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0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732篇
  5895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冷冻干燥对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效力(抗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乙肝疫苗)加入保护剂后冷冻干燥,观察是否影响疫苗抗原性和稳定性。按5%和1%的比例,在酵母乙肝疫苗原液中分别加入蔗糖和明胶,低温冷冻干燥,制备3批冻干疫苗,分别进行体外相对效力和小鼠ED50测定。加保护剂冻干后酵母乙肝疫苗体外相对效力和小鼠ED50值较冻干前改变不大,而4℃放置和热加速后的稳定性均优于液体疫苗。因此现有酵母乙肝疫苗加入保护剂冻干后,显著提高了疫苗的稳定性,为进一步制备稳定的疫苗参考品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22.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外来种入侵是产生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外来种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总统令,号召联邦政府机构执行人员防止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严重环境威胁,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行使职权阻止引入入侵种并且恢复本地种。总统令指示建立一个入侵物种理事会,并就理事会、联邦机构的职责做了相应界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项目,提出了针对入侵种的三项国家目标一入侵种的预防、控制和本地种的恢复。国家管理策略的制定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合作、教育和研究的机遇。美国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已经就外来种入侵危害防范积极展开行动,包括制定标准防止入侵种进入,控制、根除入侵种,向民众进行有关外来种入侵的教育,增加财政年度预算等等。  相似文献   
123.
从隔山消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乙酮(1-(2,4-dihy—droxph—enyl)ethanone,1)、奎乙酰苯(acetylquinol,2)、对羟基苯乙酮(1-(4-hydroxyphenyl)ethanone,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1-(4-hydroxy-3-methoxyphenyl)ethanone,4)、2,4-二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1-(2,4-dihydroxy-5-methoxyphenyl)ethanone,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acid,6)。除化合物2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4.
耐热真菌的分类鉴定及rDNA-ITS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茵  王芳  李安娜  李多川 《菌物学报》2011,30(4):542-550
分别从山东、山西、河北、陕西、河南、云南、江西、海南、新疆、内蒙古、甘肃、广州等地实地采集堆肥、培养料、草堆等标本600多份,分离鉴定出耐热真菌28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沙生梭孢壳Thielavia arenaria和丰孢木霉Trichoderma saturnisporum,其余26个为中国已知种。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所分离鉴定的28株耐热真菌及购买的3株耐热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片段长度为554-895bp。将所测的31个和从GenBank下载的15个耐热真菌的rDNA-ITS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该树较好地显示了耐热真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有力地支持了形态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5.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氰呼吸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抗旱性强弱不同的两种小麦幼苗的抗氰呼吸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干旱胁迫导致了两种小麦抗氰呼吸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但抗旱品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其抗氰呼吸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不抗旱品种。干旱胁迫下,对干旱敏感的小麦幼苗叶片中活性氧含量高于抗旱小麦;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低于抗旱小麦的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据此认为,严重的干旱胁迫引起活性氧含量的增加扰动了活性氧与抗氰呼吸之间的应答平衡,但抗氰呼吸可能通过清除活性氧等机制而起了抗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报道了广西苦苣苔科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T.Wang一新种——陆氏细筒苣苔L.lui Yan Liu&W.B.Xu。该种与靖西细筒苣苔L.jingxiensis Yan Liu,H.S.Gao&W.B.Xu在叶型上较相近,但不同在于叶片上面光滑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被微柔毛,聚伞花序1~2回分支,花序梗长4~8cm,花冠裂片长圆形、倒卵形至近圆形,顶端圆钝,花丝长2.5~3.5mm,花期1~3月。  相似文献   
127.
由于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源的砷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砷污染的处理是全球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吸附法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有效的除砷方法。目前各种除砷吸附材料对砷的吸附特性已经被广泛研究。生物吸附剂以其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砷的生物吸附与机理进行了综述,阐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开发新型吸附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6种植物次生物质对斜纹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食性昆虫取食植物时遇到宿主植物中大量次生物质的化学防御,研究昆虫适应植物毒素的反防御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分别添加0.01%肉桂酸、0.01%水杨酸、0.01%花椒毒素、0.02%槲皮素、0.05%黄酮和0.1%香豆素等6种植物次生物质的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五龄幼虫48 h后,测定斜纹夜蛾幼虫中肠和脂肪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P450的酶含量及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中肠和脂肪体中CYP4M14和CYP4S9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取食肉桂酸和香豆素后,斜纹夜蛾中肠中CarE的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7和1.37倍,取食6种次生物质均能显著提高斜纹夜蛾脂肪体中GSTs酶活性。取食肉桂酸和香豆素48 h后,脂肪体中P450酶含量比对照增加2.93和14.50倍。取食肉桂酸、花椒毒素、槲皮素和香豆素后,斜纹夜蛾头部AchE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53、1.80、2.36和1.56倍。6种次生物质均可诱导脂肪体中CYP4M14基因表达,槲皮素、肉桂酸和香豆素强烈诱导CYP4S9在脂肪体中表达。表明,斜纹夜蛾具有利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其解毒酶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对毒素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9.
以质粒pKT230为栽体,亚克隆大豆根瘤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SL)片段,构建成嵌合质粒pKH1。将质粒分配系统基因(parDE)片段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片段插入载体质粒pRK415,构建成质粒pRKBH。质粒pKH1、pRKBH和载体pRK415经转化和三亲本杂交,得到DH5α/pHR11、DH5α/pRKBH、E1201/pKH1、NG13/pKH1(NGH999)、NG1390/pRK415、NG1390/pHR11、NG1390/pRKBH和NG1390/pKH1(NGH982)等接合子。稳定性分析发现,质粒pKH1在催娩克氏杆茵中传80代后仍有92%以上的菌株含此质粒,说明质粒pKH1有较高的稳定性。吸氢酶活性分析表明,H  相似文献   
130.
硼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硼对大白菜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明显抑制大白菜植株生长、抽薹和开花,导致花粉活力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最终导致植株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