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92篇 |
免费 | 4463篇 |
国内免费 | 19427篇 |
专业分类
547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3篇 |
2023年 | 1188篇 |
2022年 | 1853篇 |
2021年 | 2013篇 |
2020年 | 1872篇 |
2019年 | 2075篇 |
2018年 | 1402篇 |
2017年 | 1362篇 |
2016年 | 1399篇 |
2015年 | 1979篇 |
2014年 | 2820篇 |
2013年 | 2412篇 |
2012年 | 3430篇 |
2011年 | 3334篇 |
2010年 | 2792篇 |
2009年 | 2907篇 |
2008年 | 3155篇 |
2007年 | 3024篇 |
2006年 | 2842篇 |
2005年 | 2318篇 |
2004年 | 1778篇 |
2003年 | 1477篇 |
2002年 | 1357篇 |
2001年 | 1312篇 |
2000年 | 1256篇 |
1999年 | 750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212篇 |
1996年 | 193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31篇 |
1958年 | 21篇 |
1957年 | 19篇 |
1955年 | 16篇 |
1954年 | 19篇 |
1951年 | 12篇 |
1950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母婴结局、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妊娠相关脑卒中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发生在妊娠期21例,产褥期18例。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诊断出血性脑卒中7例,脑梗死3例,脑静脉窦血栓(CVST)29例,均给予相应的抢救及治疗。16例早期、中期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术或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穿刺引产终止妊娠,5例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治愈出院15例,6例死亡,1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障碍,家属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妊娠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子痫前期、心源性栓塞、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水电解质紊乱等代谢障碍性疾病及产褥感染等。其发病急、病死率高,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方式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刀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l和ColX以及删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 X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lal、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3.
104.
根据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东海北部采集到的720尾大管鞭虾胃含物的分析,对不同季节、性别、个体大小以及发育条件下大管鞭虾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大管鞭虾的饵料生物共有43种(包含未鉴定种),甲壳类、有孔虫类和多毛类为其主要的摄食群类,在食物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34.7%、29.4%和12.4%.大管鞭虾的饵料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春季以有孔虫、藻类和无脊椎卵为主要食物;夏、秋季以有孔虫、鱼类和多毛类为主要食物;冬季则以多毛类和有孔虫类为主要食物.其摄食强度在春季和夏季较高,秋季较低.不同甲长的个体食性变化显著,小于24 mm的个体主食有孔虫类和藻类,24 mm以上的个体主食有多毛类和十足类;随着性腺发育雌性个体摄食等级呈现减弱的趋势,表明大管鞭虾摄食活动受到繁殖周期的影响.不同性别和不同季节大管鞭虾的食物重叠指数均较高,与栖息环境饵料资源的波动有关.大管鞭虾的营养级为2.67,属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105.
With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the status of dormancy in seeds of two Begonia species (Begonia lithophila and Begonia guishanensis), freshly matured seeds were given gibberellic acid and moist chilling and allowed to dry after ripening. The seeds were then germinated on media with or without KNO3 at 15, 20, 25, 30 and 18/25°C. All thre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s. Examination by X‐ray revealed that seeds of both species have a fully developed embryo and thus have no morphological component of dormancy; seeds readily imbibed water and KNO3 solution.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seeds of the two Begonia species have non‐deep physiological dormancy. Although KNO3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ermination in both species, alternating temperatures did not, suggesting that the most favorable microhabitat for germination is small‐scale disturbances under the forest canopy. 相似文献
106.
107.
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的纯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UMP-ADH-Sepharose4B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正常人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P5′N, EC.3.1.3.5).结果表明:利用UMP-ADH-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可有效、专一性吸附P5′N,纯化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一条蛋白质带,测定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28×103,等电点(pI)5.2. 纯化物免疫家兔后,得兔抗人P5′N抗血清,为探讨遗传性及获得性P5′N缺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对缺磷胁迫的根际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奶箱分隔栽培试验法,进行了磷高效与磷低效小麦基因型根际土壤PH与有效磷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皆明显低于外围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特征;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根际PH和有效磷含量明显低于磷低效基因型,PH变异范围和磷素亏缺区也表现明显较大。为了进一步验证磷高效小麦基因型这的这一根际特征,同时进行了施用水溶性,枸溶性磷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溶性磷肥对根际PH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9.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神经氨酸酶基因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神经氨酸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特异阳性抗体反应,抗体滴度与基因免疫量呈正相关性,各实验组免疫小鼠抗同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血凝素基因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神经氨酸酶基因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75%,血凝素基因与神经氨酸酶基因联合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