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分离和抑菌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介绍了用薄层层析分离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方法,分离得到白果酸和氢化白果酸,经抑菌试验表明,两种物质都有较强的抑制真菌的效果,并且白果酸比氢化白果酸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892.
本文讨论了具有放养的分段时滞Logistic方程的稳定性,推广了Gopwlsamy K[1]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3.
丙型肝炎病毒是与输血有关的非甲非乙肝病毒[1] ;是全世界输血后获得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并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由于主要通过输血的传播 ,会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输血事业带来极大危害。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表达含有多段抗原的融合蛋白作为HCV检测试剂的抗原 ,可以简化多种抗原的表达及纯化过程 ,并提高了试剂的均一性[2 ] 。研究表明 ,在HCV的抗原基因中 ,核心蛋白Core、NS3区的C33c抗原、NS4区基因编码的抗原免疫原性最强 ,相应抗体出现早 ,分布广 ,亲和力强。因此 ,我们构建了含有中国人HCV序列的Co…  相似文献   
894.
P—selectin表位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宋巍  倪培华  李晓  周同 《生命科学》2001,13(2):82-84,96
P-selectin是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作为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标志和粘附分子,已证明其在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相互粘附作用,参与免疫扣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P-selectin分子中不同结构域及其功能表位在其识别,粘附及信号传导中各具重要作用,进一步揭示这种分子构效关系,将有助于阐明P-selectin的生理,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895.
为了从仿生学的角度 ,获得复合材料构造的最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独角仙和锹形虫前翅中的小柱微细构造 ,结果在昆虫形态学方面也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 :1 )与甲虫前翅上下层相连的小柱 ,其形状和尺寸的大小因甲虫种类而异。不过 ,和以往的认识不同的是 ,两种甲虫前翅的小柱具有类似的结构 ,它们均为非中空的实柱 ,并由中心部和环状的几丁质纤维层构成。其中心部主要是溶解于KOH溶液的物质 (蛋白一类的物质 ) ,环状纤维层中的几丁质纤维 ,在层和层之间相互不同的方向排列着 ,并各自与前翅的上下层中的几丁质纤维连续地连接着 ;2 )独角仙前翅小柱的表面有复杂的纹样 ,而锹形虫的小柱表面只有非常简单的 (几乎没有 )纹样。此外 ,业已证明 ,上述的小柱构造对层状纤维强化复合材料而言 ,的确是一种非常巧妙的 ,可极其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抗剥离性能的生体构造。  相似文献   
896.
 为构建表达组织因子 (TF)膜外区的融合载体 ,制备组织因子膜外区 ,抽提人胎盘组织的总RNA,通过 RT- PCR法扩增出 TF的 c DNA克隆至 p UC1 8并测定全序列 .然后以此为模板 ,再次PCR扩增出 TF膜外区 (soluble TF,s TF) c DNA,并将其插入到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 p GEX4T- 1 ,构建了 tac启动子控制下的 GST- s TF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凝血酶切得到纯化的 s TF.表达产物经 ELISA验证 ,能特异性地与 TF抗体结合 .重新脂化后 ,该产物具有较大凝血活性 .以上说明采用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可以大量制备组织因子膜外区 ,为研制国产重组凝血活酶试剂和研究 s TF的结构和功能创造条件 .  相似文献   
897.
AIMS: The present work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the haemolytic activities of Pseudoalteromonas issachenkonii.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kinetics of growth and haemolytic activities was investigated on sea-salts and NaCl-based nutrient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either starch, or KBr over a period of 140 h. The first haemolytic activity occurred when bacterial cells reached the late stationary phase. The second haemolyt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marine broth (MB) after 110 h of incubation. Addition of Fe to the culture medium neither affected bacterial growth nor reduced the haemolytic activity. However, the activity was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chelator. The second haemolytic activity was not affected by Ca2+, or inhibited by chymotrypsin or EDTA. CONCLUSIONS: The production of haemolysins by P. issachenkonii was greater on MB and was dependent on both the medium composition and time of incubation. The second haemolytic activity was heat stable, nonproteinaceous, calcium-independent and was regulated by F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ation of both the media composition and monitoring the haemolytic activity over a prolonged cultivation time to detect different types of haemolysins.  相似文献   
898.
新疆布尔津盆地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岩石及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尔津盆地中的第三纪地层过去被称为“乌伦古河组”。该套地层的岩性组合独特 ,不同于乌伦古河流域该组命名剖面的乌伦古河组。依据布尔津县城西北 2 0km处的额尔齐斯河北岸出露的地层剖面 ,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 :下部额尔齐斯河组和上部克孜勒托尕依组。额尔齐斯河组为一套富含铁质的色彩鲜艳的碎屑堆积 ,克孜勒托尕依组是一套浅黄绿色砂岩夹杂色泥岩地层。克孜勒托尕依村附近的建组剖面为一连续沉积剖面 ,含有 3个确切的哺乳动物化石层位、5个化石地点。最下部化石层含有典型的始新世Ergilian期哺乳动物 ,其余两个层位的化石均属早渐新世Shandgolian期哺乳动物。因此 ,该剖面为一Ergilian Shandgolian(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过渡时期的地层剖面 ,是进一步研究该过渡期哺乳动物群替代及Ergilian/Shandgolian地层界线的理想剖面。  相似文献   
899.
从滇皂角GleditsiadelavayiFranch荚果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一个含有 8个糖基的三萜皂苷。运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 :3-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2 ) -α -L -阿拉伯吡喃糖基(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 - 2 8-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3) - β -D -吡喃木糖基 (1→4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2 )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刺囊酸 (GS C′)。应用 2DNMR谱 ,包括TOCSY ,1H 1HCOSY ,HMQC ,HMQC TOCSY ,HMBC和ROESY谱 ,全归属了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900.
I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stereo vision,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has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constraints to solve the “correspondence problem”. While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is valid in most cases, whether it is still valid in some particular stimulus configuration (such as Panum’s limiting case) has been a problem of widespread debate for a long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we adopted the Panum’s limiting case as its basic stimulus configuration, and delved into the phenomenon of binocular fusion from two distinct aspects: visual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dispar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anum’s limiting case binocular fusion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rules governing regular binocular fusion as far as visual direction and orientation disparity are concerned. This indicates that double fusion does not happen in Panum’s limiting case and that the uniqueness constraint is still val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