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3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2767篇
  766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2例,比较不同分型的预后情况.结果:ALL-L1、ALL-L2与ALL-L3的首次诱导CR率(X2=1.087,P>0.05)、完全CR率(X2=0.60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的治疗时间(t=6.001,P<0.05)、3年生存率(X2=9.4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LL、B-ALL的首次诱导CR率(X2=8.891,P<0.05)、达到CR治疗时间(t=6.361,P<0.05)、完全CR率(X2=11.8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型的3年生存率(X2=1.5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LL中各型别首次诱导CR率(X2=0.494,P>0.05)和完全CR率(X2=0.405,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B-ALL中各型别达到CR的治疗时间(t=7.007,P<0.05)和3年生存率(X2=6.6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其预后与其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临床治疗应结合患儿的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分离自海南红树林真菌菌株PH0016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纯化菌株PH0016产生的EPS,体外采用细胞病变观察EPS的细胞毒性和抗HSV-2作用。为观察EPS对HSV-2体内感染的治疗效果,小鼠颅内注射0.02ml滴度为100LD50/0.1ml-1的HSV-2,24小时后以不同浓度EPS灌胃,持续7天,14天后计算小鼠存活率和存活时间。菌株分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EPS可抑制HSV-2病毒活性,病毒感染的细胞病变的半抑制浓度(Inhibited concentration,IC50)为313μg/mL,SI为11.43。EPS 25mg.kg-1.d-1灌胃后,小鼠存活率为40.0%,存活时间为9.82±1.87天,相比模型组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均有提高。菌株初步鉴定为淡紫色拟青霉。结论:从海南红树林分离一株淡紫色拟青霉,其产生的EPS具有抗HSV-2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Liu XL  Yu HD  Guan Y  Li JK  Guo FQ 《Molecular plant》2012,5(5):1082-1099
Sedoheptulose-1,7-bisphosphatase (SBPase) is a Calvin cycle enzyme and functions in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We found that SBPase was rapidly carbonylated in response to methyl viologen (MV) treatments in detached leaves of Arabidopsis plants. In vitro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SBPase showed that SBPase was carbonylated by hydroxyl radicals, which led to enzyme inactivation in an H(2)O(2) dose-dependent manner. To determine the conformity with carbonylation-caused loss in enzymatic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stresses, we isolated a loss-of-function mutant sbp, which is deficient in SBPase-dependent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arch biosynthesis. sbp mutant exhibited a severe growth retardation phenotype,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leaves and flowers where SBPASE is highly expressed. The mutation of SBPASE caused growth retardation mainly through inhibition of cell division and expansion, which can be partially rescued by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sucrose.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ROS-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to SBPase affects growth, development, and chloroplast biogenesis in Arabidopsis through inhibiting carbon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provide a case study that such inactivation of SBPase caused by carbonyl modification may be a kind of adaptation for plants to restrict the operation of the reductiv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4.
对腐解6个月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枯枝落叶及腐殖土中的化感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及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及腐殖土中的极性和弱极性化感成分对杉木种子的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和胚轴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提高,枯枝落叶中的弱极性化感成分对绝对发芽率、胚轴长及幼苗干质量的抑制作用及极性化感成分对绝对发芽势、胚轴长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增强;腐殖土中的弱极性化感成分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轴长的抑制作用及极性化感成分对胚轴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枯枝落叶中的化感成分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及幼苗干质量的抑制效应高于腐殖土中的化感成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根据人、小鼠HSF1c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海南黄牛HSF1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T-PCR、半巢式PCR以及3'-RACE技术分段扩增得到了海南黄牛HSF1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进行拼接。用DNAMAN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海南黄牛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人、小鼠同源性和海南黄牛HSF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亲/疏水区等蛋白质性质,并根据各种动物HSF1蛋白绘制进化树。结果:(1)海南黄牛的HSF1 cDNA序列全长为1 993bp,包括150bp的5'非翻译区,1 578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264bp(不含poly(A)尾)的3'非翻译区,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42 kD,等电点(pI)为 4.79。(2)海南黄牛的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小鼠和人HSF1 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 %、81.78 %、87.82 %,相应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6 %、83.84 %、89.06 %,其中N-末端和C-末端高度保守,而中间区域存在缺失或替换。(3)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不同动物HSF1蛋白的进化树,与采用经典遗传分类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结论:首次克隆了海南黄牛 HSF1 cDNA全长,分析表明:海南黄牛HSF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在8种动物中,其同源性大于73 %,高度保守。海南黄牛与赫里福德牛HSF1蛋白同源性高达98.86 %,在三聚体化区域、转录调节域和激活域存在6个位点的单氨基酸突变,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海南黄牛抗热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改进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 1h后复苏,复苏后2h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存在广泛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97.
为观察研究霉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存状况,采用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并与其他霉菌鉴别比较。经约1 a时间的观察研究和鉴别鉴定,该菌符合芽枝孢霉菌特征。该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嗜酸,无需固形物支持,在液态环境中也能生存,说明芽枝孢霉菌在自然界环境条件下极易存活,至于是否对动植物和人类产生危害,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马立名  林坚贞 《蛛形学报》2008,17(2):95-100
本文记述阳厉螨属1新种:跗刺阳厉螨Androlaelaps tarsacanthus sp.nov.,并描述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 Gu,1990雄螨,中华裸厉螨Gymnolaelaps sinensis Wang,Zhou et Ji,1991后若螨和洞窝鼠厉螨Mysolaelaps cunicularis Wang et Liao,1964雄螨.  相似文献   
999.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是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 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Fc融合蛋白的三维理论结构.利用均方根位移(root mean square distance, RMSD)对eBCMA-Fc融合蛋白与单体eBCMA、Fc构象差异进行分析.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eBCMA段与单体eBCMA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36 nm,Fc段与单体Fc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64 nm.结果表明,对比单体,融合蛋白eBCMA-Fc并未因eBCMA与Fc直接连接而发生构象的变化.分子对接方法显示,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BCMA与BLyS作用,而Fc扮演着稳定BCMA构象的支架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构建eBCMA-Fc融合基因,并将载有eBCMA-Fc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 (DE3)菌、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蛋白A亲和柱纯化大约为36 kD,与理论预测值34 kD相近.免疫印迹表明抗人IgG抗体能够识别eBCMA-Fc融合蛋白.ELISA证实,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结合BLyS.随着eBCMA-Fc融合蛋白增加,结合BLyS的融合蛋白也相应增加.而对照人IgG,即使在高浓度条件下,也不结合BLyS.此外,eBCMA-Fc 融合蛋白能够抑制BLyS对B细胞肿瘤Daudi细胞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设计和筛选BLyS拮抗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麻疯树Jc-Tctp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时空表达模式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麻疯树胚乳cDNA文库中获得了翻译调节肿瘤蛋白(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cDNA 序列,命名为 Jc-Tctp 1 (GenBank 登录号为EF091818).该序列全长1410 bp,开放阅读框由507个碱基组成.Jc-Tctp 1 编码的推测蛋白产物含有168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具有典型的TCTP蛋白特点:由3个α螺旋组成α螺旋核心、4个β片层结构构成β片层核心,及微管结合结构域(MTB)和钙结合结构域(CaB).其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大豆(Glycine max)、水稻(Oryza sativa,japonica cultivar-group)、黑杨(Populus trichocarp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西加云杉(Picea sitchensi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以及玉米(Zea may)的TCTP同源性依次为93%、90%、85%、84%、85%、84%、77%、80%和77%.经构建含Jc-TCTP1在内的植物TCTP蛋白分子进化树分析,发现单子叶植物并未按照其生物学分类的地位出现聚合.用半定量RT-PCR研究Jc-Tctp1 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其表达在转录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时间特异性,茎、I期胚乳、胚中最为丰富,而在Ⅱ期胚乳和花中表达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