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1.
阿拉善雅布赖风沙区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阿拉善雅布赖风沙区3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对该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布赖风沙区天然植被物种组成简单,以旱生、盐生或超旱生的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地位,体现出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化荒漠植物群落的特点.群落优势层片为灌木层,其物种组成以矮化的半灌木和小灌木为主(占41%~90%),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结构比较稳定;草本层片组成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但一年生草本的数量却占到81.5%~98.8%,为不稳定层片.雅布赖风沙区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数量特征值差异较大,在植被生态建设时应关注不同生活型植被的防护效应与当地大风和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的匹配性,针对半灌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覆盖特有的防风性能,重视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恢复与建设,以取得抵抗风沙、稳定当地生态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512.
【目的】对茎瘤芥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微生物菌群构成,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评估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为茎瘤芥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种资源的挖掘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和邓家村的茎瘤芥根,分离培养根际微生物菌株,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和看家基因的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归类和保存。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利用Pacbio RS II和Illumina HiSeq平台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分析评估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克隆目的基因簇并进行异源表达和产物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56株微生物,初步鉴定120株;从中鉴定了一株产紫色杆菌素的杜擀氏菌BjR8,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该菌基因组为一条环状染色体,全长7 205 593 bp,GC含量为64.67%,含有6 241个编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基因组含有9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7个基因簇与已知化合物编码基因簇同源性较低,说明该菌具有产生多种新型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克隆得到紫色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在变铅青链霉菌TK23中完成了异源表达。【结论】从茎瘤芥根际分离得到25...  相似文献   
513.
桑黄类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豪  钱坤  司静  崔宝凯 《菌物学报》2021,40(4):895-911
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的统称,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抑肿瘤、抗氧化、抑菌、消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功效.本文就桑黄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其药理功效并开发成为天然食品、保健品或药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14.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Toll样受体(TLR)介导着绝大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植物的宿主防御. TLR4与配体结合涉及膜抗原CD14和分泌蛋白MD-2的调节并一起形成受体复合物, 然后与接头分子MyD88结合, 使IRAK磷酸化, 再使TRAF6寡聚化, 随后激活控制着各种效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NF-κB.  相似文献   
515.
佀海翔  王瑞燕  王秋红 《生态学报》2024,44(13):5695-5705
植被光合作用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SIF数据,对2001-2021年黄河流域植被光合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植被光合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和东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关中平原、阿尼玛卿山、宁夏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植被光合呈现出显著退化的趋势。(2)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要素对植被光合动态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降水和太阳辐射与黄河流域的植被光合动态呈现出正相关,而温度与植被光合动态呈现出负相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植被光合动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活动(76.24%)对植被改善区域的贡献远大于气候变化(23.76%)。在退化区域中,稀树草原和农田中的气候变化贡献大于人类活动,灌木、草地和湿地中的人类活动贡献大于气候变化,林地中的气候变化贡献与人类活动相当。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理解黄河流域植被光合作用的变化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16.
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UD)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和社会问题。针对大多数成瘾性物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普遍还是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治。近年来,针刺、深部脑刺激(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性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治疗SUD中的应用。本综述在文献检索(如PubMed、Google Scholar等)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对阿片类药物、精神活性物质、尼古丁、酒精等不同成瘾性物质的心理渴求、戒断时间、使用剂量和成瘾伴随的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刺、DBS、rTMS、tDCS和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成瘾性物质引起的心理渴求、降低物质摄入量、增加戒断时间,同时改善长期使用成瘾性物质引起的认知障碍、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等。如果非药物干预手段结合药物、心理等治疗方式,效果更佳。尽管非药物干预方法在现阶段主要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明确非药物干预手段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517.
518.
519.
Crowsoniella relicta Pace, one of the most obscure and cryptic beetle taxa, was recently transferred from Archostemata to the polyphagan series Cucujiformia. We discuss the arguments in favour of this hypothesis. The placement of the species is evaluated with a cladistic approach and two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data sets: one aiming mainl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s of extinct and extant archostematans, and one aimed at resolving species‐level phylogeny for the suborder. The results suggest clearly that a position of Crowsoniella within a polyphagan subgroup is very unlikely, and that a placement in Archostemata is justified and should be maintained. Due to the serious lack of anatomical information, non‐destructive µ‐CT scanning of enigmatic taxa like Crowsoniella Pace and Sikhotealinia Lafer should have high priority.  相似文献   
520.

Background  

Facial expressions are important in facilitating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Also, they are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behavioural studies and in medical rehabilitation. Facial image based mood detection techniques may provide a fast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non-invasive mood dete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intelligent system for facial image based express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committee neur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