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13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atanasampil,RNSP)可改善大脑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大脑功能,有安神和促进学习记忆的功效,然而RNSP是否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症(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APP/PS 1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RNSP灌胃给药,对照组进行12周的蒸馏水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与开场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小鼠体重与相关器官质量,并比较器官质量指数,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评价小鼠脑内老年斑数量,Aβ生成量及BACE1表达水平。本研究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缩短(22.60±13.26 vs. 46.44±8.41, P<0.01, day 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1.29±0.37 vs. 0.54±0.29, P<0.01),探洞次数明显增加(32.11±9.85 vs. 20.89±8.78, P<0.05),表明RNSP提高了APP/PS 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大脑重量及脑质量指数均增高(0.4135±0.0102 vs. 0.3833±0.0254, P<0.05;2.04±0.08 vs. 1.84±0.15, P<0.05),脑内老年斑数量减少(18.70±7.88 vs. 38.83±6.15, P<0.05),Aβ1- 42水平及BACE1表达均显著降低(0.19±0.08 vs. 0.41±0.12, P<0.05; 0.136±0.04 vs. 0.206±0.02, P<0.05),表明RNSP延缓了APP/PS 1小鼠的脑萎缩进程,降低脑内老年斑的形成,下调脑内Aβ1-42水平和BACE1裂解酶的蛋白质表达量。本研究提示,RNSP可改善APP/PS 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和RNSP抑制脑萎缩,降低BACE1蛋白表达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2.
新疆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新疆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根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甘草次酸(2)、阿魏酸(3)、5,7,3′,4′-四羟基-7-葡萄糖基二氢黄酮醇(4)、8,5′-二羟基3′α-鼠李糖黄酮(5)。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3.
植物表观竞争既影响群落结构和组成,也与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缺乏对植物表观竞争的实验研究和机制探索。对植物表观竞争概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阶段性总结,分析了草食动物为媒介的表观竞争主要通过食物和生境介导植物竞争过程,以及ELP-采食者关系对表观竞争的影响;植物参与的表观竞争通常与资源竞争共同作用;AM真菌为媒介的表观竞争不仅受到宿主植物菌根依赖性的影响,还与AM真菌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资源供给状况有密切关系。未来研究既要注重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也要考虑测定方法和评价参数的有效性;重视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表观竞争的功能研究。这不仅能够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共存提供机制性解释,而且能够丰富经典的植物竞争理论和多营养级相互作用的食物网理论。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本省、本地区实验动物生理指标数据背景资料,为科学研究和新药安全性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普通级、SPF级Wistar大白鼠(6~8周龄)各60只,雌雄各半,腹主动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普通级Wistar大白鼠的ALT、ALP、CHO、CK、CRE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SPF级Wistar大白鼠的ALB、ALT、ALP、CHO、BUN、CK、AST、GLU、TBIL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普通级与SPF级Wistar大白鼠的ALT、ALP、TP、BUN、TBIL、CRE、CHO、CK、AST、ALB、GLU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明普通级与SPF级Wistar大白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多数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 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认识, 肠道菌群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也日益被关注, 其中肠道菌群可参与调控多种慢性疼痛, 包括内脏痛、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头痛等。肠道菌群本身的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和副产物会通过调控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及神经递质干预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已发表的肠道菌群调控慢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肠道菌群参与慢性疼痛的机制, 以期为研发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而发挥镇痛作用的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66.
北京市不同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市植物园选取14个不同结构特征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温湿度记录仪对其温湿度进行测定,分别研究郁闭度、平均冠幅、叶面积指数与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碧桃(Prunus persica Batsch.var.duplex)、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tulipifera)、杜仲(Eucommia ulmoides)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较好,而绦柳(Salix matsudana f.pendula)、楸树(Catalpa bungei)、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相对较弱。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郁闭度与群落降温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增湿效应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平均冠幅与群落的降温效应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增湿效应的正相关并不显著;叶面积指数对群落的降温效应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增湿效应影响不大。除此之外,其他影响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的结构特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 TTSS)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分析临床菌株中TTSS的表达水平,对于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融合报告基因exsA-lacZ和exoT-lacZ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分析了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exsA和exoT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71株(47.33%)细菌exsA基因的表达为阳性,65株(43.33%)细菌exoT基因的表达为阳性,基因exsA与exoT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P <0.001),且不同菌株间两者表达水平差异较大.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TTSS表达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症状相关(P <0.05);与标本的分离时间相关(P =0.029);与菌株亚胺青霉烯耐药性存在负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TTSS表达水平差异较大,与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血管抑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肿瘤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能够检测肿瘤患者体内的血管抑素水平。血管抑素在未来的肿瘤治疗、诊断、预后判断和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寡毛纲杜拉属三种蚯蚓进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其结果表明,同属蚯蚓具有几条相似的酶谱区带,而不同种蚯蚓又具有各自独特的酶谱带,种间酶谱区带数目、泳动率及染色强度都有明显区别。雅和杜拉蚓酶谱图和天锡杜拉蚓相似,而与管状杜拉蚓相差较远,表明同属蚯蚓在进化水平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0.
The food-web structure of the Arctic deep Canada Basin was investigated in summer 2002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tracers. Overall food-web length of the range of organisms sampled occupied four trophic levels, based on 3.8 trophic level enrichment (15N range: 5.3–17.7). It was, thus, 0.5–1 trophic levels longer than food webs in both Arctic shelf and temperate deep-sea systems. The food sources, pelagic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13C=–25.8, 15N=5.3) and ice POM (13C=–26.9, 15N=4.1),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rganisms of all habitats, ice-associated, pelagic and benthic, covered a large range of 15N values. In general, ice-associated crustaceans (15N range 4.6–12.4, mean 6.9) and pelagic species (15N range 5.9–16.5, mean 11.5) were depleted relative to benthic invertebrates (15N range 4.6–17.7, mean 13.2). The predominantly herbivorous and predatory sympagic and pelagic species constitute a shorter food chain that is based on fresh material produced in the water column. Many benthic invertebrates were deposit feeders, relying on largely refractory material. However, sufficient fresh phytodetritus appeared to arrive at the seafloor to support some benthic suspension and surface deposit feeders on a low trophic level (e.g., crinoids, cumaceans). The enriched signatures of benthic deposit feeders and predators may be a consequence of low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high Arctic and the subsequent high degree of reworking of organic materi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