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9篇
  免费   1965篇
  国内免费   6601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17篇
  2020年   837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654篇
  2017年   604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1017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515篇
  2011年   1547篇
  2010年   1147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294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206篇
  2005年   1020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704篇
  2002年   661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8年   4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112.
哺乳动物乳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了乳蛋白基因组结构及进化关系的基础上,就其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顺式调控成分,反式作用因子及激素对表达的诱导进行了讨论,最后就该系统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Three new proteins which selectively bind to UV-damaged DNA were identified and purified to near homogeneity from UV-irradiate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embryos through several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These proteins, tentatively designated as D-DDB P1, P2 and P3, can be identified as different complex bands in a gel shift assay by using UV-irradiated TC-31 probe DNA. Analysis of the purified D-DDB P1 fraction by native or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PLC-Superose 6 gel filtration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a monomer protein which is a 30 kDa polypeptide. The D-DDB P2 protein is a monopolypeptide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14 kDa. Both D-DDB P1 and P2 highly prefer binding to UV-irradiated DNA, and have almost no affinity for non-irradiated DNA. Gel shift assays with either UV-irradiated DNA probes demonstrated that D-DDB P1 may show a preference for binding to (6-4) photoproducts, while D-DDB P2 may prefer binding to pyrimidine dimers. Both these proteins require magnesium ions for binding. D-DDB P1 is an ATP-preferent protein.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wo recently described [Todo and Ryo (1991) Mutat. Res., 273, 85-93; Todo et al. (1993) Nature, 361, 371-374] DNA-binding factors from Drosophila cell extracts. A possible role for these DNA-binding proteins in lesion recognition and DNA-binding proteins in lesion recognition and DNA repair of UV-induced photo-produc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4.
为了对人胚黑质DA神经元移植治疗PD人的临床应用作出客观评估,将8-12周人胚黑质细胞移植到用MPTP诱发的偏侧PD猴新纹状体内。实验动物分别存活2个月、5个月和1年后,用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被移植的人胚DA细胞的存活和与宿主间的突触联系进行检查。在光镜下可见被移植侧的新纹状体内有TH阳性细胞,它们成小群散在分布,每小群有3-10个细胞。TH阳性细胞的轴突延伸到整个新纹状体,树突呈现出正常发育过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埋植套管向家兔双侧杏仁核内缓慢注射微量氯化钙或氯化镁,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向杏仁核内注入钙离子螯合剂CDTA或钙通道抑制剂异博定则可显著加强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提示:杏仁核内钙、镁离于浓度是影响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的重要因素,同时表明电针和吗啡镇痛的机理可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6.
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混合液离解金鱼草的胚珠,从中分离出完整的胚囊。由固定材料分离的胚囊,经透明染色后可借助干涉差显微装置观察由受精前直至受精后具上百个胚乳细胞时期的胚囊的内部结构。由新鲜胚珠分离胚囊也已初步突破,并对其作了简易的显微化学观察。讨论了活胚囊分离的意义与胚囊离体培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18.
1982年在四川省采集吸血蠓时,发现库蠓属(culicoides)两个新种。现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藏于四川省成都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本工作进一步探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吗啡镇痛与纳洛酮拮抗吗啡镇痛中的作用。实验在清醒受限制的大鼠上进行,以电刺激鼠尾出现的甩尾和嘶叫为痛反应指标。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微量纳洛酮后,可使电刺激 PAG 或注射微量吗啡于 PAG 所引起的镇痛效应受到明显拮抗;(2)损毀 PAG 或注射微量纳洛酮于 PAG 后,可使由侧脑室注入微量吗啡所引起的镇痛效应显著减弱。由此可见 PAG 既是侧脑室注射吗啡镇痛作用的重要中枢部位,又是侧脑室注射纳洛酮拮抗吗啡镇痛的重要中枢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