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杀虫剂亚胺硫磷在茶树及茶叶上的残留量情况。此试验自1969年9月到1970年8月在杭州进行。用25%的亚胺硫磷乳剂以1:400—800倍浓度稀释后喷洒在茶树上,喷洒后每天连续采摘鲜叶,并制成成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鲜叶及成茶中的亚胺硫磷残留量。 根据四次实验的结果,亚胺硫磷在茶叶中的消失趋势,以喷药后第一天残留量下降最为迅速,平均在50%左右,以后逐渐下降,6—9天后残留量基本消失,若中间遇雨,可缩短至3—7天。  相似文献   
92.
周尧  姚渭 《昆虫分类学报》1992,14(3):170-178
作者之一姚渭,1981年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蝉科分类的初步研究》89—92页(图50,图版XV:6-9)记载有新属周氏蝉属Chouia Yao,以纪念导师周尧教授,并记述了3新种,1新组合种,论文散发50余册,但未正式发表。 贺锦川1984年以同一类群建立拟红眼蝉属Paratalainga He,记述有2新种:P.reticulata He(=C.pulchra Yao),P.fusipenis He(=C.liuzhiensis Yao).论文正式发表在上海《昆虫学研究集刊》上,因此贺的属名和种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1953年8月10日于西藏从一种鼠兔(Ochotona sp.)的洞穴内检获蚤类标本一批共86个,其中有83个为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一新种。根据其最初采集地名而命名为曲扎角叶蚤(Ceratophyllus chutsaensis sp.nov.)现将其形态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94.
蝉鸣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同翅目:蝉总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总结了蝉鸣的几种机制,并初步提出了具鼓膜发音器的蝉鸣模式图;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蝉鸣在分类中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分析讨论了蝉鸣声在各级分类阶元中的差异和应用,即发音机制和方式可用于科及亚科级的分类;鸣声的颖谱特征和一些鸣叫行为可为属级分类提供一些依据,鸣叫节律型具有明显的种性,而音色的差异在近缘种,疑难种及其种下分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记述了中国颖蜡蝉科哈颖蜡蝉属3种,其中包括1新记录种和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7.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Ⅱ)(鳞翅目:凤蝶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凤蝶科6新种、1新亚种、1新型及1新记录亚种,2个<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亚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8.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雌雄异株桑科榕属植物,两者互为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分别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二者互为隐存种)建立了专性共生关系,榕树榕果挥发物在维系传粉小蜂与其寄主的共生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薜荔榕小蜂(薜荔和爱玉子的传粉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雌花期果型的大小对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无显著影响,薜荔大、小果型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均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2)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薜荔榕小蜂行为反应,薜荔、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均可能存在阈值反应,即榕果挥发物浓度未超过阈值时,雌花期榕果挥发物对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与挥发物浓度成正相关关系,而一旦超过阈值,榕果挥发物对传粉蜂的吸引作用显著下降,表明寄主榕果挥发物浓度影响传粉小蜂的寄主定位;(3)薜荔传粉小蜂对低浓度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爱玉子传粉小蜂对低浓度薜荔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均既无趋向也无驱避行为;薜荔传粉小蜂对高浓度的爱玉子雌花期雌(雄)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著的驱避行为,而爱玉子传粉小蜂对高浓度薜荔雌(雄)雌花期榕果挥发物表现为显著的趋向行为,因此,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存在寄主专一性不对称现象,爱玉子传粉小蜂进入薜荔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的可能性较大,而福州地区的薜荔传粉小蜂可能难以进入爱玉子雌(雄)果内传粉或产卵。本研究结果将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以及爱玉子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以能分化异形胞的蓝细菌(Anabaenasp.PCC7120)为材料,采用重组PCR在体外对控制DNA复制起始的dna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后克隆到整合质粒中,再通过三亲本杂交将整合质粒转移到Anabaena PCC7120中,以分离和筛选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结果成功获得Anabaena PCC 7120 dnaA高温敏感性突变体。研究表明,利用重组PCR技术可在体外实现对Anabaena PCC 7120的dnaA的定点突变,并可通过同源重组双交换成功实行整合质粒中突变基因对野生型基因的置换,使突变基因插入到细胞染色体中,进而成功构建温度敏感型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00.
为明确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吉尔吉斯与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金冠对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在室温23±1℃, 相对湿度75%±5%, 光周期16L∶8D条件下, 组建了苹果全爪螨在吉尔吉斯和金冠上的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结果显示: 吉尔吉斯和金冠对苹果全爪螨雌螨寿命、 产卵期及总产卵量等有明显影响、 而对总发育历期、 总产卵前期、 未成熟螨存活率等影响不显著。苹果全爪螨总发育历期在吉尔吉斯(雌12.60 d, 雄11.40 d)和金冠(雌12.54 d, 雄 11.67 d)上无显著差异, 雌成螨寿命在金冠(13.46 d)上显著长于在吉尔吉斯(10.88 d)上(P<0.05)。产卵期在金冠和吉尔吉斯上分别为10.55 d和8.30 d, 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总产卵量在金冠上为34.12粒/雌, 显著高于在吉尔吉斯上(22.48粒/雌)(P<0.05)。苹果全爪螨在吉尔吉斯上内禀增长率(r)、 净增殖率(R0)、 世代平均周期(T)、 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0.1354, 11.96, 18.33和1.1450, 而在金冠上分别为0.1489, 17.39, 19.18和1.1606。由种群动态参数可知, 苹果全爪螨在金冠上种群数量增长快于在吉尔吉斯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螨在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上种群动态, 并为苹果抗螨性育种及害螨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