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鼠传疾病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全球化使得鼠传疾病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种新发鼠传疾病的发生及旧传染病的复燃。【目的】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常见的鼠传致病菌在啮齿动物中的流行状况,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啮齿动物,无菌收集其脾脏和肾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Man探针法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检测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p.)、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6种常见的鼠传致病菌。采用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后,应用Illumina测序和Nanopore测序进一步检测致病菌,同时对脾脏组织进行巴尔通体体外分离培养。比较qPCR...  相似文献   
42.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43.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对病原微生物和虫害防御反应的关键激素。在茉莉酸信号转导中,COI1(COR-insensitive 1)作为茉莉酸信号受体蛋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及单、双子叶植物多谱系对COI蛋白家族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1)同源基因鉴定结果发现,在所选的7种陆生植物中一共鉴定了55个COIs同源基因,然而,在低等的水生植物包括绿藻类(Chlorophytes)、红藻类(Rhodophytes)、硅藻类(Bacillariophytes)、灰胞藻类(Glaucophytes)及褐藻类(Phaeophytes)等基因组中均未发现其同源基因;(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植物COI蛋白家族可以分为4个保守的亚家族,且在陆生植物扩增的同时可能已发生功能分化;(3)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植物COI家族基因结构表现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内含子的数目和长度上;(4)基因表达数据提示,COI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时期,且在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的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上结果将为植物COI基因家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10种菊科植物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用小白酒草、黄鼠草、刺儿菜、一年蓬、苍耳、苦苣菜、旋覆花、紫菀、黄花蒿、野塘蒿等10种菊科植物的水提液,对小麦进行不同浓度的皿内沙培实验,分别对小麦的根长、苗高及鲜重等三项指标进行测定的统计结果表明:10种菊科植物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依种类有差异,其中旋覆花、黄花蒿、野塘蒿、紫菀对小麦表现出明显克生作用,而小白酒草、黄鼠草则表现出一定的促生作用;刺耳菜、一年蓬、苍耳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IRM-2近交系小鼠对电离辐射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46.
长白山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应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对森林/沼泽交错区上6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状况、优势种类与分布以及交错区环境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沼泽交错区植物多样性具有沿着交错区环境梯度逐渐增高的趋势;发育成熟的交错群落具有最高的植物多样性,且高于相对应的典型森林群落。由于交错区群落存在着沼泽植物类群、森林类群以及交错区群落的优势种类群,故发育成熟的交错区群落种类较丰富,一些优势种种群数量为森林中的5倍。因为交错区的生境对于满足这些种类的生活史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特征与交错区环境梯度以及两个植被类型的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北京夏植黄瓜内生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瓜植株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变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黄瓜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功能奠定基础,对采自北京延庆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40株黄瓜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分离到的1,024株内生真菌属于18属,其中Exserohilum和Neocosmospora尚未见内生真菌的报道。Alternaria、Aspergillus、Chaetomium、Cladosporium和Fusarium在各生育期和各器官普遍存在。其中,Alternaria在叶中的定殖率达47.0%,远高于在其他器官中的定殖率;Fusarium在根中的定殖率达32.5%,远高于在其他器官中的定殖率。多数真菌类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器官偏好性,有些真菌类群则只出现在特定器官中。叶和根的内生真菌类群数量和总定殖率均高于茎和果实。随着黄瓜的生长,各器官内生真菌的类群数在增加,部分真菌的定殖率也呈上升趋势,但Neocosmospora和Chaetomium在各器官中的定殖率则随植株生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9.
留学生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教研室已承担留学生组织学教学多年,在对留学生进行组织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试与成绩等方面进行了的探索和改革,并对留学生教学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提高外语水平的经验.本文就留学生组织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了介绍,以便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目前已知CV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当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脑手术后、脑部炎症等.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更多重视,并且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SAH所致CVS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