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开展以更新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2.
亚麻EST序列中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亚麻NCBI数据库中的7 941条亚麻EST序列进行SSR的筛选,共发现222个SSR,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73%,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EST-SSR占总SSR的72.1%,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二者出现的频率基本相近,分别占总SSR的14.4%和13.5%.AGAA是四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占四核苷酸重复类型的67.67%.设计的21对EST-SSR引物中有18对在10个亚麻材料中有扩增产物,占设计引物的85%,有14对产物条带比较清晰并具有多态性.基于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亚麻材料划分为3个组.本研究建立的亚麻SSR标记,为亚麻遗传多样性鉴定、分子作图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  相似文献   
33.
卵泡闭锁是哺乳动物卵巢中一种普遍现象,其实质是由卵巢颗粒细胞凋亡造成的。颗粒细胞的状态已经成为衡量卵母细胞质量乃至胚胎发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对颗粒细胞的凋亡开展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调控颗粒细胞凋亡的因素有多种,本文从与颗粒细胞凋亡相关的激素、与颗粒细胞凋亡相关细胞因子和与颗粒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三方面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儿童皮肤念珠菌病常累及光滑皮肤相互摩擦的部位,如口角、颈周、腋窝、肛周、腹股沟等,又称为念珠菌性间擦疹^[1],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实践中将本病误诊为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痱子者却非罕见,常因治疗不当而掩盖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本文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年龄、部位、季节、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对临床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5.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早更新世堆积中出土的与巨猿伴生的小猪(Sus xiaozhu)和裴氏猪(S.peii)。三合大洞是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为第12个产地,也是目前最靠南的产地。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繁盛地区在广西。三合大洞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至少第9个产地, 也是裴氏猪在我国境内目前最靠南的记录。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发现同样证实了裴氏猪的繁盛时期是早更新世, 繁盛地区也在广西。虽然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起并可能延续到晚更新世早期, 裴氏猪的时代分布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早期, 但是迄今发现的小猪与裴氏猪同时产出的层位均为早更新世地层, 而三合大洞是迄今我国境内第6个小猪和裴氏猪伴生的早更新世地点。小猪和裴氏猪也经常出现在巨猿产地, 三合大洞是迄今它们共生的第5个地点。小猪和裴氏猪在三合大洞的出现指示三合地区在早更新世具有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  相似文献   
36.
间套作体系作物-土壤铁和锌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套作能够提高对土地、光、水和养分等资源的利用,对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间套作有助于改善土壤中微量元素铁和锌的活化、吸收和植株体内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实现微量元素的生物强化.本文综述了禾本科/双子叶植物间套作(主要以玉米/花生间作为例)对双子叶植物铁和锌营养的改善效应,从种间根际分子和生理过程、根系形态、分布及根际微生物变化方面详细阐述了可能的机理,同时综述了铁和锌在间套作植株体内累积、转运和分配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间套作体系铁和锌营养的可能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从土壤养分活化吸收、植株体内养分累积分配和栽培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后应加强间套作体系铁和锌营养田间试验、定量化、动态性和系统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收治的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及CRP分别为(110.65±7.28)mm/h和(10.42±0.98)m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或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8.
铅是一种嗜神经和嗜胎盘的毒性重金属,本综述主要是关于铅的胎盘毒性。孕期铅暴露可以导致胎盘重量减轻,滋养层增生,血管堵塞,细胞间隙增宽,血管周围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以及粗面内质网扩张,膜上核糖体数量减少。当孕期铅暴露在一定范围内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升高,以保证胎盘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重时,NO及NOS反而降低,导致胎儿-胎盘循环阻力增高,胎盘灌注量下降;孕期铅暴露时,丙二醛(MDA)升高,说明存在胎盘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降低,而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增强,胎盘MMP-9/TIMP-1的表达失衡,导致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减弱,胎盘着床过浅,血管重铸障碍,从而影响胎盘发育及胎儿生长;染铅胎盘NF-kB的表达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F-kB的激活又可以反式激活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小动脉胶原纤维增加,血管痉挛性收缩;TM表达异常,说明孕期铅暴露可致胎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总之,孕期铅暴露可引起胎盘病理及一系列的分子化学改变,从而影响胎盘功能和胎儿发育,可引起子代早产、出生体重低、智力障碍等。  相似文献   
39.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为八角茴香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There is an apparent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k frequency of echolocation and body size in rhinophilids. However, some rhinolophids deviate from this rule. To date this variation has been explained as a result of partitioning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hat food resource partitioning results in this divergence in expected frequencies was tested by comparing prey selection between Rhinolophus macrotis Blyth, 1844 and Rhinolophus lepidus Blyth, 1844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se two sympatric species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but acoustically divergent: R. macrotis has an echolocation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whereas that of R. lepidus agreed with expectations. Prey selection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a flight tent,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nt prey taxa of R. macrotis were Lasiocampidae, Arctiidae and Noctuidae, whilst that of R. lepidus were Arctiidae, Noctuidae and Ichneumonidae. R. macrotis ate more earless moths and fewer eared moths than R. lepidus, and R. macrotis fed on larger prey in general and captured a wider size range than that captured by R. lepidus.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finely tuned trophic niche differentiation and suggested that food resource partitioning is one of the factors leading to lower peak frequency of calls in R. macro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