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3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2752篇
  773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林杰  潘颖  杨敏  佟光臣  唐鹏  张金池 《生态学报》2018,38(10):3534-3542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高度综合了植被水平覆盖状况和垂直结构,以及枯枝落叶层厚薄和地下生物量多少,是植被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方面。区域尺度的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揭示了区域土壤侵蚀的演化过程。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植被LAI,对研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与植被的关系至关重要。选择南京市1988-2013年10期遥感影像,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构建LAI反演模型,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叶面积指数反演。结合2009和2010年LAI实测值,验证与探讨了该模型的评价精度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该模型拟合度较高,2009和2010年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是0.2395和0.2174,0.2962和0.2581,0.7713和0.6844,各项精度评价指标均较好;(2)统计分析去除耕地后全市LAI变化,低植被覆盖(LAI<2)面积不断增加,高植被覆盖区(LAI>3)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符合南京市的发展变化规律;(3)主城区LAI年际变化与其他学者得到的南京市植被盖度变化趋势一致,反演结果的时序性较高。本文提出的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反演长时间序列LAI是可行的,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定量遥感监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12.
鸮形目8种鸟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鸮形目8种鸟类(Tyto alba、T.capensis、Otus bakkamoena、O.scops、Asio otus、A.flammeus、Strix aluco、Glaucidium cuculoides)线粒体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间存在基因组长度多态性,短耳鸮为23.35 kb,长耳鸮为19.78 kb,斑头鸺鹠为18.62 kb,红角鸮为17.65 kb.鸮形目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其中仓鸮和草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长耳鸮和短耳鸮平均为10.8%,红角鸮和领角鸮平均为13.1%,灰林鸮和斑头鸺鹠为12.3%,其中红角鸮与斑头鸺鹠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7.5%.鸮形目鸟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为每百万年变化2.0%~2.2%,提示鸮形目两个科间在距今2 800~3 000万年前分歧开来,同时,鸱鸮科各种间的分歧时间在距今2 000~2 500万年前,即处于中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13.
维生素C为6碳多羟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依次生成半脱氧抗坏血酸和脱氧抗坏血酸。因此,维生素C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迅速与超氧阴离子、氢化氧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反应,生成抗坏血酸自由基。蓝光作为一种短波长,靠近紫外线频段的光,具有能量高的特点,是自然界中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甚至凋亡的主要光线。本实验通过观察蓝光照射视网膜色素上皮,对其DNA的损伤产生光损伤作用,并比较加入维生素C后对这种光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探讨维生素C在  相似文献   
214.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道菌群是T1D发病的重要因素。在T1D发生前,观察到肠道通透性发生改变,使抗原透过肠黏膜进而攻击胰岛β细胞。患有T1D宿主体内的肠道微生物也与健康宿主的微生物有别,其调节性T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丁酸、粘蛋白、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等可能与T1D有关。尽管通过细菌定植促进自身免疫的机制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虽已发现,但有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现就肠道黏膜通透性与T1D的关系、宿主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肠道微生物与T1D的相关性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15.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福建省火炬松(Pinus taeda Linn.)人工林的生长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而言,火炬松的生长性状除了与年龄、密度有关外,与年均温、≥10℃积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从而为火炬松的栽培区划和生产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6.
【背景】微生物转化是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具有催化反应快、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易控制和污染小等特点。许多微生物能够对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在不同位置进行结构修饰,并且产生毒性减弱的活性衍生物。【目的】筛选蟾毒灵生物转化菌株,以期发现活性更好、毒性降低的化合物。【方法】利用蟾毒灵为底物筛选其生物转化菌株,通过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鉴定转化产物;对可生物转化蟾毒灵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转化率,同时测试该菌株对其他甾体化合物的转化作用。【结果】筛选获得一株蟾毒灵转化菌,经形态学与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析鉴定为Naganishia属菌,转化产物为3-去氢蟾毒灵。该菌株生物转化的培养基最适底物浓度为8 mg/L,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转化时间为96 h,最终转化率为48.3%。该菌株可将雌酮E1转化为雌二醇E2,也可将雌二醇E2逆向转化为E1。【结论】首次发现Naganishia属菌株对甾体类化合物具有转化活性,其产生的弱细胞毒性的转化产物3-去氢蟾毒灵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强心药物。微生物转化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为大量制备活性化合物3-去氢蟾毒灵提供了一条简便易行的道路,也为更多甾体化合物结构修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17.
目的:研究Mesothenlin在大鼠胰腺发育阶段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Mesothenlin在大鼠胰腺发育阶段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时期Mesothenlin在胰腺的组织细胞学定位。结果:RT-PCR结果显示E18.5 Mesothel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至P14达到高峰,成年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完全相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不同发育时期Mesothenlin与胰岛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共表达。结论:Mesothenlin在大鼠胚胎胰岛形成及生后结构重塑中出现显著性高表达,并表达于胰岛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相似文献   
218.
自然保护区规划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传统保护区规划方法只能识别物种保护的重点区域,无法科学确定保护区的适宜面积.地块选择方法基于数学模型,从规划区域中选择部分地块组成自然保护区,保护特定物种或生态系统,是缓解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现有地块选择法未考虑各单元生态差异,且最优化算法存在计算效率的瓶颈.本文首先构建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值赋分评价体系,据此计算戴云山生态值并绘制其分布图;然后,结合生态值建立生态集合覆盖模型(ESCP),并基于ESCP嵌入空间紧凑性提出空间生态集合覆盖模型(SSCP);最后,利用寻优性能良好的自学习禁忌搜索算法(STS)搜索各保护目标下的近似最优选址方案,给出福建省戴云山现有建成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 戴云山生态值计算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ESCP比原集合覆盖模型(SCP)能产生生态值更高的选址方案;SSCP在ESCP基础上对生态值较高区域有聚集作用,且周长权重越大,聚集效果越明显;建议现保护区可向外拓展136 km2,并将西北向分布长苞铁杉的地块纳入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为实现戴云山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优化方案,也可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19.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s) 参与调控胞外基质 (ECM) 的降解与重建,二者的协同作用以及表达的动态平衡保证组织的生理/病理形态结构建成,并完成生长、分化、维持、降解的往复周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过对MMPs和TIMPs家族成员因细胞类型而异的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表现出调节ECM重建的生物学效应. TGF-β可通过激活Smad通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通路,以及刺激激活蛋白-1(AP-1)复合体的形成,完成对MMPs和TIMPs基因表达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20.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表层有机碳组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临安玲珑山选取了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和雷竹林4种林分,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与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分布规律和结构特征,探讨林分类别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森林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雷竹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且板栗林以粉黏粒结合态碳为主,其他林分土壤则以粗砂结合态碳为主;(2)13C NMR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所占比例最大,而雷竹林和板栗林则是烷氧碳比例最大,表明人工经营措施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成分组成;(3)随着土壤颗粒变细,有机碳中烷基碳比例增加,烷氧碳比例减少,A/O-A值和疏水碳/亲水碳值逐渐增大,表明颗粒越细,其结合的有机碳结构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