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38篇
  9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背景】前期结果表明,DDT降解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可高效去除土壤中的DDT等污染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该菌对植物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菌株Chryseobacterium sp. PYR2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为后续开发DDT降解及植物促生双效功能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该菌株的不同梯度稀释菌悬液,用纸卷发芽法和盆栽法研究菌悬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Salkowski法测定PYR2合成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量;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及IAA合成的影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LC-MS/MS-MRM)方法分析IAA在PYR2菌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PYR2菌悬液可明显提高小麦种子萌发率并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小麦的侧根数、株高、鲜重、干重等指标均明显提高。该作用是由于菌株PYR2可以合成植物生长激素IAA。最适IAA合成条件:温度30°C,pH 7.0-8.0,盐浓度0.5%,L-色氨酸50mg/L。代谢液中检测到色醇、色胺和吲哚-3-乙酰胺3种中间代谢产物,推测PYR2体内存在3条IAA合成途径,分别为吲哚-3-丙酮酸(IPy A)、TAM和IAM途径。【结论】菌株PYR2对小麦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是由于其具有多条高效合成IAA的代谢途径,表明其在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作物种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基于NDVI监测5.12震后岷江河谷映秀汶川段滑坡体植被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5.12地震造成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严重受损,评估地震后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5.12地震前后(2007、2008及2011年)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TM遥感影像的NDVI指标为数据源,监测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映秀—汶川段)植被在地震前后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地形因子,分析了植被受损及地震3年后植被恢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地震造成的研究区滑坡体面积约5 413.95 hm2,占总面积的34.74%;(2)滑坡体发育总体上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与坡向无显着相关;(3)地震3年后,受损植被的平均恢复率达66.71%,其中中等及良好恢复的面积为3 942.54 hm2,占滑坡总面积的72.82%。研究结果也显示植被恢复与坡度、海拔有很高的一致性,及植被恢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3.
以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近缘种蟛蜞菊为对象,通过温室模拟3种水位波动模式(水位无波动,水位波动模式分别为15 cm-0 cm-15 cm和0 cm-15 cm-0 cm)交叉5种定植模式(试验容器内分别为入侵种单株、本土种单株、入侵种6株、本土种6株以及2物种各3株混种)的试验,研究水位波动对入侵植物和本地近缘种生长繁殖性状及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位波动显著降低了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的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茎长、节点数、叶片数及叶面积,对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种内及种间竞争系数的影响均显著.水位波动改变了南美蟛蜞菊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说明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对水位波动更为敏感,对环境改变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4.
百里香属植物ISSR—PCR和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的单因子实验,分别建立了适合百里香属(Thymus L.)植物总DNA的ISSR—PCR及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 30ng、Mg^2+3.75mmol·L^-1、dNTPs 0.20mmol·L^-1、引物0.3mmol·L^-1和TaqDNA聚合酶1U。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0μL,含模板DNA30ng、Mg^2+2.50mmol·L^-1、dNTPs 0.10mmol·L^-1、引物0.4mmol·L^-1和Taq DNA聚合酶1U。运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百里香属植物地椒(T.quinquecostatus Celak.)、地椒的亚洲变种[T.quinquecostatus vat.asiaticus(Kitagawa)C.Y.Wu et Y.C.Huang]和百里香(T.mongolicus Ronn.)15个居群的总DNA进行了ISSR和SRAP初步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115.
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污垢是工业冷却水污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条件下,引起污垢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不但会显著增大污垢热阻、流动阻力和腐蚀速率,甚至还会堵塞流道而引发停机故障.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污垢的概念,阐述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研究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归纳了目前已知的微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微生物污垢检测方法、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动态.展望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117.
诱导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6P—1—scFv原核表达抗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单链抗体,并用酶免疫实验检测单链抗体生物活性。用IPTG诱导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scFv表达抗汉坦病毒NP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并应用SDS—PAGE电泳检测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应用酶免疫实验检测抗NP单链抗体生物学活性。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原核重组质粒pGEX-6P-1-scFv已表达分子量约为56ku的单链抗体融合蛋白;酶免疫实验检测显示,单链抗体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已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6P-1-scFv,能够成功表达具有与汉坦病毒NP抗原特异性结合生物学活性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118.

Background  

Discovery of new medicinal agents from natural sources has largely been an adventitious process based on screening of plant and microbial extracts combined with bioassay-guided identification and natural product structure elucidation. Increasingly rapid and more cost-effective genome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coupled with advanced computational power have converged to transform this trend toward a more rational and predictive pursuit.  相似文献   
119.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和总DN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双歧杆菌2种组分即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和总DNA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和制备双歧杆菌LTA和总DNA。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法和溶血空斑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和总DNA对T细胞和B细胞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或P〈0.01),但是LTA的作用更强(P〈0.01)。结论双歧杆菌细胞壁的LTA和细胞核的总DNA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前者效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0.
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了绝对定量PCR和热不均一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检测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并利用旁侧PCR(Junction PCR)对整合位点进行确定,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整合位点的纯合性.结果表明,绝对定量PCR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标准曲线为:log2N (拷贝数) =-0.935 4ΔCt + 3.411 6 (R2=0.997 4,P < 0.001),两只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0.85 ± 1.77和18.87 ± 1.34;TAIL-PCR能成功地克隆转基因猪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得到25条特异性条带,经BLAST比对,共获得TgInS1 (1 440 bp)、TgInS2 (1 263 bp)和TgInS3 (1 861 bp) 3个整合位点.以整合位点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引发Junction PCR,得到预计大小的特异性片段,确定了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序列的准确性.采用整合位点5′上游和3′下游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与外源基因特异性引物的组合,进行Junction PCR,在两只转基因猪中都得到与野生型猪一致的侧翼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表明我们获得的转基因猪都为整合位点杂合子.初步建立了绝对定量PCR和TAIL-PCR对外源基因拷贝数和整合位点检测的体系,为今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猪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