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31.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作物缺水指数(CWSI)、干旱严重度指数(DSI)、归一化植被供水指数(NVSWI)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表征华北平原干旱状况的适用性,并基于优选后的指数研究了2000—2018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WSI在反映干旱的效果上明显优于另外三种干旱指数。(2)时间上,2000—2018年春季干旱最严重,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干旱最轻,但春季干旱强度有所下降,速率为-0.03/10a,而其他三季均呈增加趋势,速率为(0.01—0.08)/10a。(3)空间上,华北平原东部和东南部发生轻旱频率高,西部和北部中旱及以上干旱频率较高。山东省西北部及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等地春旱呈显著减弱趋势(P<0.05);夏季华北平原东南部干旱增加趋势显著(P<0.05),而北部减弱趋势显著(P<0.05);秋季华北平原西南一带干旱上升趋势较大;冬季西部、中部及南部干旱增加趋势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32.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沙障固定+种草植灌+围封共同构建的综合性治沙措施对不同调查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玛曲高寒草甸严重沙漠化区域(流动沙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驱动土壤因子变化的生态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工作。结果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由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转变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与青藏苔草并重。不受调查区制约,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地上生物量大幅提高至18.04 g/m2和24.67 g/m2(P<0.05),盖度分别为23.8%和31.1%,较流动沙地显著提高了487.3%和589.2%(P<0.05),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盖度相近。土壤因子方面,除pH值外,治沙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的土壤全氮、全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地上生物量是驱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碳...  相似文献   
633.
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目前关于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地或坡面尺度上。由于流域尺度,尤其是环境空间异质性强的西南亚高山区流域,如何将林地尺度实测结果上推至流域或更大空间尺度仍是生态水文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以川西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为研究对象,融合多种森林类型样地实测与流域尺度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植被和环境因子的林地-流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尺度转换模型,实现了流域尺度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快速评价及其空间分布预测。样地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森林的土壤水文特性各异,总体表现为天然林优于人工林,混交林优于单纯林。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受到区域气候、植被、土壤及地形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风速、NDVI及林龄与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关键植被和环境因子构建的林地-流域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尺度上推模型精度较高,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和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模型拟合优度R2分别为0.700、0.720和0.908;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毛管持水量和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的模型预测值与野外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介于0.69-0.79之间,平均误差均低于20%,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利用构建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尺度上推模型,估算得出流域尺度森林土壤持水量的空间分布,其结果表明杂谷脑流域森林土壤持水量空间分异明显,海拔较高区域森林土壤持水量最高,其次为距道路和河流有一定距离的缓坡地带,下游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持水量最低。本研究为亚高山森林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634.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CLARITY技术的快速肝组织透明化手段,为该技术在肝脏上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水凝胶灌注大鼠,取出肝脏待水凝胶凝固后切为1mm薄片。切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脂质清除法处理,实验组置于特制电泳装置中,在外加电场条件下洗涤脂质,通过提高电泳温度并量化组织透明度,探索最优肝透明化条件。结果:实验组在12V电压下37℃电泳48h时肝切片相对透明度达到最高并保持至96h,随后相对透明度开始下降,而在48h电泳清除脂质后提高温度继续电泳48h,肝组织切片相对透明度可进一步提高且对照组脂质清除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在12V电压下肝组织切片37℃电泳48h再辅以52℃电泳48h可以实现较快速的脂质清除。  相似文献   
6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 此种病毒传染性强,患者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感染后预后极差甚至死亡,其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现阶段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研究,并对疫情爆发后所要采取的应对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围绕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致病机理和检测方法以及COVID-19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述.  相似文献   
636.
637.
638.
We examined the dietary diversity and food intake of Phrynocephalus frontali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insect diversity in the natural habitats with different lizard densities, and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is lizard in the desert eco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rthropodans of the orders Coleoptera, Hymenoptera and Hemiptera were major dietary components of P. frontalis; (2) coleoptera larvae always formed the predominant component of lizard diets; (3) dietary diversities of P. frontali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ummer and autumn or between the two sexes; (4) the similarity in trophic niches between seasons was 0.756, whereas the similarity in trophic niches between sexes was 0.994; (5) stomach content weight of lizard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season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omach content weight between sexes; (6) insect diversit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groups of the habita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lizard density, and the habitat with moderate lizards density had the highest insect diversity. We infer that P. frontalis prey mainly on insects and change their diet and food intake with season; males and females consumed similar preys in types and weights. As an important predator, P. frontalis could affect the insect community in the arid ecosystem of Hunshandak Desert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相似文献   
639.
中国刺栲林的分类与分布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静  曹洪麟  练琚蕍  叶万辉   《广西植物》2006,26(1):22-27
介绍了中国刺栲林的群落生态学特性及其分布特征等,根据刺栲在群落中的地位(优势种、共建种、伴生种或偶见种),将刺栲林分为三种主要的群落类型,每一大类中,又依据分布地的环境状况等,各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刺栲为优势种的群落类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共建种表现出独特的替代规律。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刺栲群落形成与维持机制,认为在刺栲自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生境异质性和环境及人为干扰导致刺栲形成了不同群落类型,但其内在机制的揭示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对其速生丰产林和混交林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