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107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为了阐明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2011年在韶关市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田埂杂草上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早稻上大量的褐飞虱1~2龄若虫被淘汰,3龄以上若虫及成虫不断转移扩散致使附近晚稻秧田和杂草上褐飞虱虫量突增;晚稻移栽之后,杂草及晚稻秧田的褐飞虱又向新插秧的晚稻进行转移,但成为有效虫源的虫量较少,因此,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晚稻秧田和田埂杂草可作为褐飞虱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栖息场所,在褐飞虱虫量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 mg/L时,pH 7.5,培养温度36℃,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 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 h去除率为78.02%.  相似文献   
43.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组成型表达β-1,3-葡聚糖酶及必丁质酶基因的双价值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化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H165,并得到了抗卡那毒素(Kanamycin,Kan)的再生植株。我们对所得到的抗Kan的再生苗进行了初步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在K15(Kan 15mg/L)培养基上的绿苗中有30%为PCR阳性植株,而在K25(Kan 10mg/L)培养基上的绿苗有53%的阳性率。对部分P  相似文献   
44.
兰春剑  江洪  黄梅玲  胡莉 《生态学报》2011,31(24):7516-7525
通过对UV-B辐射胁迫下亚热带典型木本杨桐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的研究,探讨植物对于UV-B辐射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机理,进而揭示UV-B辐射变化对亚热带森林树种的影响.实验设置UV-B辐射滤光组、自然光对照组以及辐射增强组,选择亚热带典型树种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增强UV-B辐射会降低杨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而降低辐射则会显著促进叶绿素的增加,且这种胁迫在时间上具有积累性.(2)增强或降低辐射强度都会抑制杨桐地径的生长,增强辐射会产生更显著的抑制;降低辐射强度会对杨桐幼苗的株高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其生长.3个测定期数据综合分析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这种胁迫作用有减小的趋势.(3)对光响应曲线的分析表明相对于自然光条件下的UV-B辐射,降低其强度对杨桐幼苗光合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抑制,不过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对于光合特征参数的分析表明增强或降低UV-B辐射会显著降低杨桐幼苗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而对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影响均不显著,表明辐射胁迫对杨桐幼苗利用光能的效率影响不大,从而也并未对杨桐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性的伤害,但是由于森林树种的多年生特性,这种影响将是积累性的或延迟的,UV-B所造成的光合作用或光能利用率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会积累成长期影响.因此,对森林树种进行长期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5.
提出顶点及顶点相互作用矢量的概念,并将该矢量用于复杂样本的分子结构表征。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再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7变量模型,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为0.990,标准偏差(SD)为1.325;留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为0.983,标准偏差(SDCV)为1.696。结果表明该矢量具有较强的分子结构表达能力,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47.
研究白木香种子发育进程中种子性状、萌发能力和脱水耐性的变化,以及不同光温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种子的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白木香种子在花后78d获得最大干重,进入生理成熟期,此时萌发率接近最大值;胚在花后57~85d,脱水耐性逐渐增强,并在花后85d获得最大脱水耐性。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鲜自木香种子(含水量27.45%)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1个月后萌发率仅为30%左右,而含水量7.38%的干燥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120d,萌发率仍有53.33%,因此,4℃低温和适度脱水有利于种子短期贮藏。白木香种子能忍耐一定程度的脱水,但干燥至含水量7.50%以下时种子会发生损伤,因此推测白木香种子是一种中间性种子。  相似文献   
48.
Pseudomonas putida DLL-1是一株甲基对硫磷(MP)高效降解菌株,同时对MP具有趋化性。cheA基因是菌株趋化信号转导过程中负责编码组氨酸激酶的基因,为了研究菌株趋化性在农药原位降解中的作用,通过基因打靶的方式使P.putida DLL-1染色体上单拷贝的cheA基因失活,成功地获得了MP的趋化突变株P.putida DAK,突变株与野生菌株生长能力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土壤盆钵试验(MP浓度为50mg/kg),发现在灭菌与未灭菌土壤中趋化突变株对MP的降解能力低于原始出发菌株DLL-1约20%~30%,说明菌株DLL-1趋化性的丧失会减慢其对农药的降解,趋化性在农药的原位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PSF(polypyrimidine tract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splicing factor)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DNA/RNA结合蛋白,能够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在人和小鼠中具有肿瘤抑制的作用.以人成纤维细胞总RNA为材料,利用PSF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PSF...  相似文献   
50.
目的:用经典的双生子设计探讨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等体型指征的影响程度。方法:从青岛市双生子库中选择自愿参加本研究的362对11-19岁双生子,测量身高、体重。同性别的双生子通过16个多态标记进行卵型鉴定,在此基础上,应用Mx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计算遗传度。结果:对362对有效双生子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同卵双生子194对,异卵双生子168对,身高的最佳拟合模型ACE模型,体重和BMI的最佳拟合模型为AE模型。调整年龄性别后,身高的遗传度为66%,体重的遗传度为84%,体质指数的遗传度为75%。结论:在青少年体型指征的相关指标中,身高、体重、BMI受遗传因素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