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5篇 |
免费 | 442篇 |
国内免费 | 2041篇 |
专业分类
58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70篇 |
2021年 | 176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188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318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327篇 |
2008年 | 360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应用双色FISH技术检测肝癌中HER—2的定量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原癌基因HER-2的扩增激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FISH)技术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间期细胞核中HER-2的扩增和17号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比值,并用统计学分析HER-2的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42例肝癌中有9例HER-2扩增(amplification),占21.4%,其中高拷贝扩增(HC)有4例(9.5%),低拷贝扩增(LC)有5例(11.9%),HER-2的扩增与性别、年龄、AFP水平、HBV感染、术后复发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术后2年生存期相关(P=0.046)且HER-2扩增病人的肿瘤有比无扩增病人的肿瘤增大的倾向(P=0.085);同时,在42例肝癌中有3l例为HER-2拷贝数增加(gain),占73.8%,其中9例(21.4%)为扩增所致,22例(52.4%)为17号染色体多倍体或异倍体(polysomy17/aneusomy17)所致,HER-2拷贝数增加与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术后复发及术后2年生存期无关(P>0.05),但与年龄、AFP水平和HBV感染有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较低频的HER-2癌基因扩增激活及较高频的17号染色体异倍体/多倍体;HER-2癌基因的扩增激活可能与部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肝癌术后生存期短的有价值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3.
锥花莸 (CaryopterispaniculataB .C .Clarke)属莸属 (CaryopterisBunge)的假莸组 (Sect.PseudocaryopterisBriq .)。亚热带分布 ,产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泰国 ,我国产云南东南、西南及南部 ,广西、四川、贵州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 6 50— 2 30 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箐沟疏林下 ,也常见于林缘、路旁、石灰岩山、干草地以及荒地等群落中。莸属不仅系统位置存在争议 (Cantino ,1 992 ) ,且近年来孢粉学 (Mones等 ,1 993)、形态学 (… 相似文献
94.
95.
为探讨马尾松改良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变异情况,测定分析了26个家系1 年生苗高、地径和0.5年生、1.5 年生及2.5 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胸径、材积和冠幅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试群体的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大于0.8,且前三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0.4,说明上述性状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2.5年生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普通生产种的优良家系有19个,入选率为73%,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76%、3.60%和8.49%,与初级种子园混合种和普通生产种相比,其材积分别提高55.28%和218.28%。 相似文献
96.
目的: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α-亚麻酸-阿霉素前体药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以BocNHNH2、α-亚麻酸、阿霉素为主要反应原料,先后合成Boc保护的α-亚麻酰肼、α-亚麻酰肼和α-亚麻酸-阿霉素腙键连接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LC/MS方法研究连接物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物释放行为;采用MTT法观察连接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α-亚麻酸-阿霉素前体药物,波谱分析提示为目标产物。通过在体外酸性条件下水解连接物,我们发现该连接物具有显著的pH值敏感性。同时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中,我们发现相比于游离阿霉素,该合成连接物α-亚麻酸-阿霉素对HepG2、MDA-MB-231和MCF-7三种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性作用可被外源性α-亚麻酸抑制。结论:α-亚麻酸-阿霉素连接物能经α-亚麻酸受体介导靶向于α-亚麻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7.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RDA)结合Monte Carlo随机置换检验筛选出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分布影响显著的土壤资源轴(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14个优势物种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6个土壤资源轴上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溶钙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檵木(0.89、0.94);在土壤pH值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粗糠柴(0.96);在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和土壤厚度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落叶物种南酸枣(0.87、0.99、0.97)。(2)14个优势物种在6个土壤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厚度 > 土壤全氮 > 土壤水溶钙 > 土壤速效氮 > 土壤pH值 > 土壤有机质,且均表现为常绿物种与常绿物种形成的种对生态位重叠均值(0.84) > 常绿物种与落叶物种(0.74) > 落叶物种与落叶物种(0.66)。(3)综合6个土壤资源轴,生态位重叠值≥0.5的种对高达480对,占总种对数的87.91%,暗示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在资源匮乏且资源异质性高的特殊生境中存在激烈竞争,且乔木层种间关系相对不稳定。 相似文献
98.
群落谱系结构是了解群落聚群过程的一个基础研究内容。但是现有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差异,对谱系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以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次群落动态调查数据,从10、20、50m的3个空间尺度上研究该群落在10a间的谱系结构动态变化,分析时空尺度对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探究调控台湾水青冈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后期台湾水青冈林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1)在10a森林动态变化过程中,群落的MPD指数下降,MNTD指数增加。NRI和NTI指数在大尺度上随时间显著增加,但在小尺度上无显著变化。(2)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上述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均不断增强。以上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台湾水青冈群落总体谱系结构表现出不断聚集的趋势,而近缘种的谱系关系则不断疏远;群落谱系结构的聚集趋势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大尺度上的环境过滤和小尺度上的随机过程和种间竞争作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
针对抗虫耐除草剂大豆转基因品系MON89788,从转基因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核酸模板的质量和浓度控制、引物探针的筛选、PCR反应过程的建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转基因大豆芯片式dPCR定量检测方法。本实验也对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定量检测限进行考察。10组5%转基因品系大豆MON89788样品定量重复性RSD在1.17%-9.97%之间,均满足国际上转基因定量结果RSD小于25%的要求。用该方法对转基因含量为5%、1%、0.1%的大豆MON89788进行定量检测,其定量结果为5.20%、0.94%和0.11%,RSD分别为6.2%、3.6%和15.2%。该检测方法的定量限达到0.1%,能满足欧盟对转基因定量标识0.9%的要求。将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用于转基因大豆的定量检测,能为规范我国转基因监管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
嗜角蛋白真菌感染能引起人体皮肤浅表和深部疾病,其感染发生率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的药物种类之一,但由于可选择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多数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患者存在长期、过度使用单一广谱抗生素的情形,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形成,严重制约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加重嗜角蛋白真菌感染疾病的传染风险,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之一。本文就嗜角蛋白真菌致病类型、常用药物、药物作用机理、耐药性形成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嗜角蛋白真菌耐药性未来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以期为嗜角蛋白真菌感染治疗、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及预防真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