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70篇 |
免费 | 8134篇 |
国内免费 | 16244篇 |
专业分类
555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1068篇 |
2023年 | 1247篇 |
2022年 | 1878篇 |
2021年 | 2045篇 |
2020年 | 1894篇 |
2019年 | 2073篇 |
2018年 | 1401篇 |
2017年 | 1364篇 |
2016年 | 1439篇 |
2015年 | 1978篇 |
2014年 | 2821篇 |
2013年 | 2410篇 |
2012年 | 3428篇 |
2011年 | 3330篇 |
2010年 | 2792篇 |
2009年 | 2908篇 |
2008年 | 3153篇 |
2007年 | 3016篇 |
2006年 | 2839篇 |
2005年 | 2316篇 |
2004年 | 1778篇 |
2003年 | 1477篇 |
2002年 | 1356篇 |
2001年 | 1311篇 |
2000年 | 1256篇 |
1999年 | 750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93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31篇 |
1958年 | 21篇 |
1957年 | 19篇 |
1955年 | 16篇 |
1954年 | 19篇 |
1950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植物对铅胁迫的耐性及其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耐性、积累特性是利用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前提,因而需要全面理解植物对铅吸收、转运、积累和解毒的一系列生理机制.本文从植物自身对铅的适应和防御机制出发,综述了细胞壁和液泡在植物细胞钝化与铅积累中的功能;根系分泌物对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光苷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植物螯合肽、谷胱甘肽在铅解毒中的作用,以及金属硫蛋白和铅特异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以及铅污染环境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14个福禄考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降升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福禄考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将其分为3个抗寒等级:强抗寒品种为‘Sub-05’、‘Sub-Ja-03’和‘Sub-Ja-04’;中抗寒品种为‘Sub-Ja-01’、‘Sub-Ja-02’、‘Sub-06’、‘Sub-07’、‘Pan-02’和‘Pan-Ru-07’;弱抗寒品种为‘Pan-01’、‘Pan-Ru-06’、‘Pan-05’、‘Pan-04’和‘Pan-03’。丛生福禄考品种抗寒性优于锥花品种,与露地越冬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
详细介绍了基于WMD3 (Web MicroRNA Designer 3) 软件平台的amiRNA (artificial microRNA)分子自动设计方法及其离体合成策略。应用网络在线设计时,只需输入目的基因靶序列相关信息后便可获得候选amiRNA。根据选定的最佳amiRNA,可得到四条含有amiRNA以及载体中miRNA 两侧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序列。重叠延伸PCR合成策略可以以这四条序列以及根据质粒模板设计的A、B两段序列作为引物,扩增出目标amiRNA。同样尿嘧啶切除的策略也可合成amiRNA,但这些引物序列需做适当调整变动。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基于特异引物退火的amiRNA合成策略,该策略可保证amiRNA分子能够一步PCR合成,合成后的amiRNA表达盒可通过合适的限制性位点被克隆至目的载体中的相应位点。可以预见,这种amiRNA分子设计的科学性与合成策略的精确性将会使amiRNAi技术在生物基因功能分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离出一株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通过PDAY培养基培养后,进行了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DAY培养基培养菌丝体,电镜扣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其ITS区与撕裂蜡孔菌同源率为98.8%~100%,属于一单独分支中,与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射脉菌(Phlebia albida)及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 irpicoides)的同源率为83.7%、81.2%及83.5%.结论: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培养成功,菌丝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CLARE J. HOPKINS NOEL O. I. COGAN MELANIE HAND ERICA JEWELL JATINDER KAUR XI LI GERALDINE A. C. LIM ALISON E. LING CHRISTOPHER LOVE HAYLEY MOUNTFORD MARIJA TODOROVIC MEGAN VARDY GERMAN C. SPANGENBERG DAVID EDWARDS JACQUELINE BATLEY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2007,7(4):697-700
The availability of expressed sequence data derived from gene discovery programs enables mining f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providing useful genetic markers for crop improvement. These markers are inexpensive, require minimal labour to produce and can frequently be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ly annotated gene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6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SR markers from Brassica juncea and their cross‐amplification across Brassica species. Sixteen primer pairs were assessed for polymorphism in all genomes of the diploid and amphidiploid Brassica species. The markers show reliable amplification, considerable polymorphism and high transferability across species, demonstrating the utility of EST‐SSRs for genetic analysis of brassicas. 相似文献
97.
JIA ZHI‐YING SUN XIAO‐WEN LIANG LI‐QUN LI DA‐YU LEI QING‐QUAN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2006,6(4):1282-1284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11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using an un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The number of the alleles ranged from two to 18 and observed her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0286 to 0.9429, indicating that these markers will be useful for population studies and mapping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Seven loci were detected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heterozygote, suggesting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cross the sampled population. No evidence for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as found. 相似文献
98.
西藏灵菇奶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用西藏灵菇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病理变化的调整作用.方法由林可霉素造成小鼠腹泻模型,并证实肠道菌群紊乱后,将其分成灵菇奶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7 d后对每个组小鼠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同时取回肠末段组织标本用光镜及电镜观察黏膜结构的变化.结果抗生素模型组大多数小鼠肠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小鼠肠道的正常菌群及病理组织改变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灵菇奶不仅对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而且对肠黏膜的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设计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的引物。从基因库获取靶基因及相关序列,充分收集争分析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应用Oligo 6.22设计出一对长度为21bp的引物,其GG含量为52.4%;上下游引物3’最稳定二聚体和及发夹结构的能量分别为-1.5、-0.40 kcal/mol和-3.5、-O.90 kcal/mol,引物间最稳定二聚体为-3.1 kcal/mol。5’端和中间△G值较高,高于3’端△G;引发效率分别455和403。实验证明,该引物能够高效、特异地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适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检测(uPA)mR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