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7篇
  免费   1653篇
  国内免费   3849篇
  24799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1062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789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1408篇
  2013年   1498篇
  2012年   1850篇
  2011年   1670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1185篇
  2007年   1059篇
  2006年   942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Encroachment of woody plants into grasslands is a global phenomenon that has substantial impacts on pastoral productiv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pastoralists and land management agencies have explored various options to control woody plants in order to improve ecosystem services in shrub‐encroached grasslands. W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ling the encroachment of the shrub Caragana microphylla into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We cut and removed all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from 450 shrubs, predicting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to control shrubs would depend on shrub morphology. Specifically, we expected that larger shrubs with more biomass would be more difficult to kill by cutting than smaller shrubs. A year after treatment, we found that cutting killed only 11% of the 450 treated shrubs, and of these, three‐quarters of the locations that they occupied reverted to grasses and one‐quarter to bare soil. Shrubs that survived the cutting treatment produced more stems and leaf biomass, and therefore had a greater leaf to stem ratio. Shrubs that died after cutting had a lower crown area and basal area, and less stem biomass than shrubs that resprouted within 12 months of cutting. There were no effects of shrub height on the fate of treated shrubs. Cutting had no effect on understory plant cover or richness, but reproductive plants were taller under shrubs that were not cut. Overall, our study showed that removing aboveground shrub biomass by cutting is an ineffective technique for “restoring” the original grassland community unless shrubs are very small. Strategic targeting of small shrubs would be a more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C. microphylla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32.
利用排除法和引入昆虫的方法相结合,研究越南篦齿苏铁(Cycas elongata)的传粉媒介.结果表明,越南篦齿苏铁靠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的雌株结实率分别55.3%和57.2%,自然传粉的结实率为63.5%,说明风和象鼻虫都是越南篦齿苏铁的有效传粉媒介.越南篦齿苏铁散粉高峰在白天,夜间散粉很少,在3.0 m以内风传花粉的密度较高,3.0 m之外的密度急剧下降.可见,风媒和虫媒都是越南篦齿苏铁的有效传粉途径,与泽米铁类植物为专一寄主性昆虫传粉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3.
上海部分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在上海部分地区流行的基因型,采用RT-nPCR的方法检验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HEV R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35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9例,测序证实8例为HEV的基因序列;其中1例为HEV 1型,7例为HEV 4型.提示在上海部分地区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中以HEV 4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的尿液,作常规尿标本培养和分离,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确证法完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2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62株,占48.1%;在17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100%),无耐药株出现,对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均超过了9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5.
星形柄裸藻与附生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它是偏利者,而对宿主无很大影响;当其在宿主体表大量附着时,才对宿主有偏害作用。它的种群密度(N,个/L)与宿主密度(Na,个/L)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N=0.0858e0.0528Na(r=0921,pT,天)对星形柄裸藻的平均附着量(m,个/每个甲壳动物)和附着量(B,个/L)的影响是:在一定的蜕皮间隔时间范围内呈正相关性:m=aebT和B=aebT(a和b为方程常数,下同);超过这个范围呈负相关性:m=aT-b和B=aT-b。而宿主蜕皮间隔时间(T,天)对星形柄裸藻附着率(R,%)的影响则仅为正相关性:R=a+blnT。星形柄裸藻对宿主的附生有一定的选择性。水温(t,℃)与星形柄裸藻种群密度(N,个/L)的关系为:在5-12℃时呈正相关性,N=0.309e0.624t(r=0.914,pN=0.0000617e190.2/t(r=0.941,pR,%)的影响则仅呈负相关关系:R=bln(30-t)-a。水的透明度(d,cm)与星形柄裸藻种群密度(N,个/L)的相关方程为:N=0.020e0.037d(r=0.838,pS,mg/L)与种群密度(N,个/L)有一定的正相关性:N=0.00254e0.178S(r=0.816,pN,个/L)与4个主要因子:宿主密度(N,个/L),透明度(d,cm),水温(t,℃),含钙量(S,mg/L)的多元回归方程为:N=1.208Na+0.698d+5.584t+2.942S-357.957(R=0.853,df=11,k=4,p<0.01)。    相似文献   
136.
温度对鲫鱼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性腺分化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温度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鲫鱼(Carassius auratus)原生殖细胞的迁移、生殖嵴形成和性腺分化,并探讨温度对性腺分化的影响.孵化后12~40 d是鲫鱼性腺分化的敏感期.从第12 d起,仔鱼分成7组,每组分别用下列7种水温中的一种培育28 d:(16±1)℃、(20±1)℃、23~25℃、(27±1)℃、(30±1)℃、(32±1)℃、(34±1)℃.其中23~25℃组是对照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幼鱼的雌雄比例大致是1:1(1:1.07).(20±1)℃组的幼鱼雌雄比例也接近1:1(1.09:1).在(27±1)℃组,雌性率上升,为55.3%(P<0.05).在低温组(16±1)℃,雌雄比例是1:1.45,雌性率达40.8%.然而,在高温组(30±1)℃、(32±1)℃、(34±1)℃中,雌雄比例分别是6.14:1、2.51:1和2.14:1.其中(30±1)℃实验组的雌性率最高,达到86.0%(P<0.01),性腺分化趋向雌性化.研究提示,鲫鱼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以及各种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有可能对鲫鱼的性别平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蔺鹏飞  朱喜  何志斌  杜军  陈龙飞 《生态学报》2018,38(10):3403-3413
土壤水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地表水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连接着一系列的水文、生态、气候和地质学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以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概念为主线,从时间稳定性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代表性测点的选取标准以及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加强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研究;结合"3S"技术、计算机模拟和野外实测来研究时间稳定性的尺度问题;如何高效选择代表性测点;探讨时间稳定性概念在植被恢复区和气候敏感区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8.
应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是我省粮食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利用化学农药(滴滴涕、六六六)治螟,已在生产上推广使用(邱式邦等,1963;农安县柴岗公社农业站等,1966)。随着近年来防治面积的扩大,使用农药数量日益增多。同时,从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由于大量生产和使用有机氯等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残毒,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迫切要求研究治螟的新方  相似文献   
139.
140.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肝胰脏胰蛋白酶(trypsin, Try)、淀粉酶(amylase, Amy)基因 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Try基因cDNA全长为8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ORF)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 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鳜鱼Try与 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小鼠Try和人TR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75.3%、74.5%和71.4%.鳜鱼Amy 基因cDNA全长为1 647 bp,其中ORF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鳜鱼Amy与斑马鱼 、非洲爪蟾、小鼠Amy和人AM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75.4%、71.9%和70.9%. 同时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鱼Try、Amy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ep)全基因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鳜鱼Try基因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 362 bp;鳜鱼Amy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267 bp;鳜鱼Pep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 4 032 bp,与其它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应用Genome walker方法在鳜鱼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1 189 bp、413 bp和527 bp的Try、Amy和Pep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以及1段长为704 bp的Pep 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其中具有多个可调节其表达的调控元件.鳜鱼Try、Am y和Pep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其序列、结构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的研究,为鱼类消化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