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种子萌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线性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2)各构件生物量在个体生物量中所占的比率表现为茎>花序>叶>根;(3)小花山桃草的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都随植株个体的增大而增加;(4)小花山桃草个体大小和繁殖投入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之间为幂函数关系;(5)小花山桃草存在一个较小的繁殖阈值(0.6043g);(6)小花山桃草种子在有光照(12h)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未经贮藏的种子不萌发,低温沙藏(1~2℃)和室温干藏(14~32℃)一个半月种子萌发率分别可达92.5%和79%;低温沙藏时种子即可发芽,且发芽率可达61%。在研究地区,小花山桃草几乎整个生长季都可萌发,甚至初冬还有幼苗产生。小花山桃草构件生物量结构和繁殖分配特征、种子萌发特点等都有助于其入侵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长期大风区的优势种灌木霸王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设置小风3m/s、中风7m/s、大风12m/s以及对照(自然风速),选择持续吹风90d的霸王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研究表明:与对照组(平均风速0.3m/s)相比,在12m/s风速下,霸王叶厚度增加了48%;在模拟大风、中风、小风(12、7和3m/s)下,叶表皮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13%、117%和45%,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其厚度分别增加了110%、70%和47%;在大风和中风(12和7m/s)风速下,叶脉厚度分别增加了109%和76%。研究认为,模拟长期大风胁迫下,霸王叶通过增加叶片厚度即叶表皮层、栅栏组织及叶脉厚度来减少风对它的机械损害和水分散失。  相似文献   
63.
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阿勒泰东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树生地衣群落结构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树生地衣种类形成了4种群落,(1)冷杉粉衣Calicium abietinum Pets+黑盘灰衣Tephromela atra(Hundson);(2)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Dicks.)+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Fr.;(3)槽梅衣Parmelia sulcata Tayl. apud Mack+粉树花Ramalina farnacea(L.)Ach;(4)黄红橙衣Caloplaca flavorubescens+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nigricans(Flk.)群落。同时对地衣群落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中国化石两栖类和有鳞类研究进展:过去15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去15年中,我国的化石两柄类和有鳞类研究取得了加速进展。共报道了16种两栖类和22种有鳞类,其中15种两栖类和11种有鳞类为新种,包括我国最古老的四足动物宁夏晚泥盆世的潘氏中国螈,湖北中三叠世的大型全椎两栖类宽头远安鲵,东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多种滑体两栖类(如无尾类三燕丽蟾和北票中蟾,有尾类奇异热河螈和东方塘螈),华北占近纪的蜥蜴类(如淅川短齿蜥和垣曲响蜥),以及内蒙古晚白垩世的多种蜥蜴类等。部分旧属种被修订,多与热河生物群的种类有关,如细小矢部龙过去依据幼年个体被认为是一种小型细弱的蜥蜴,新材料显示它实为大型强壮的种类。一批新的两栖类和有鳞类重要化石点被发现,如辽宁北票市四合屯、陆家屯和葫芦岛市水口子,河北丰宁县炮仗沟以及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和乌拉特后旗巴彦满达呼。我国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栖类和有鳞类对研究滑体两栖类和有鳞类相关类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但系统发育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5.
对‘新陆早17’和‘中棉49’两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在氧化剂甲基紫精(MV)和NaCl胁迫下的生理应答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棉花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40μmol·L-1MV胁迫3d,‘新陆早17’的丙二醛(MDA)和活性氧含量比‘中棉49’低,而抗坏血酸(As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高于‘中棉49’,表明‘新陆早17’抗氧化能力更强。在200mmol·L-1NaCl胁迫25d,‘新陆早17’的株高和叶绿素降低量、根部Na+含量、相对电导率都低于‘中棉49’,说明‘新陆早17’耐盐更强。盐胁迫下‘新陆早17’的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而‘中棉49’却降低,表明‘新陆早17’通过上调SOD、CAT和APX活性来提高其耐盐性。结合棉花两品种的抗氧化和耐盐性差异,说明棉花抗氧化能力的高低能够影响品种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群居型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地理种群数量性状关系,从青藏高原9个地区采集到不同地理种群,以数值分析对形态指标及其比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头宽(C)形态指标和E/F、F/C两个比值可以作为分析种群关系的参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能够较好地说明青藏高原9个种群的地理变异和种群相互关系,9个地理种群可以分三个类群,即第Ⅰ类群包括百巴(BB)与八美(BM)种群;第Ⅱ类群包括普兰(PL)、扎囊(ZN)、洛须(LX)种群;第Ⅲ类群包括噶尔(GE)、香孜(XZ)、日土(RT)、那嘎(NG)种群。  相似文献   
67.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探索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 GluCls)基因不同转录变异体编码的SeGluCls对杀虫剂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甜菜夜蛾SeGluCl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eGluCl两个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并构建甜菜夜蛾敲除品系(3a-KO和3b-KO),生物测定甜菜夜蛾敏感品系WH-S(对照品系)及3a-KO和3b-KO品系的3龄幼虫对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氟虫腈3种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获得了甜菜夜蛾SeGluCl全长cDNA序列,并发现其2种剪接变异体(SeGluCl 3a和SeGluCl 3b),SeGluCl 3a(GenBank登录号:OM304353)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1 362 bp,编码454个氨基酸,SeGluCl 3b(Gen...  相似文献   
68.
为研发牛β-防御素生物制剂,防治奶牛乳腺炎。根据已发表的牛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收集患乳腺炎奶牛乳静脉血液中性粒细胞,用试剂盒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牛β-防御素cDNA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JM109。在含X-Gal、Amp及IPTG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的cDNA片段碱基数为189bp,含有一个完整的ORF,能编码63个氨基酸的多肽,多肽中含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表明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BNBD-7编码区序列96.3%相同。结果成功克隆出奶牛β-防御素家族的成员BNBD-7基因,为重组牛β-防御素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70.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use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corticolous liche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forest ecosystem of eastern AltayMts of Xinjiang according to the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 many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is Mts the lichen spec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ommunities: (1 ) Calicium abietinum Pers + Tephromela atra (Hundson) community; (2) Leptogium saturninum (Dicks. ) + Lecidea elabens Fr. community; (3) Parmelia sulcata Tayl. apud Mack + Ramalina farnacea (L. ) Ach community; (4) Caloplaca flavorubescens + Phaeophyscia nigricans (Flk. ) community. We also were compar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similarity and evenness index of different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