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107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标本的基础上,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及宁德市的7个海岸样带的海岸植物组成、生活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于福建海岸园林建设的原生植物种类。结果表明:7个海岸样带共包含74科229属323种海岸植物,其中原生种有278种、外来种有45种;含种数较多的科包括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包含92属151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0.17%和46.75%。福建省海岸植物生活型大体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及其他5类,其中草本占优势;草本、灌木、藤本和乔木的种数分别为204、64、31和14种,草本和灌木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63.16%和19.81%。按照生态类群可将福建海岸植物分为陆岸沙生生态类群、盐生湿地生态类群、基岩海岸及海岸林生态类群、广生境生态类群4类。福建省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一级因子中权重值排在前2位的因子为生理适应性和美学特性,权重值分别为0.276 2和0.218 9;二级因子中盐碱适应能力的权重值最高(0.082 7),栽培成本、养护成本、资源数量和植株形态观赏性的权重值也较高(均在0.070 0以上)。采用这一评价体系从福建海岸原生植物中共筛选出适于海岸园林建设的植物40种,这些植物的得分均在3.00以上且观赏性强、生态功能较佳。此外,还针对滨海滩涂地带、沙滩开阔地带和基岩质海岸带提出了几种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92.
X-连锁肾上腺 脑白质营养不良基因(ALD基因)编码的ALD蛋白(ALDP)是4种人类ABCD转运蛋白之一,为一种半ABC转运蛋白,既有ABC(ATP 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的共有特征,又有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的特点. 其功能可能是将胞浆中极长链饱和脂肪酸(VLCFA)或其衍生物转运到过氧化物酶体内,并在其中进行β氧化. 已报道的ALD基因突变有900多个,其后果多种多样,但最终都使VLCFA或其衍生物无法进入过氧化物酶体,从而使VLCFA在体内蓄积. 作者认为,ALDP是研究ABCD转运蛋白,乃至所有ABC转运蛋白的一个极好模型.  相似文献   
993.
994.
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SYPA是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一株高产精氨酸生产菌株。精氨酸琥珀酸酶(AL)是精氨酸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催化底物精氨酸琥珀酸生成产物精氨酸。为进一步提高精氨酸产量,本文以钝齿棒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其编码基因argH,全长为1434 bp,编码476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大小为50.8 kDa,其与C. glutamicum ATCC 13032比对其同源性为99.4%,相差10 bp,3个氨基酸。将其在E.coli BL21(DE3)及C. crenatum SYPA中成功表达。利用载体pET-28a上的6×His?Tag选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AL,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蛋白的比酶活达156.9mU/mg蛋白,总回收率为72.3%,对该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产物精氨酸对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成功构建钝齿棒杆菌重组穿梭表达质粒pJC1-tac-argH并将其通过电击转化法转入C.crenatum SYPA中,加强其代谢途径中AL蛋白表达量,并对其发酵产精氨酸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转化子在精氨酸琥珀酸酶酶活增强了66.8%的基础上精氨酸产量达40.9 g/L,比出发菌株产量的35.8 g/L提高了约14.2%。  相似文献   
995.
杨期和  殷寿华  夏永梅  兰芹英 《广西植物》2002,22(6):537-542-542
九里香种子自花后 42~ 77d,含水量和电导率逐渐降低 ,种子干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增加。硅胶脱水 1~ 6d后 ,种子含水量下降 1 0 %~ 3 5 % ,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同发育时期九里香种子的脱水耐性有别 ,花后 42~ 70d不断增强 ,77d有所减弱。花后 70d的种子含水量降至 1 0 % ,种子发芽率无明显降低 ;含水量为 9%的种子在 4°C和 2 0°C的低温条件贮存 3 0d和 42d ,多数种子仍能萌发 ,这表明九里香种子是一种正常型种子。光照能促进种子的萌发 ;在 2 0~ 3 0°C、室温和 2 0 /3 0°C变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较好 ;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单独影响 ,但又相互作用 ,同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还与种子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箭根薯种子的贮藏与萌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温度、光照和土壤水分对箭根薯 (TaccachantrieriAndre )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贮藏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箭根薯种子是需光性种子 ,萌发温度较窄且要求有较充分的土壤水分 ,其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 2 5~ 30℃ ,最适宜土壤水分为 6 0 %~ 70 %;室温干燥贮藏比室温常规贮藏效果好 ,而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都导致其发芽率迅速下降。箭根薯种子耐脱水、耐低温和耐贮藏 ,可以用种子库常规的种子保存技术实现长期保存。研究认为 ,目前箭根薯的濒危状态既有物种自身的原因也有生境破坏的原因 ,该物种宜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子保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997.
20#-5菌株代谢产物中抗菌成分的纯化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假单胞菌20#-5菌株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物质种类,先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HPLC C-18柱纯化得到纯品,再利用UV、IR、MS、1H-NMR及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其中的两个活性成分为phenazine-1-carboxylic ac id和3-n-heptyl-3-hydroxy-1,2,3,4-tetrahydroqu inoline-2,4-d ione。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关系,对1995~2005年中国分离的550株H3N2流感病毒的HA1序列进行分析.HA1基因进化树显示出以很长的主干和很短的侧枝为特征.HA1的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位于5个已知的抗原位点及其附近,同时其它位点也有改变.通过对HA1序列资料分析发现这期间导致H3N2流行的序列改变的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同时出现多位点变化,第二种是位点变化逐渐发生累积到多个位点变化,第三种是单个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同时改变,均可以引起H3N2流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临床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方法:医院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分类分档、自主选择、量化考核原则,由设置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评估三步建立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结果:过近4年的实施,各临床教研室考核得分逐年提并且每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8.22~9.31,p<0.01);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大幅提高,2002、2003、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医学院本科毕业考试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逐年提高,并且每级之间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974~-7.019,p<0.05)。结论:临床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对促进教学水平提高、调动临床教师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近20年广西钦州湾有机污染状况变化特征及生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文陆 《生态学报》2011,31(20):5970-5976
利用1990至2010年长期监测的结果,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对钦州湾近20年有机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海湾环境的潜在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近20a钦州湾有机污染指数变化较大,内湾变化范围为-0.55-5.49,外湾的变化范围为-0.44-3.96。20世纪90年代内湾和外湾有机污染物程度均显下降趋势,1999-2003年显上升趋势,2003年以后外湾显平稳波动状态而内湾为显著增加的趋势,近几年内湾有机污染加重到严重污染的程度。径流输入、浮游植物消耗以及水体交换等因子的综合作用是该海湾有机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内湾和外湾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海湾有机污染的变化导致富营养化的变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并没有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显著相关,但内湾近年来急剧加重的有机污染增加了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风险。内湾有机污染加重也会对水产增养殖等产生影响,需要加大关注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