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1篇
  免费   4647篇
  国内免费   19309篇
  54857篇
  2024年   461篇
  2023年   1188篇
  2022年   1853篇
  2021年   2011篇
  2020年   1870篇
  2019年   2075篇
  2018年   1404篇
  2017年   1361篇
  2016年   1399篇
  2015年   1986篇
  2014年   2823篇
  2013年   2416篇
  2012年   3439篇
  2011年   3341篇
  2010年   2803篇
  2009年   2918篇
  2008年   3164篇
  2007年   3025篇
  2006年   2848篇
  2005年   2323篇
  2004年   1779篇
  2003年   1480篇
  2002年   1359篇
  2001年   1314篇
  2000年   1259篇
  1999年   751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1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9篇
  1951年   12篇
  195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75年我组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并于1975年夏季和1976年春季在北京市通县果园进行了田间诱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具有强烈的诱蛾活性。在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中加入少量反式异构体能显著提高诱蛾活性,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0%时活性最好。在田间试验中我们还发现,这种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对另一种重要害虫棉卷蛾(已知它的性外激素是顺-9-和顺-11-十四碳烯醋酸酯混合物)也有一定引诱作用,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2%时诱蛾活性最高。我们对影响梨小食心虫诱蛾效果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一般天气下,梨小食心虫的交配活动主要在傍晚前后进行,春天在下午5—6点,夏天在下午8—9点,这时捕蛾量最多。刮大风或下大雨时它们很少活动,几乎捕不到雄蛾。  相似文献   
112.
蛴螬是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地下害虫,由于长期栖居地下,防治较为困难。多年实践证明,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为害,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蛴螬是综合防治中的一个环节,是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的课题。 1975年9月,我们在河北省任邱县白洋淀附近玉米地采到数头自然患病的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aldszkz)三龄幼虫。1976年5  相似文献   
113.
亚东璃眼蜱用家兔喂血后放在30℃、各种湿度和无光条件下观察产卵情况。从宿主体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体重平均为1,321.3±462.6毫克;总产卵数平均为13,392±5,041.4粒;总产卵数/饱血体重平均为10.08±1.33:总产卵重/饱血体重平均为 0.599±0.06;产卵前期平均为 4.9±0.52天;产卵期平均为18.1±2.93天;一天内产卵最多平均为2,173.1±745.8粒;产卵高峰产卵开始后的第3天。饱血体重与总产卵数和产卵天数间以及总产卵数与一天内产卵最多数目间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饱血体重和总产卵数与雌蜱吸血前的体重有关。从宿主体人工摘下未饱血雌蜱的体重为 136—395毫克,其产卵过程中各种相关关系与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相似,但产卵高峰所需天数缩短和体重最轻者(136—155毫克)其产卵前期所需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14.
本文报告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GMA)包埋、切片和姬姆萨染色观察精河株斑点热立克次体在非洲钝缘蜱(Ornithodoros moubata)体内的分布情况。接种立克次体后2天,即可从蜱的血淋巴涂片中查见立克次体,但各器官和组织的切片6天后才开始出现阳性,尤以中肠最迟。叮咬感染的蜱的中肠感染较早也较严重。无论接种或叮咬感染,除睾丸和精子外,所查的器官和组织包括涎腺、基节器、中肠、直肠、卵巢以及雄蜱的附腺和贮精囊等切片中都查见立克次体。有的蜱感染很严重,立克次体充满了许多器官和组织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5.
病毒侵入昆虫后引起细胞器形态变化的报道很少。我们进行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组织病理观察时,在脂肪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有异常形态变化现象,现简要报道如下。 用病毒悬液浸湿甘蓝叶,晾干后饲喂3龄幼虫,感染后第3天,截取虫体中段,戍二醛和锇酸固定,618环氧树脂包埋,醋酸铀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在脂肪细胞的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有些线粒体近似环状或液泡状,在有的切片中,此种线粒体的比例很大(图版Ⅰ:2),但在正常幼虫脂肪组织的超薄切片中,极少观察到此种形状的线粒体(图版Ⅰ:1)。  相似文献   
116.
非洲钝缘蜱(Ornithodoros moubata)叮咬感染精河株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豚鼠后45-52天,再叮咬正常豚鼠,可使后者感染。除个别蜱外,受精的感染雌蜱第一次产的卵(吸感染血后10—19天产出)和1龄稚蜱均为阴性。间隔.1个月又喂以正常豚鼠血,这些蜱第二次的吸血率、产卵数和卵的孵化率都明显降低,但从第二次六的卵和1龄稚蚌压印片中均查见大量立克次体。经卵传递率60%,子代感染率59%(6-100%)。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记述普劳螨属一新种:宽颚普劳螨Pulaeus platygnathus sp.nov.,并与近似种马丁普劳螨Pulaeus martini Den Heyer,1981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8.
大熊猫毛发中无机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万诚  王东 《兽类学报》1991,11(4):246-252
  相似文献   
119.
Cold-induced depolymerization of cortical microtubules were examined in suspension culture cells of corn (Zea mays L. cv Black Mexican Sweet) at various stages of chilling.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whether microtubule depolymerization contributes to chilling inju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nd without abscisic acid (ABA) pretreatment, since ABA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chilling injury in these cells. Microtubule depolymerization was detectable after 1 h at 4°C and became more extensive as the chilling was prolonged. There was little chilling injury after 1 d at 4°C in either ABA-treated or non-ABA-treated cells. After 3 d at 4°C, there was about 26% injury for ABA-treated and 40% injury for non-ABA-treated cells, as evaluated by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reduction and by regrowth. After 1d at 4°C, less than 10% of cells retained full arrays of microtubules in both ABA-treated and non-ABA-treated cells, the remainder having either partial arrays or no microtubules. After 3d at 4°C, about 90% of cells showed complete or almost complete depolymerization of microtubules in both ABA-treated and non-ABA-treated cells. ABA did not stabilize the cortical microtubules against cold-induced depolymerization. In about 66% of ABA-treated cells and 57% of non-ABA-treated cells that had been held at 4°C for 3d, repolymerization of cortical microtubules occurred after 3h at 28°C. These results argue against the hypothesis that depolymerization of cortical microtubules is a primary cause of chilling injury.  相似文献   
120.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91,34(2):178-183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