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3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925篇 |
专业分类
2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报道了秦岭蕨类植物新记录科——肠蕨科,其新记录种为川黔肠蕨,该科也是陕西省新记录。文中提供了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及植株局部照片,并对其生境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藏于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43.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135种。在高寒草甸 ,1m2 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 32种 ,最少的仅为 3种 ;在高寒草原 ,物种数最多为 18种 /m2 ,最少的仅为 2种 /m2 。 (2 )物种丰富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逐步回归 ,发现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降水和温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
类胡萝卜素尤其是叶黄素循环类物质在植物抵抗由强光照引起的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洋桔梗对强光照的抗性,从拟南芥中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参与叶黄素循环关键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AtchyB),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洋桔梗中,最终得到遗传转化植株2个株系,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叶黄素循环池被不同程度地放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洋桔梗植株对光照耐受性明显强于对照组,且转基因植株生物量也明显提高。表明过表达AtchyB基因使洋桔梗光胁迫耐受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5.
为了对岩藻黄素的提取、纯化进行系统研究,进而为高纯度岩藻黄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筛选了适用于提取铜藻(Sargassum horneri)鲜藻中岩藻黄素的有机溶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工艺参数。随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硅胶柱床高度、上样量和洗脱流速。最后采用制备液相法对经层析纯化的岩藻黄素进一步纯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9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0,此条件下岩藻黄素提取率达到(0.258 9±0.003 6) mg·g-1鲜重(FW)[(1.078 8±0.015 0) mg·g-1干重(DW)]。硅胶柱层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胶柱床高度10 cm,上样量6 g,洗脱流速10 mL·min-1,此条件下岩藻黄素得率为0.176 5 mg·g-1FW(0.735 3 mg·g-1 DW),纯度为87.01%±0.88%。经制备液相进一步纯化后,岩藻黄素得率为0.127 1 mg·g-1 FW(0.529 4 mg·g-1 DW),纯度为99.27%±0.22%。研究所用工艺简单,岩藻黄素得率高,为高纯度岩藻黄素的制备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对菊科蚂蚱腿子属植物万花木(Myripnois dioica Bunge)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对万花木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反复色谱分离,从中分得15个化合物,并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阿魏酸(1)、木栓酮(2)、木栓醇(3)、1-无羁萜烯-3-酮(4)、3-乙酰基齐墩果酸(5)、1-无羁萜烯-3-醇(6)、3α-乙酰基木栓醇(7)、槲皮素(8)、5,7,3′,4′-四羟基黄烷酮(9)、花旗松素(10)、ixerin A(11)、14-oxomelampolide(12)、ainsliaside B(13)、β-谷甾醇(14)和β-胡萝卜苷(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
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无性系扦插苗对土壤Pb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胁迫能抑制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生长,使叶片失绿变黄、根系活力下降,且1.0mg·g-1Pb胁迫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随Pb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扦插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持续增加,胁迫结束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5~1.92倍和2.23~3.23倍。叶片的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整个Pb胁迫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无性系的SOD活性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随着Pb浓度的增加,杂交鹅掌楸不同无性系扦插苗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各异。比较发现,无性系NE60对Pb胁迫的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适合膜片钳技术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为排尿相关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H型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相混合的鸡尾酒酶液对新鲜离体的大鼠膀胱逼尿肌条在37℃条件下振荡消化,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并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在膜片钳工作台上分别对其进行L型钙电流和BKca钾电流的全细胞记录.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单个逼尿肌细胞.经过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平滑肌细胞.分离细胞活性良好,在膜片钳实验系统上可记录到多种通道电流.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活性好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膜片钳技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