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760篇
  24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食性及食源植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内伶仃岛猕猴(Macaca mulatta)的植物食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测定了食源植物适食部分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食源植物约200种,以叶食性、果食性最为丰富;(2)猕猴的活动区域以阔叶林、灌木林等植被类型为主;(3)食源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与栖息地植被组成特征相适应;(4)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发展的容纳量最适为820~1640只(平均1230只),而以743~1485只(平均1114只)最为合适,其总食量约相当于适食性优质植物资源总蕴藏量的10%~20%。  相似文献   
42.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浓度比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离子的吸收,10 mmol·L-1的香草醛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25.3%、13.5%、5.7%,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38.5%、48.1%、46.5%;10 mmol·L-1的混合物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3.5%、36.0%、21  相似文献   
43.
安冉  刘斌  徐艺玫  黎歌  廖力夫 《兽类学报》2015,35(2):170-175
本文通过红外线照相的方法,对发育期的林睡鼠幼鼠进行室内活动规律及行为观察,为充分了解林睡鼠越冬前的能量储备形式提供饲养参考。将鼠密度监测仪固定在饲养笼具上方,24h连续拍照,采集和分析6-9月年龄在10周内的幼鼠各种活动数据。结果显示:幼鼠一天中超过70%的时间都在窝内度过,大部分时间都蜷缩成一团少有动作;在窝外活动时间多在玩耍,如攀爬笼架。用于进食和饮水的时间不超过全天的2%。林睡鼠幼鼠主要活动时间在21:00-07:00,活动高峰在21:00-03:00之间。幼鼠出生3周后开始出窝活动,哺乳期30d后开始采食,5周后幼鼠有交配玩耍行为。随着日龄的增长,活动高峰从23:00提前到21:00,活动时间也逐渐延长,但9周龄后活动时间逐渐缩短,幼鼠的饮水进食时间与其活动的时间长短较为一致。10周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70%。研究表明,林睡鼠在夏秋季节基本是昼伏夜出动物。光照是影响其在外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幼鼠6周后所需的饲料和水量大于成年林睡鼠,在此期间要注意饲料和水的补充。  相似文献   
44.
广东新会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会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 2 2°0 5′4 3″~ 2 2°4 8′2 4″,东经 1 1 2°4 7′0 3″~ 1 1 3°1 5′2 4″,南濒南海 .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 1 6 98种 ,隶属于 2 0 9科 81 6属 ,其中蕨类植物 32科 5 4属 82种 ,种子植物 1 78科 76 2属1 6 1 6种 .区系地理学研究表明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居多 ,达 2 6属 ,占蕨类总属数的 4 8.1 3% ,而且是以单种属或少种属占优势 .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分布占绝对优势 ,全部热带成分已达78.0 9% ;其特征科主要有 :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桑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樟科、萝摩科、大戟科、蝶形花科、野牡丹科、茜草科等 ;中国特有属杉木属、穗花杉属、石笔木属、四药门花属、马蹄参属、天星藤属、大血藤属、刚毛药花属、台闽苣苔属、酸竹属及广东特有属绣球茜草属、异枝竹属等 .与邻近的香港、惠东古田、鼎湖山和黑石顶的植物区系比较其相似性很高 ,体现出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及热带区系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45.
一氧化氮对弱光下小型大白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培的小型大白菜幼苗为材料,在前期筛选的总氮浓度(5mmol/L)、铵硝配比(10∶90)和中度弱光(95~105μmol·m~(-2)·s~(-1))条件下,测定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抑制剂(L-NAME、NaN_3)和清除剂(Hb)处理8d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形态指标及光合荧光参数,探讨外源NO参与铵硝营养缓解小型大白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效应。结果显示:(1)在弱光胁迫条件下,单独SNP、铵硝比液加SNP处理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地上地下部鲜重、叶面积均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说明SNP、铵硝比液加SNP处理均可以促进弱光下小型大白菜幼苗的生长,缓解弱光胁迫伤害。(2)铵硝比液中添加NO抑制剂(L-NAME、NaN3)和NO清除剂(Hb)后,小型大白菜幼苗叶面积、地上地下部鲜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如L-NAME、NaN3和Hb处理的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减小15%、24%和40%,其Pn则分别显著减小31.2%、35.8%和56.7%。研究表明,添加NO抑制剂和清除剂处理降低了铵硝营养在弱光下对小型大白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果,从而证明NO参与了铵硝营养缓解弱光胁迫对小型大白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毒力水平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氰氟虫腙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在室内测定了氰氟虫腙与4种常用杀虫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和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LC90值,以及LC90浓度的这些杀虫剂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 LT50)值。采用人工喷雾方法测定了玉米田中22%氰氟虫腙悬浮剂(6.6 g/667 m2)、22%氰氟虫腙悬浮剂(17.6 g/667 m2)、5.7%甲维盐水分散剂(1 g/667 m2)和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 g/667 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结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杀虫剂中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64和4.3...  相似文献   
47.
毛梦婷  张瑾  文姣  陈波  廖丽 《微生物学报》2023,63(6):2066-2077
【目的】南极洲具备独特的环境和相对的生物地理隔离,南极洲各类生境中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也是新颖微生物物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南极冰锥洞这类特殊生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条件的多样化提升南极微生物的培养率和多样性,揭示南极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为该环境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南极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培养基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 Rpf)的方式,提高南极柯林斯冰盖冰锥洞生境中微生物的可培养率,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培养基,平行添加Rpf进行菌株培养,经分离纯化与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培养条件对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培养细菌407株,涵盖5个门、18个科、29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优势门,占72.73%;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为优势科,占69.78%;Lacisediminihabitans属为优势属,占45.70%。从培养基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获得的抗体建立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曲霉菌感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期可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提取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与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法与Western Blot方法开展单克隆抗体检测性能分析,使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曲霉菌感染血清检测。结果:获得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单克隆抗体5株,均可特异性识别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以其中性能最佳的3C9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3C9抗体配对为基础,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初步评价确定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侵袭性曲霉菌病血清检测,并且该方法与现有商品化试剂盒相比检测背景值较低,可更有效区分曲霉菌感染阴阳性血清。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针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基础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潜在转化应用前景,可为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观察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00个原头节/mL剂量,用多房棘球蚴对灰仓鼠进行腹腔接种,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第10天,15天,18天,22天,39天和60天观察灰仓鼠腹腔内包囊、包囊液和原头节的生长情况;设空白对照组10只。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镜检,发现灰仓鼠在接种后的第18天有原头蚴生长;第15天,18天和22天包囊增大、增多;第39天有成熟原头节胚基生长;第60天有不同发育程度的原头蚴。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包囊重量与传代时间成正比。结论本试验为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50.
研究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nutiflorum)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小花杜鹃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其结构分别为rhodominutinan A(1)、rhodominutinan B(2)、3,4-di(4-hydroxy-3-methoxybenzyl)tetrahydrofuran(3)、venkatasin(4)、苔色酸甲酯(5)、苔黑酚羧酸乙酯(6)、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7)、芹菜素(8)、山奈酚(9)。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9为首次从小花杜鹃中分离得到。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评价化合物的潜在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8和9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7.51±6.35、54.70±3.67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