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0篇
  免费   1452篇
  国内免费   366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2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55篇
  1975年   45篇
  1974年   52篇
  1973年   56篇
  1972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HIV Vaccin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eed for an efficacious HIV/AIDS vaccine remains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the world HIV/AIDS agenda. The generation of an efficacious HIV/AIDS vaccine proves an enormous scientific challen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neutralizing antibody problem,elusive immune protection,im-munogen design,pre-existing anti-vector immunity and design of phase 3 vaccine trials 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development of HIV/AIDS vaccin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2.
微体是一种细胞器,其种类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体的概念及其发展,乙醛酸循环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之间的关系,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3.
胡杨器官和体胚发生方式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以胡杨为亲本的体细胞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胡杨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和体胚两种不同发生方式建立了离体再生体系。结果:附加0.75mg/L BA、0.5mg/L NAA基本培养基及3w暗培养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附加0.25mg/L BA和0.1mg/L NAA的基本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1/2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附加0.1mg/l NAA、0.05mg/L和1.5%蔗糖对不定芽生根效果最好;诱导并筛选出的胚性愈伤组织在附加了0.5mg/L BA、0.5mg/L NAA的基本培养基上诱导获得大量胚状体,干化处理后大部分能经子叶胚期萌发成苗。结论:外植体的采集周期和培养条件影响胡杨离体叶片的形态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944.
黄益  吕淑霞  马镝  林英  黄艳 《生物技术》2007,17(6):16-19
目的:筛选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培养基中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对长白山天池边的土样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一株产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最大酶活力达0.325U/ml。结论:经16S 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Beta proteobacterium的同源性高达99%。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将该菌株鉴定为Beta proteobacterium属的一个种,定名为Beta proteobacterium sp.T1。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大豆异黄酮是多酚类混合物,有防治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是合成异黄酮的关键酶。本文为了利用异黄酮的特有生物学功能,从大豆中克隆了该基因。方法:采用PCR扩增从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总RNA中分离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并测序。结果:得到全长1583bp的片段。以期用于构建诱导表达基因敲除系统,并用于无性繁殖植物的无标记基因转化。结论:序列分析表明,异黄酮合酶基因(IFS1)含1583个核苷酸,与已报道的序列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2%。  相似文献   
946.
Humans are quite unusual compared to other great apes in that reproduction typically takes place within long-term, iteroparous pairings--social arrangements that have been culturally reified as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With respect to male behaviour, explanations of marriage fall into two major schools of thought. One holds that marriage facilitates a sexu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paternal investment, both important to the rearing of offspring that are born helpless and remain dependent for remarkably long periods (provisioning model). And the other suggests that the main benefits which men receive from entering into marriage derive from monopolizing access to women's fertility (mating effort model).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extramarital sexu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occur as a means of testing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these two models. Using data on men's extramarital sexual relationships among Tsimane forager-horticulturists in lowland Bolivia, we tested whether infidelity was more common when men had less of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 in their children or when they risked losing less fertility. We found that Tsimane men appear to be biasing the timing of their affairs to when they are younger and have fewer children, supporting the provisioning model.  相似文献   
947.
948.
生物耐铜的分子机理及铜污染环境的生物联合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贺纪正  马延和  朱永官  张蕾 《生态学报》2007,27(6):2615-2626
铜是动植物和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都将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日益加剧,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常可导致土壤铜污染,铜已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总结了铜在植物体内的自发内稳态调节机制,在细菌和真菌体内的吸收、分布、解毒和调节因子,同时以蚯蚓为例简要阐述了土壤动物对铜的解毒机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重金属铜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机理及生物对环境中过量铜的联合修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铜污染环境的植物、微生物和动物联合修复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9.
比较了内蒙古高原荒漠区4种锦鸡儿属(Caragana)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生理适应特性。研究发现:4种锦鸡儿属植物中,荒漠锦鸡儿的叶片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水势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气孔导度日变化表现为与气温变化相似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4种锦鸡儿蒸腾速率日变化状况相似,均在10:00达到最大,以后逐渐降低,但日蒸腾积累值垫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相比较,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对当地的水分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保持较好的水分状况,水分亏缺在15%以下,而荒漠锦鸡儿叶水分亏缺日变幅较大,保水能力不及其它3种。渗透调节比较研究发现:荒漠锦鸡儿的渗透势最低,细胞质离子浓度最高,无机渗透调节物产生的渗透势所占的比例也更大,说明其低渗透势的维持主要来自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较多积累。保护酶和自由基比较研究发现:POD和SOD活性荒漠锦鸡儿明显高于其它3个种,但CAT活性在4种植物中无显著差别;叶片自由基含量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垫状锦鸡儿。这些结果表明:(1)荒漠锦鸡儿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方式与其它3种不同,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以强保水能力、维持稳定的水分而适应,而荒漠锦鸡儿以更负的渗透势、更高细胞质离子浓度弥补其更多的水分消耗和对水分变化的强耐性而适应,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可能是其强耐性的生理基础之一。(2)保水能力弱的锦鸡儿种主要通过无机离子的积累,调节细胞质渗透势,保持水分平衡,这是一种相对节省能量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50.
三种麦蚜在温度梯度中活动行为的临界高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罡  马春森 《生态学报》2007,27(6):2449-2459
利用自制的温度梯度产生装置,研究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寄主植物叶片温度梯度上栖息、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温度梯度内,麦蚜在小于等于温度T的温度区域内的累积栖息分布量占温度梯度场内蚜虫栖息总量的百分比Pa=90%时,则把T记为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梯度内从低温端向高温端爬行的过程中,受到热刺激后调转运动方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将蚜虫在温度逐渐升高的叶片上取食时拔出口针开始挣扎逃跑时的温度定义为蚜虫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为研究麦蚜栖息和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搪瓷托盘一端下方置一盏白炽灯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了叶片温度梯度,用照相机记录蚜虫在温度梯度内栖息时的分布状态。为研究麦蚜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在盛有水的塑料培养皿的下方设置一盏白炽灯用于加热水温,在漂浮于水面的小麦叶片上产生逐渐升高的温度。两个装置的温度设置均可通过调节白炽灯泡顶端与托盘或培养皿底部的距离来控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上的温度。试验明确了3种麦蚜的栖息躲避临界高温,在26-43℃的叶片温度梯度内,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成蚜累积栖息分布达90%的临界高温分别为30.2、28.8℃和27.3℃,用Sigmoidal函数模型描述了麦蚜在温度梯度内的累积分布百分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测定了3种麦蚜爬行和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爬行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42.0、39.1℃和38.5℃;取食时的躲避临界高温分别为39.3、40.2℃和39.0℃。试验表明,3种蚜虫中禾谷缢管蚜较耐高温。讨论了温度梯度本身的设置、湿度控制、供试蚜虫种群的不同对麦蚜在温度梯度内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指出在温度梯度中,研究麦蚜若蚜蜕皮、成蚜生殖及有翅蚜和无翅蚜对适宜温度的选择将是今后继续开展的工作内容。本研究的结果为提高麦蚜田间调查取样及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昆虫对环境高温的行为对策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