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5篇
  免费   1631篇
  国内免费   4550篇
  1885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110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294篇
  2011年   1179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956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造成中华蜜蜂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研究靶向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用和其对CSBV在中华蜜蜂幼虫体内复制的影响,设计合成针对CSBV 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以100 nM的浓度与pEGFPN1-VP2-CSBV融合表达载体共同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分析siRNA在体外对CSBV VP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同时,将siRNA(1μg/μL)和1×10~7拷贝数的CSBV共同饲喂2日龄中华蜜蜂幼虫,检测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和幼虫存活率,研究siR-NA对中华蜜蜂幼虫体内CSBV复制的影响。荧光结果显示,在293T细胞中siRNA能抑制CSBV VP2蛋白的表达,并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干扰效果接近40%。幼虫饲喂实验表明,饲喂siRNA组在各时间点幼虫体内CSBV拷贝数均低于CSBV对照组,且在摄入siRNA后感染CSBV的幼虫存活率明显上升,与CSBV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本研究,证明了针对CSBV结构蛋白VP2基因的特异性siRNA能够介导产生RNAi,影响CSBV在中蜂体内的复制,为深入研究CSBV VP2基因的功能和研发抗CSBV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培养基成分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Bs+0.5mg/L NAA+0.5mg/L B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B5培养基中8种主要无机盐浓度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两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5000mg/L范围内增加培养基中KNO3的含量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B5培养基中当KNO3的浓度达到2/3时,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及产量最高;(NH4)2SO4以4/3原浓度时对愈伤组织生长量、总黄酮含量及产量最高,对绿原酸的含量则是其为原浓度的1/3时最高;MgSO4以2/3浓度对生长量及1/3浓度对绿原酸、总黄酮积累最高;NaH2PO4、CaCl2和MnSO4以原浓度的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最好;ZnSO4和FeSO4的原浓度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最大,而1/3浓度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3.
以来源于重庆、广西、湖南、广东、江苏、陕西等省区的72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产地与类型及采收方法对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为良种的选育和药材的采收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1)早熟型与中、晚熟型青蒿素含量的差异显著,其顺序为:中熟型>晚熟型>早熟型;(2)在同一管理条件下不同茎秆颜色的青蒿素含量之间差异显著,其顺序为:白杆型>黄绿秆型>紫秆型>绿秆型;(3)不同产地的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一致,青蒿素含量最高时期为孕蕾期,是最佳采收期;(4)不同部位之间青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叶片的青蒿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栽培实验研究了高、中、低不同养分水平对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养分含量的增加,互花米草分枝强度不断增加,低养分处理与中、高养分处理间差异显著;间隔子长度随着养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分枝角度不受养分含量的影响;互花米草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受养分水平的影响,随着养分的降低,互花米草对地上部分(茎和叶)的生物量投资减小,而对地下部分(根和根茎)的生物量投资增加。这些结果说明,养分水平对互花米草的克隆生长有显著影响,互花米草对不同的养分条件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05.
视觉感知的一系列研究都支持大范围拓扑感知的理论.拓扑性质作为整体性质,是视觉感知的基础.视觉对图形拓扑特征差异的感知要优先于对局部特征差异的感知.采用Y迷宫研究了小鼠对不同拓扑性质图形的识别.训练小鼠学习识别圆环和实心矩形这一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之后用拓扑特征相同或不同的其他图形测试小鼠,这些图形包括空心矩形、实心圆、缺口的圆环、缺口的空心矩形.实验结果表明,学会识别圆环(奖励)和实心矩形(无奖励)的小鼠无法区分实心圆和实心矩形以及圆环和空心矩形,但是能够分别从缺口圆环、缺口的空心矩形、实心圆与空心矩形组成的图形对中识别出空心矩形.因此证实了小鼠的视觉系统能够感知拓扑特征的差异并且具有对拓扑性质的概括能力.结果为拓扑知觉对视觉系统来说是基本的这一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6.
环状RNA (circRNA)是一种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可以调节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最近应用高通量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人类细胞中存在大量circRNA.许多circRNA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时序特异性,且与生理发育和各种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circRNA被证明在细胞质中富集和稳定,表明其具有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3位.尽管该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G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大多数国家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30%.因此,寻找能调节GC发生发展和评估预后的新分子机制和治疗靶标至关重要.近年来cir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不断增多,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ircRNA产生机制及一般特征、生物学功能、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枯菌进行色谱表征。青枯菌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通过对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青枯菌细胞浓度、发酵液pH值、细胞表面黏附的胞外酸性多糖(EPSⅠ)含量与青枯菌色谱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8h时,青枯菌运动能力强,细胞表面EPSⅠ少,吸附力弱,绝大多数菌体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形成峰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黏附的EPSⅠ量增多,与树脂吸附力增强,保留时间延长。因此分析3个色谱峰的形成与青枯菌的运动性、以及细胞表面EPSⅠ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作用有关。并通过比较3个色谱峰青枯菌细胞表面EPSⅠ含量的差异和观察青枯菌经过4%甲醛固定处理后色谱行为的变化加以进一步验证。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完整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在浙江天童山国家森林公园,研究了鼠类在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灌丛几种生境内对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捕食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针毛鼠(N.fulvescens)是栲树种子的主要捕食者.种子在刚布下后的几天内消失的最快,随后其日消失率便逐渐降低,在不同生境中,其日消失率也有所不同,在灌丛中日消失率最高(7.54%),其次是马尾松林(7.29%),而常绿阔叶林中3条样带的日消失率较低.在损失的种子中,各种种子命运所占比例在样带中存在着差异,灌丛中失踪的种子比例最高,占97.77%,而样带2的则最低,只占8.91%.这与不同样带中的植被组成密切相关.同时,鼠类对栲树种子扩散的距离比较近,观察到的最远扩散距离为12.7 m.  相似文献   
109.
一百余年前,人类就开始了相对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规范。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调查。但是,当前我国的野外调查规范还不够细致,调查者在调查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调查数据不规范、不可靠,很多重要信息缺失。突出问题有:样线信息不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没有自动记录的详细样线信息(如每秒记录一次的连续点位信息,含经纬度和时间);动物位点信息缺乏可信度指标(如距观测者的距离);调查时间不合理;调查地点的空间取样不均衡;记录的标准化不够(如每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长不确定)等等。对此,我们参考国际通用的调查规范,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要点,以便提高野外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我们提倡野外记录的无纸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和模型工具提高野外记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提议建立固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体系,以便消除每年调查时空间取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量化野生动物的时间动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下辽河平原降雨中氮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降雨中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2004-2006年下辽河平原连续3年定位收集的降雨观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结果表明:降雨中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这主要与降雨量及空气中NH4 -N浓度变化有关;降雨中DON量与NO3--N含量相当,均接近24%,是雨水中氮的重要组分;与1985年相比,近3年降雨输入到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年氮通量已有较大提高,降雨较多的2005年输入的无机氮量更是20年前的2倍以上;2004-2006年随降雨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平均占可利用肥料氮的28.3%,对农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