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25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8篇
  1973年   14篇
  1972年   17篇
  1971年   13篇
  196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糖尿病小型猪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贵州小香猪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糖尿病小型猪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变化.采用高脂高蔗糖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的浓度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用比色法测定,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ABCA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喂养6个月后,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在头3个月轻度升高,在第6个月末其水平降低;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肝组织、冠状动脉、肾组织ABCA1表达上调,同时观测到糖尿病小型猪肝组织LXRα表达上调.结果提示高脂高蔗糖饲料可引起小型猪脂质和糖代谢紊乱, 并导致肝组织、冠状动脉和肾组织ABCA1表达上调以及肝组织LXRα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2.
DNA甲基化抑制鼻咽癌细胞系膜联蛋白A1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分化程度和转移潜能鼻咽癌(NPC)细胞系膜联蛋白A1(ANXA1)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培养NPC细胞系CNE1、CNE2、5-8F、6-10B和永生化非癌性人鼻咽黏膜上皮细胞NP69细胞用于实验,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ANXA1基因甲基化状态,同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NX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不同浓度的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C)对NPC细胞进行去甲基化处理,MSP和RT-PCR方法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ANXA1基因甲基化状况和mRNA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ANXA1基因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发现,NP69细胞ANXA1基因无甲基化,4株NPC细胞系ANXA1基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程度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潜能相关.NPC细胞ANXA1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低于NP69细胞,其降低的程度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关.5-aza-2dC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引起ANXA1基因去甲基化,经去甲基化处理后,NPC细胞系ANXA1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应提高.研究证明,NPC细胞系ANXA1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出现下调,甲基化是导致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5-aza-2dC去甲基化处理能够恢复ANXA1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3.
The incubation of isolated factor F1 with the di-aldehyde derivative of ADP (oxADP) which is formed as a result of ADP treatment by periodate, causes the covalent binding of 0.9--1 molecules of the oxADP with a molecule of the enzyme. This modification of factor F1 is not accompanied by any changes in the ATPase activity of the enzyme. The modification of factor F1 is preceded by the reversible binding of oxADP with the enzyme with a Kd of 80 micro M. ADP partly prevents factor F1 from modification by oxADP. The electrophoresis of modified factor F1 in polyacrylamide gel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dodecyl sulphate showed that oxADP binds with the alpha-subunit(s) of factor F1. When submitochondrial particles are incubated with [3H]oxADP, the main part of the radioactive label may be discovered in the polypeptid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some 30 000 which is probably the adenine nucleotides' translocase. The isolation of factor F1 from particles preincubated with [3H]oxADP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bound factor F1 covalently binds 0.2--0.3 mol of oxADP per mol of enzyme. Here again, all the oxADP is bound with the alpha subunit(s) of factor F1. The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bound factor F1 by oxADP is accompanied by the partial inhibition of the particles' ATPase activ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testify to the fact that the non-catalytic site of mitochondrial ATP ase located on the alpha-subunit(s) of factor F1 may participate in the mechanism of ATP hydrolysis by membrane-bound ATPase.  相似文献   
3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0%嘧菌酯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蛇床子素微乳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6种杀菌剂对黄瓜疫霉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唑醚·代森联和蛇床子素对黄瓜疫霉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3.4143 mg·L-1和10.4641 mg·L-1。将两种原药混配后,表现出增效作用,在两者混配比为1∶2时增效最明显,EC50值为5.8178 mg·L-1。  相似文献   
35.
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汽蒸馏法(SD)对乌药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化学成份。结果表明:SFE-CO2法提取物的产率为6.67%,SD法提取物的产率为0.60%;两种方法提得的乌药挥发性有机物中共鉴定出58个成分,其中SFE-CO2法和SD法提取物被鉴定的成分分别为46个和36个,共有成分24个,主要有柠檬烯、龙脑、龙脑乙酸酯、β-榄香烯、α-古云烯、桉叶4(14),11-二烯、δ-愈创木烯、4,4′-二甲基-2,2′-二亚甲基双环己基-3,3′-二烯、tau-杜松醇、β-桉叶油醇、8-甲基-2-苯基-4,7-二烯-2-壬醇、(2-[2-(2,4-二甲基苯基)环丙基]呋喃)等成分,占SFE-CO2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54.56%,占SD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78.42%。  相似文献   
36.
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杉碱甲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一个有前景的药物.本文概述了石杉碱甲的性质、结构和构效关系,从结构简化、C10、吡啶酮环、脂桥环、环外双键和桥头氨基等方面综述了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并描述了所得的新型石杉碱甲类似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在已合成的大量的石杉碱甲类似物中,部分类似物的活性优于天然石杉碱甲,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7.
脑啡肽-干扰素α-m融合蛋白外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啡肽-干扰素α-m融合蛋白(EI)外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分别用HSV-1感染兔子角膜、HSV-2感染豚鼠阴道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兔子角膜感染24h后用融合蛋白滴眼液治疗,每天3次,每次0.5ml,共14天.豚鼠阴道感染48h后,用融合蛋白涂剂抹外阴病灶,每天3次,每次10mg,共14天.用IFNα-m和生理盐水/赋形剂作为对照.采用记录病损程度分级法进行临床症消减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动物病灶病毒滴度、HSV抗体滴度及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与IFNα-m相比,EI治疗组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症状大幅减轻且病程缩短,动物病灶中病毒滴度下降,抗HSV抗体滴度升高,NK细胞活性增强.说明脑啡肽干扰素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消除炎症和局部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HSV感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38.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了优势种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透明圈法测定了肠道各可培养细菌对大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27株细菌,分属于3门10科17属24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欧文氏菌科Erwiniaceae、欧文氏菌属Erwinia、Erwinia iniecta,其相对多度分别达到90.68%、89.41%、89.41%和89.41%。优势种Erwinia iniecta在2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无迟缓期,0~14 h为对数生长期,14~28 h为稳定期,28 h以后为衰亡期。Glutamicibacter属的L7和L9、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4和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的L20能同时降解淀粉和纤维素,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5和L17只能降解淀粉,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L、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的L11、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的L18和Prolinoborus属的L22只能降解纤维素,其他菌株无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幼虫含有24种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为丰富,且部分细菌对淀粉和纤维素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该结果将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还为功能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39.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不仅受入侵地生境的影响,也受到周边景观基质的影响.厘清景观基质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开展调查,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带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在岸线以上(含消落带)2000 m范围内划分出10个景观格局尺度,采用14个指标分析景观基质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40.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其坝下游的水沙情势,使坝下游沙洲生境呈现出明显的水淹强度梯度变化。阐明这一梯度变化下沙洲植被组成、分布和性状结构特征,是理解植被与沙洲稳定关系的基础,更是阐明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核心内容之一。选取上荆江河段第一个江心洲-太平口心滩作为研究样地,通过植被组成和分布特征的调查,对不同水淹强度下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太平口心滩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稀布小型灌木川三蕊柳。调查共记录物种21科33属39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要优势种。轻微(20-40 d)和极强水淹强度(100+d)条件下的生境物种组成同其他水淹强度生境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微水淹强度下牛鞭草和节节草为主要优势种,极强水淹强度下虉草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水淹强度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植被更倾向于表现出花果期位于出露期、植株高度更加低矮、须根系、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性状。江心洲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特征都在水淹梯度下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强度的梯度变化是沙洲植物群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沙洲植物群落动态变化以及沙洲植被协同演替机制,明晰大坝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