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326篇 |
专业分类
9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几种药用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作用浓度为0:7-4.0μL/mL的南方药用植物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和蛇床(Cnidium monnier(L.)Cusson)的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叶桉、广藿香和香茅精油对串珠镰刀病菌(Fus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弯孢霉菌(Curvjlaria lunata)对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活性,其中,香茅精油在浓度为3.3μL/mL时,能完全抑制大部分供试真菌的生长。但不同精油对于各病原真菌的抑制率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为复合植物精油抗真菌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2排放和CH4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苗圃(幼苗)、马尾松、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土壤CO2排放和CH4吸收的一些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CO2日(白天)平均排放量的大小顺序为(平均值±标准误)苗圃(258±62mg·m-2·h-1)>季风林(177±42 mg·m-2·h-1)>马尾松林(162±39 mg·m-2·h-1)>混交林(126±30 mg·m-2·h-1).土壤CH4日(白天)平均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0.15±0.02 mg·m-2·h-1)>季风林(-0.08±0.01 mg·m-2·h-1)>混交林(-0.07±0.01 mg·m-2·h-1)>苗圃(-0.05±0.01 mg·m-2·h-1).低N(50 kg N·hm-2·a-1)和中N(100kg N·hm-2·a-1)处理对苗圃、马尾松林和混交林样地土壤CO2日平均排放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高N(150 kg N·hm-2·a-1)处理对苗圃土壤CO2的日平均排放量也无显著影响,但倍高N(300kg N·hm-2·a-1)处理显著促进苗圃样地土壤CO2的排放.然而,所有N(低N、中N和高N)处理均显著促进季风林土壤CO2日平均排放量,且这种促进作用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N处理显著促进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对CH4吸收速率,但对混交林土壤CH4吸收则无明显的影响.在苗圃样地,除倍高N外,N处理对土壤CH4吸收速率也无显著作用,但倍高N处理使苗圃土壤发生功能转变,即从CH4汇转变为CH4源. 相似文献
53.
真核生物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遗传物质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丝分裂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精准而细致的调控,这依赖于一系列调节机制,尤其需要多个相关激酶的共同协调。Aurora B是一个关键的有丝分裂调控激酶,伴随有丝分裂的进行,其先后在染色体臂、内着丝粒、中央纺锤体、中体上动态分布。与其高度时空动态性相一致的是,Aurora B在有丝分裂的多个环节,如姐妹染色体粘连、动粒微管连接、纺锤体检验点和胞质分裂过程中都发挥着一系列重要功能。本文将概述近年来Aurora B激酶功能与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将26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广西分离毒株以及参考株M41和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共30个毒株,分别与根据这些毒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基因分型结果而选取的属于3个不同亚群的7个代表性分离毒株和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制备的共10个单因子血清,在鸡胚气管环培养(TOC)上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然后根据中和试验结果对1985~2008年间课题组所分离的26个IBV广西地方流行毒株与3个常用疫苗株H120、Ma5和4/91以及参考毒株M41的抗原相关性及其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个试验的毒株分属7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26个分离株有两个优势血清型(占总分离株的68%),分别是血清1型(包含13个毒株)和血清2型(包含5个毒株)。此外,我们还将分离毒株的血清分型结果与重要抗原基因(包括S1、N、M和3′UTR)的分型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存在多个血清型IBV的流行而且不同时期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不同,分离毒株之间以及分离毒株与疫苗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以及HBeAg阳性的标本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136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经稀释复查后检出10例HBeAg阳性标本。23例溶血标本引起HBeAg假阳性。结论:钩状效应和标本溶血是引起HBeAg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必要时应加以复查,以减少HBeAg的错检和漏检。 相似文献
58.
59.
Neutrophils are essential for host defense and their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removal are critical for the optimal expression as well as for efficient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Delayed neutrophil apoptosis or impaired clearance of apoptotic neutrophils by macrophages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Under most conditions, neutrophils are exposed to multiple factors and their fate would ultimately depend on the balance between pro‐survival and pro‐apoptotic signals. Life or death decisions are tightly controlled by a complex network of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Accumulating data indicate that receptors, such as the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lipoxin receptor or β2‐integrins can generate contrasting cues in neutrophils in a ligand‐specific manner and suggest a hierarchy among these signal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on how pro‐apoptosis and pro‐survival signals interact to determine the fate of neutrophils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highlight novel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hat could be used to enhance the 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by redirecting neutrophils to apoptosis. J. Cell. Biochem. 108: 1039–1046, 2009.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60.
杜仲雌雄株细胞学,顶芽及叶含胶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为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其雌雄株的比例近似于1:1,说明其性别可能由性染色体决定。但在形态上看不到特异的性染色体,雄株花粉母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偶尔可发现个别细胞有染色体桥和环状或链状四价体。从1993年和1994年的12月到翌年4月芽完全展开前对顶芽的测量说明,雄株顶芽的长度和最大直径都明显大于雌株的(P<0.01),而整个生长季节中雌株叶子的杜仲胶含量却明显高于雄株的(P<0.01)。不管雄株还是雌株,其叶的含胶量都随季节变化和叶子的长大而降低。实践证明可用芽的大小鉴别杜仲幼株的性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