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92.
岩生珠子木(Phyllanthodendron petraeum P.T.Li)和圆叶珠子木(P.orbicularifolium P.T.Li)均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种,二者曾被认为基于叶片质地与形状、叶脉特征、花盘腺体形状以及花柱开裂程度等一系列形态特征可进行区分,然而基于近年来查阅大量标本和野外考察工作认为二...  相似文献   
93.
以完全培养液(HP,1000μmol·L^-1KH2PO4)培养15d的玉米自交系KH5(磷高效)和SD502(磷低效)幼苗转入低磷(LP,5μmol·L^-1KH2PO4)条件下培养20d后,检测叶中几种与光合作用有关参数的结果表明,低磷下两自交系玉米叶中无机磷含量、植株生物量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下降,KH5的降幅小于SD502。两自交系玉米叶片以高照度光(1600μmol·m^-2·s^-1)照射1h后,叶片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下降,而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NPQ)和天线热耗散(HDR)均升高。在强光胁迫过程中,玉米幼苗叶片发生光抑制,自交系SD502在低磷下的光抑制比KH5严重。  相似文献   
94.
PCR-SSCP分析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娜  连易水  刘砚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41-1844,1825
目的:优化PCR-SSCP分析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Kir2.3质粒和突变型Kir2.3(2123L)质粒为样本,其PCR结果的鉴定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EB显色,SSCP分析采用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DNA银染显色。PCR产物变性比较了三种方法:即碱变性、SDS变性、直接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根据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及甘油的比例设计了六个实验组,每组采用两种条件电泳,即:30mA恒流快速电泳和100V恒流过夜电泳。结果:选择直接变性的PCR产物作为变性上样液,并确定了三种凝胶配及该条件下适用的电泳条件。即: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1%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49比1,凝胶中含5%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30mA恒流快速电泳3h;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比1,凝胶中不合甘油,4℃,500V高压电泳3min接着100V恒流过夜电泳12h。结论:条件优化的PCR-SSCP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5.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自从边缘效应提出以来,许多生态学家对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的事实显示出边缘效应会表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边缘效应的利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有意义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96.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 年7~9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12 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 显著影响跑道分叉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 显著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在小生境尺度上, 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 食物资源和土壤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DNA作为生物大分子既可以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活动,也可以被用作构筑纳米生物材料.DNA水凝胶可以制备成兼具DNA生物功能和水凝胶特质,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依据制备DNA水凝胶长链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聚合酶链反应、杂交链式反应、滚环扩增技术的制备,物理水凝胶和化学水凝胶的合成过程和改性方法技术特点;并结合环境样品...  相似文献   
9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bp,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RNA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可以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吸附miRNA,参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lncRNA作为ceRNA发挥生物学功能这一角度,概述了相关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揭秘lncRNA与miRNA在肿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M16添加牛磺酸和EDTA支持昆明白小鼠体外受精并发育至囊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证明了通过添加2.5mmol/L的牛磺酸和0.1mmol/L的EDTA至M16培养液中,可支持昆明白小鼠的体外受精(IVF),并支持受精卵突破2-细胞阻滞发育至囊胚期。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牛磺酸和EDTA在昆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和克服2-细胞阻滞中起关键作用。 Abstract:The results of our earl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2-cell block can be overcome by culturing zygote in modified M16 ,modified CZB and TE medium.Ou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aurine and EDTA play key role in overcoming 2-cell block in Kunming mous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aurine and EDTA to M16 medium can support the IVF and develoment to blastocyst in vitro in Kunming strain mic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M16 medium added with taurine and EDTA can be used in both IVF and culture medium to overcome the 2-cell block of embryo development in Kunming strain mouse.  相似文献   
100.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前沿生物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现已在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基因诊断,药物及毒物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专门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疾病基因诊断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