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402篇 |
专业分类
12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972.
973.
长江源区沙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沙化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源区七渡口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沙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微地形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0个调查样方中出现29个植物种,隶属16科,27属。赖草、细叶亚菊、绳虫实等植物种的出现指示高寒草地沙化处于进展之中,植被群落向旱生方向演替。物种标准频度分布在不同微地形表现各异,总体上优势种比例低于稀有种,植被群落处于高度演替阶段。TWINSPAN将沙化高寒草地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Ⅰ赖草+阿尔泰狗娃花+牛耳风毛菊Leymus secalinus+Heteropappus altaicus+Saussurea woodiana,Ⅱ赖草+喜马拉雅嵩草+绳虫实Leymus secalinus+Kobresia royleana+Corispermum declinatum,Ⅲ赖草+披碱草+细叶亚菊Leymus secalinus+Elymus dahuricu+Ajania tenuifolia,Ⅳ赖草+高山野决明Leymus secalinus+Thermopsis alpina,Ⅴ老芒麦+早熟禾Elymus sibiricus+Poa annua,Ⅵ老芒麦+批碱草Elymus sibiricus+Elymus dahuricus,Ⅶ绳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CCA排序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是沙化高寒草地物种分布的微地貌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74.
SPL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叶片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改良香菇’芥蓝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芥蓝SPL家族(BoSPL)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基因,并对芥蓝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定量分析,为揭示‘改良香菇’芥蓝叶片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培育芥蓝新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BoSPL家族共有31个成员,编码区蛋白质氨基酸长度在157~1028 aa之间,BoSPL蛋白质的氨基酸均没有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的BoSPL家族成员均有定位在细胞核上,少数成员有定位在液泡、叶绿体和细胞质中;BoSPL家族基因包含内含子数量为1~9个,所有成员均包含SBP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oSPL可以分为8个进化群亚组,各群基因数量不等,且BoSPL进化关系与AtSPL相似。(2)成功克隆到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基因,并成功构建pCAMBIA1302-35S-BoSPL3-1-GFP、pCAMBIA1302-35S-BoSPL10-2-GFP和pCAMBIA1302-35S-BoSPL11-2-GFP重组质粒,经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表明,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均定位在细胞核中,与预测结果一致。(3)qRT-PCR分析显示,BoSPL3-1、BoSPL10-2和BoSPL11-2在‘改良香菇’芥蓝叶片中相对表达量均较高,但3个基因在叶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BoSPL10-2在花状变形叶中却显著高表达,推测其可能与花状变形叶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975.
研究了盐度梯度对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水温(28±0.5)℃下,观察比较了8个梯度的盐度(3‰、6‰、9‰、12‰、15‰、18‰、21‰、24‰)及纯净淡水(盐度为0)条件下,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4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实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受精卵在盐度6‰~ 15‰时,孵化率较高(89.0% ~ 92.7‰);盐度低于3‰和高于18%时,孵化率较低.仔鱼生存下宜盐度3‰ ~ 15%,最不盐度6‰ ~ 9‰.新吉富罗非鱼仔鱼在盐度0~3‰及18‰ ~24‰时,仔鱼的SAI值较低,不整宜仔鱼培育;盐度为6‰ ~ 15‰时,仔鱼的活力较高.仔鱼的SAI值与受精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6.
977.
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及杂菌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土壤样品加热预处理及化学抑制剂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氏 1号琼脂培养基 (GA)和秸秆腐解物琼脂培养基 (SDSA)的分离结果可以反映土壤中放线菌的基本状况 ;120℃×1.0h加热预处理土样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 ,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和种类。供试土样经 120℃×1.0h加热预处理后放线菌的数量和类型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5.5 %~54.9%和 125%~100 % ,但加热处理对减少细菌数量作用不明显 ;在放线菌分离培养基中同时加入K2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调查宁夏银北盐碱地油葵田的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探讨不同改良时间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恢复生态学中如何设计环境因子来恢复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最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宁夏银北盐碱地油葵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改良时间盐碱地中油葵田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结果】共采集12个土壤动物类群,优势类群为弹尾目(60.67%)、蜱螨亚纲(23.24%)和鞘翅目(6.45%);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未改良盐碱地中较高。【结论】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质量分数是土壤动物分布的限制因素,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这些结果为盐碱地改良的恢复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9.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探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选取5个典型优势种,即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添加为主区处理, 包括:0(N0)、25(N25)、50(N50) 和100(N100) kg N hm-2 a-1;以磷添加为副区处理,包括:0(P0),20(P20),40(P40) 和80(P80) kg P2O5 hm-2 a-1,测定了各物种叶片氮磷比、氮磷重吸收效率、氮磷利用效率和相对生物量等参数。5种植物的氮和磷重吸收效率正相关,对氮磷添加量的响应具有耦合性。不同氮磷添加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叶片氮磷比最高,而氮磷重吸收效率最低;白羊草和长芒草的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高于其他物种。单施磷或N25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比和磷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氮利用效率和氮磷重吸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单施氮、N50和N100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呈正相关,与氮磷比呈负相关。不施肥处理下,白羊草和长芒草相对生物量最高,低氮高磷下达乌里胡枝子相对生物量最高,高氮高磷下铁杆蒿和猪毛蒿相对生物量最高。不同优势种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生理生态过程各异,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这是氮磷添加后草地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980.
国内外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服务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各类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在近年不断出现,其规模呈爆炸趋势增长,同时数据结构日趋复杂. 目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服务已实现了高度的计算机和网络化. 算法和软件的进步、数据库的一体化、服务器-客户模式的建立使之成为生物、医药、农业等学科的强有力工具. 在国内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于1996年建立了第一家生物信息学网络服务器. 现已为国内外科学家提供了7万余次服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