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0篇
  免费   8554篇
  国内免费   16167篇
  55531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068篇
  2023年   1247篇
  2022年   1878篇
  2021年   2045篇
  2020年   1894篇
  2019年   2073篇
  2018年   1401篇
  2017年   1364篇
  2016年   1438篇
  2015年   1978篇
  2014年   2819篇
  2013年   2410篇
  2012年   3423篇
  2011年   3330篇
  2010年   2791篇
  2009年   2906篇
  2008年   3151篇
  2007年   3016篇
  2006年   2838篇
  2005年   2315篇
  2004年   1777篇
  2003年   1477篇
  2002年   1356篇
  2001年   1311篇
  2000年   1255篇
  1999年   750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1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9篇
  195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Rab23为小GTP结合蛋白,是Ras超家族Rab家族成员,其突变可引起小鼠开脑综合征(open brain syndrome),因此又称为opb基因.它是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不同作用,并参与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分化.它可能通过转运细胞内蛋白发挥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952.
靶向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将遗传物质导入细胞并使之得到适宜水平的表达,以纠正机体的遗传缺陷,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或杀死癌细胞及致病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的病毒及非病毒载体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是基因治疗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靶向性整合,是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的较佳方案。近年来有关同源重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应用于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53.
5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它们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特性,分析重金属在各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所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为利用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种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水葱根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芦苇根部对重金属铬、汞、铅、锌的富集系数均最大,千屈菜、扁秆藨草和长苞香蒲根部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较小;芦苇地上部分对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千屈菜地上部分对金属铬、汞、铅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水葱地上部分对金属锌的富集系数最大。(3)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转移系数差异显著,其中扁秆藨草对土壤中镉、铬、铅、锌的转移系数均为最大,对铬和锌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长苞香蒲对铬的转移系数大于1,仅次于扁秆藨草。其他3种植物对5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研究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Cr、Hg、Pb、Zn都有富集和转移的能力,但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54.
固定化的栅藻深度脱氮和除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栅藻包埋固定在筛网上,经饥饿处理,在平行板式生物反应器中对人工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后,测定藻细胞生长期和饥饿时间对NH4^+-N和PO4^3-P去除效率影响以及净化前后藻细胞生理变化的结果表明,生长静止初期藻细胞的氮和磷去除率高于对数期的,细胞饥饿48h的氮和磷去除率大于饥饿24和12h,第2个循环中处理4h的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955.
选定多个阶段小鼠卵巢进行切片染色和生殖细胞计数统计等分析,以发现该阶段小鼠卵巢的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第12.5 d的生殖嵴中,大部分的生殖细胞正进行有丝分裂增殖,并以生殖包囊的形式存在;在出生后第2 d的小鼠卵巢中,有大量紧密接触的原始卵泡,表明生殖包囊刚完成重组形成原始卵泡;在第5 d的小鼠卵巢中,原始卵泡仍占有大部分比例,但也有大量的初级卵泡处于发育之中;在出生后第10 d的卵巢中同时有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发育;老年小鼠(16个月大)卵巢中已基本没有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56.
黑龙江省西部乌拉尔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超声提取和分光光度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甲醇溶液提取,超声45 min对甘草总黄酮提取效果较好,适于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提取测定.无论是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在一个生长季中,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而地下部分含量则相对较低.在5~10月期间,叶的总黄酮含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如根和根茎具有上升的趋势.甘草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生长季存在波动现象,尤其在具有运输功能的部位如复叶柄、地上茎表现更为明显.野生甘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的波动可能与有性繁殖有关,而栽培甘草的总黄酮含量的波动可能与无性生殖有关.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3例临床诊断为不孕症的患者行HSG,其中A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62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B组单侧输卵管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25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C组双侧完全梗阻、不全梗阻或粘连者13例,造影术后行腹腔镜或联合宫腔镜手术;D组双侧输卵管通畅103例,造影术后未行宫腹腔镜手术.HSG或宫腹腔镜术后一年内随访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A、B、C、D组分别有18例、2例、2例和14例妊娠,妊娠率分别为29.0%(18/62)、8%(2/25)、15.4%(2/13)和13.6%(14/103),总妊娠率为17.7%(36/203),A组与B组、D组妊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D组各1例宫外孕.结论:HSG和宫、腹腔镜诊治是目前诊断女性不孕症的最佳方法之一,可治愈部分患者,是诊断女性不孕症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8.
对发酵法生产富铁姬松茸菌丝体进行了产业化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的耐铁能力和富铁能力都很强,在铁浓度为0.1~1.5g/L的液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铁浓度超过1.5g/L 时,菌丝生长受到一定影响;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最佳的铁源为FeSO4·7H2O ,最佳铁添加量为0.4~0.5g/L.此时,姬松茸菌丝体的生物量得率和富铁率达到最高,同时,菌丝体含铁量和多糖含量也较高.另外,扩大到10t罐进行工业化生产,富铁姬松茸干菌粉得率达到2.82%,菌丝体含铁量可达14.77mg/g.姬松茸菌丝体产品产量高,质量稳定, 已推向市场,提供给一些企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相似文献   
959.
禁牧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禁牧对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自由放牧和不同时间(1987、1997和2003年)禁牧的典型草原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禁牧并未使典型草原的主要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使物种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优势种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禁牧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但随着禁牧时间的延长,典型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相同的禁牧或放牧条件下,水分条件较好的典型草原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可见,合理的禁牧时间与优越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典型草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是人为干扰与干旱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0.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195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但直到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2003年9—11月调查了浙江省东部5区3县的牛蛙种群,发现在岱山、秀山、六横及佛渡岛上有牛蛙分布,共捕获23只牛蛙,包括4只成年个体,18个亚成体和1只蝌蚪。于2004年1月和2月在岱山捕获28只蝌蚪。结果显示:(1)牛蛙的蝌蚪能在当地越冬成活,说明牛蛙在上述4岛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2)牛蛙主要分布于水库、池塘和溪流,牛蛙的生境与6种当地蛙有部分重叠;(3)养殖时管理不善造成的牛蛙逃逸,以及牛蛙价格过低而导致养殖户将牛蛙弃置野外可能是牛蛙入侵的主要原因。牛蛙对当地蛙的潜在威胁很大,开展牛蛙的分布、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