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99篇 |
免费 | 6746篇 |
国内免费 | 12387篇 |
专业分类
417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6篇 |
2023年 | 1017篇 |
2022年 | 1473篇 |
2021年 | 1476篇 |
2020年 | 1522篇 |
2019年 | 1660篇 |
2018年 | 1091篇 |
2017年 | 1141篇 |
2016年 | 1115篇 |
2015年 | 1473篇 |
2014年 | 2133篇 |
2013年 | 1797篇 |
2012年 | 2547篇 |
2011年 | 2583篇 |
2010年 | 2108篇 |
2009年 | 2230篇 |
2008年 | 2442篇 |
2007年 | 2237篇 |
2006年 | 2061篇 |
2005年 | 1677篇 |
2004年 | 1355篇 |
2003年 | 1075篇 |
2002年 | 955篇 |
2001年 | 867篇 |
2000年 | 824篇 |
1999年 | 524篇 |
1998年 | 269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64年 | 13篇 |
1963年 | 12篇 |
1957年 | 14篇 |
1953年 | 13篇 |
1950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的鉴定及通过导入β-1,3-葡聚糖酶基因提高其生防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淄博市温室土壤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B-04菌株,对灰霉病菌表现较高的拮抗作用。本研究从质粒pUC1940得到4.1kb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片断,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穿梭质粒pBE2和pHY300PLK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BE2-glu和pHY300PLK-glu,转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04菌株,获得工程菌株B-04-glu。限制酶切分析、ABP平板、PCR实验证实B-04成功转入β-1,3-葡聚糖酶基因。与野生菌株相比,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工程菌株较原始菌株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抑菌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2.
Yu-Nan WU Lin Lin Yu-Chao XIAO Li-Meng Zhou Meng-Si WU Hui-Ying Zhang Jin-Song LIU 《动物学研究》2014,35(1):33-41
Chinese bulbuls(Pycnonotus sinensis) are small passerine birds that inhabit areas of central,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a. Previous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ree–living individuals of this species may change their food intake in response to seasonal chang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andomly assigned Chinese bulbuls to either a 30 °C or 10 °C group, and measured their body mass(BM), body temperature, gross energy intake(GEI), digestible energy intake(DEI), and the length and mass of their digestive tracts over 28 days of acclimation at these temperatures. As predicted, birds in the 30 °C group had lower body mass, GEI and DEI relative to those in the 10 °C group. The length and mas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as also lower in the 30 °C group and trends in these paramet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M, GEI and DEI.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ese bulbuls reduced their absolute energy demands at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 by decreasing their body mass, GEI and DEI, and digestive tract size. 相似文献
33.
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在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室内筛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马拉硫磷抗性及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连续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发展在不同世代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LD50的最大变化发生在第3代和第5代之间。在筛选的前5代,羧酸酯酶活性上升与马拉硫磷抗性变化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在第6代和第8代间的变化与抗性发展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可见,羧酸酯酶活性的上升在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在抗性发展的后期阶段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对皇草(Pnnisetum purpureum ×P glaucum)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P purpureum)、矮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墨西哥玉米(Zea mnys subsp.mexicana)等4种牧草在生长期进行了4次割草试验,探讨了不同割草次数对牧草单兜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进行1次割草的情况下,4种牧草的营养生长时间分别为53、96、153和208 d时,单兜株数分别为20.2,8.5,17.2,11.7株,牧草的单兜株数随营养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呈大小相间排列;2)在可靠性为95%以上时,第二次割草时的单兜株数与第一次割草时有明显的差异,而多次割草后的差异性逐渐减小;3)营养生长的时间长短和前一次的单兜株数对牧草后一次的萌发和分蘖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一次的单兜株数;4)杂交狼尾草在多次连续割草后,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变得不均匀,而皇草、矮象草和墨西哥玉米则逐渐均匀化,这个作用使得杂交狼尾草在退化坡地水土保持上的价值减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系中HPV感染状态与P16和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La、SiHa和C33A三个细胞系中P16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HPV阳性的两个细胞系HeLa和SiHa中P16的表达呈强阳性而E-cadherin的表达呈弱阳性,HPV阴性的细胞系C33A中P16的表达为弱阳性而E-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宫颈癌细胞系中HPV的感染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6.
我国黄虻亚属(Subgenus Ochrops Szil.)的种类和分布(Tabanus,Tabanidae, Dipte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 黄虻亚属(Subgenus Ochrops Szil.)隶属双翅目的虻科虻属(Tabanus,Tabanidae),主要分布于旧北区,已知约30余种,本亚属虻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体色黄绿、灰黑或近金黄色;2.复眼中部有一条显著而细窄的黑带;3.额板(Callus)一般不大,中额板(middle callus)与之远离,额板和中额板的轮廓常不固定;4.触角各节都呈黄色;5.盾片无纹饰;6.r_4脉皆有坿枝。本亚属的虻类中有几种 相似文献
37.
用Parafilm膜夹营养液法,以两种食料介质饲喂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3龄若蚜并收集其唾液,对唾液中的酶类进行了鉴定、活力测定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20%蔗糖介质提取液中,鉴定有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 在水介质提取液中鉴定有纤维素酶; 两种介质提取液中都未鉴定出过氧化物酶。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 在20%蔗糖介质提取液中, 每30头蚜虫分泌的果胶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分别为2.59×10-3 U/g、7×10-3 U/g和7.89×10-3 U/g; 在水介质提取液中,纤维素酶活力为3.68×10-3 U/g。行为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麦苗的挥发物组分能引起麦长管蚜寄生性天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和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的嗅觉偏好反应,因此,果胶酶在麦长管蚜取食诱导小麦植株的间接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利用电子序列拼接结合RT-PCR技术,从12DPA(开花后天数)棉纤维中克隆到1个编码富含脯氨酸蛋白(PRPs)基因,命名为GhPRP10(登录号KP036633)。GhPRP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84bp,编码228个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含量为34.6%。序列分析发现GhPRP10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和富含脯氨酸区域,属于第一类PRPs。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GhPRP10在棉纤维组织中优势表达,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8DPA纤维中表达量最高。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转入烟草BY-2悬浮细胞,表型观察和细胞长度测量结果显示,转GhPRP10基因细胞比野生型细胞显著增长。根据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和转基因细胞表型分析,推测GhPRP10基因在纤维伸长和次生壁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亚磁场对成年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6周,20±2g,n20,每笼4只)随机分组,分别饲养在模拟亚磁场环境(500nT)和对照地磁场环境(~50μT)。每周定时监测动物体重变化和饮食消耗两次。一个月后,采集亚磁处理小鼠和地磁对照小鼠全血和血清样品,分别进行血常规监测和血清微量元素分析。同时检测血清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亚磁场处理过程中,动物体重和饮食消耗与地磁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体重增量在2周后(14天-24天)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一个月亚磁场处理后,红细胞,血小板和总白细胞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成年小鼠在亚磁场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适应反应。经过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血液系统能够维持健康水平,但是嗜中性粒细胞对亚磁场存在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