方(5 m×5 m),记录植物物种组成、高度及盖度等指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探讨不同的恢复年限植物群落变化特征和优势植物的养分吸收,为矿区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矿区排土场植物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物种数从恢复第1年的16种增加到恢复第4年的31种,主要是由于非人工种植植物从6种增加到19种导致,特别是在恢复第2年增加显著,然后趋于平稳,这说明恢复第2年是物种增加关键的时期;(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矿区植被优势物种多以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十字花科油菜(Brassica napus)和胡颓子科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主。(3)比较不同优势植物叶片、茎和根的氮(N)、磷(P)和钾(K)含量发现,草本优势种中菊科和豆科植物显著高于禾本科植物。灌木优势种中沙棘茎的N含量和P含量显著高于锦鸡儿。研究认为,在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4年)的物种选择上,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是草本植物首选的先锋物种,另外,沙棘是灌木首选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0.
<正>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鼩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共有4种,即A.assamensis、A.schmidi、A.squamipes和A.yamashinai(Wilson and Reeder,2005)。短尾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