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2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437篇 |
专业分类
1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EGFR-TKI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综合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然而,耐药性却极大限制其临床治疗效果。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1, ROR1)是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成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OR1介导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吉非替尼反复诱导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建立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GR。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的表达。采用shRNA的方法体外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采用体外检测ROR1过表达前后HCC827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体内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HCC827/GR耐药细胞中的ROR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C827敏感细胞。体外干扰ROR1表达,可明显增强HCC827/GR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IC50 15.3±3.69 vs. 4.2±1.38),增加吉非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 (20.5±2.52 vs. 41.8±3.74)。体外过表达ROR1显著增强HCC827敏感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IC50 0.8±0.52 vs. 2.2±0.87)。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同样发现,干扰ROR1能增强HCC827/GR移植瘤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AKT/FOXO1信号在HCC827/GR耐药细胞中异常活化,而干扰ROR1能够抑制AKT的磷酸化,并上调FOXO1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ROR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抑制ROR1能够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其机制与ROR1调控AKT/FOXO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952.
953.
重复序列ERIC(IRU)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复序列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基因组中。"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是主要存在于肠道细菌的一类基因间重复序列,也称为"基因间重复单位"(Intergenic Repetitive Unit,IRU)。ERIC(IRU)首先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发现,后来又在多种其他细菌中发现。ERIC(IRU)长127bp,有的还有插入序列。绝大多数ERIC(IRU)都可以转录,mRNA形成茎环结构。ERIC(IRU)局限于基因组可转录区,即多顺反子操纵子基因间区域,或开放阅读框架上、下游非翻译区。ERIC(IRU)很可能调节侧翼基因(flanking gene)的表达。ERIC(IRU)高度保守,可能其变异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限制或它本身就可能是"自私的DNA"(selfish DNA)。Versalovic等建立起ERIC-PCR,它可以有效地同时平行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以及动态监测同一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近年来这一技术逐渐运用到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954.
海南新村湾海草泰来藻凋落叶特征及其对网箱养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岛新村湾海草床海草优势种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对象,通过现场观测实验,研究网箱养殖引起海水营养元素的改变对泰来藻叶片凋落量及叶片性状的影响,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初步研究泰来藻叶片分解过程释放溶解有机物(DOM)的动态过程,以探讨网箱养殖对泰来藻凋落叶释放DOM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草泰来藻叶片的平均凋落量为0.26±0.05 g·m-2·d-1,并呈现随着距离网箱养殖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泰来藻叶片的长度和重量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网箱养殖减少泰来藻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和氨基酸含量,降低泰来藻叶片分解过程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最大释放速率;而网箱养殖却提高了泰来藻叶片的碳、氮含量,增加了叶片分解过程DOC和DON的累积释放量;泰来藻凋落叶的DOM累积释放量平均值为12.08±0.17g·m-2·d-1,并呈现距离网箱养殖区越近越高的趋势。因此,网箱养殖提高了海草泰来藻的叶片凋落量及其DOM的释放量,从而对海草床的碳、氮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55.
短吻舌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短吻舌鳎的生长规律、生长特性及雌雄之间的生长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龄的短吻舌鳎处于生长期。在生长速度上,1-2龄生长速度最快。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在生长方式上,1-2龄体长、体高、体厚的生长基本同步,3龄,体高、体厚生长更快,到4龄。以体厚生长最快;生长方式不同,使不同年龄鱼的体型不同。3-4龄鱼比1-2龄更宽厚;在同一年龄组中,雄鱼不仅显著地小于雌鱼,而且比雌鱼更细长、侧扁,用多项式来描写短吻舌鳎的生长过程,并求出生长拐点年龄为2.35龄。 相似文献
956.
为了寻找新的Down’s综合征相关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定位于Down’s综合征关键区内(21q22.3)的EST(GenBank登录号H77399)出发,从人类睾丸组织cDNA文库内克隆到含同源盒结构域转录因子PKNOX1的一种新剪接型全长cDNA,命名为PKNOX1B,GenBank登陆号AYl42115。PKNOX1B基因跨越58.4kb,全长cDNA约2.8kb,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405个氨基酸残基的酸性蛋白质,分子量为44.628kDa,等电点6.28。PKNOX1B与PKNOX1的前9个外显子及9个内含子完全相同,由于PKNOX1B在第10与11外显子之间发生了差异剪接,以致其在3’端cDNA序列被截短约2kb,所编码的蛋白质在C端较PKNOX1短30个氨基酸残基。但PKNOX1B保留了与PKNOX1完全相同的同源盒结构域,因而它可能与其他含同源盒结构域基因家族成员一样参与了发育的遗传调控。RT-PCR结果显示PKNOX1B除骨髓组织外在人体组织广泛表达。在睾丸组织中PKNOX1可见5kb,2.9kb,2kb 3种转录本,而在其他组织中仅发现2个较大的转录本,2kb的转录本在睾丸组织呈现特异性的表达,它有可能参与了精子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5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肽(amyloid beta,Aβ)的蓄积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脑啡肽(Neprilysin,NEP)作为脑内Aβ的主要降解酶,是AD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关于NEP基因多态性和AD发病的关联研究颇多,但尚未证实两者间的关系,存在许多不一致的结论。该文利用文献检索系统,对NEP基因多态性与AD临床相关性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了解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可能造成的原因,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958.
不动杆菌JL-1菌株的解磷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indicus) JL-1菌株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磷,但其解磷机理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动杆菌JL-1菌株的解磷机理。【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不同难溶性磷源中的解磷效果,确定最佳磷源;通过粒径测定法、超声破碎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方法,检测不动杆菌JL-1菌株在解磷过程中对磷酸钙的溶解作用、对磷的固化作用及产有机酸和磷酸酶酶活情况。【结果】不动杆菌JL-1菌株在磷酸钙液体培养基中解磷效果最佳,解磷量在48 h达到最高值118.04μg/mL。在解磷过程中,JL-1菌株对磷酸钙具有溶解作用,菌株自身固化了部分磷;可溶性磷的释放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酸、丙酸、乙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与磷酸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机酸中丙酸含量最高可达118.11 mg/mL;酸性磷酸酶酶活最高为22901.32μmol/(L·h),碱性磷酸酶酶活最高为23826.02μmol/(L·h)。【结论】不动杆菌JL-1菌株在解磷过程中对磷酸钙颗粒显示出一定的溶解作用,通过分泌有机酸和磷酸酶使可溶性磷释放,同时菌体固化了一部分磷,本研... 相似文献
959.
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关联维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种群格局关联维数揭示出个体空间关联的尺度变化规律,表明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采用关联维数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研究表明,各类兴安落叶松林中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具有较高的关联维数(接近2),个体空间关联程度较高,其次序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1.746)>草类-兴安落叶松林(1.740)>越桔-兴安落叶松林(1.550)>杜香-兴安落叶松林(1.468)。兴安落叶松-白桦林中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关联维数较小(<1.512,远离2),个体间关联较弱,处于劣势伴生地位。通过将各天然森林类型与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比较显示,个体空间相关程度由高至低的次序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1.762)>兴安落叶松天然林(1.626)>兴安落叶松-白桦林(1.434),揭示出兴安落叶松种群在不同森林类型中个体空间关联的尺度变化的差异。文中还对综合运用各种分形维数揭示种群格局尺度变化特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0.
选取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百灵鸟、山雀和戴胜鸟作为样本,其中百灵鸟、山雀和戴胜鸟作为对照,研究啄木鸟颅骨颞部、额部和枕部的显微结构参数.样本经Micro-CT扫描后,在断层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的显微结构参数包括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和骨质密度.通过与其他鸟类的对比分析发现,啄木鸟具有更加独特的颅骨结构,其骨小梁厚度、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鸟类,结构模型指数小于其他鸟类,其颅骨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是啄木鸟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啄木行为所形成的,也是其抗冲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