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237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1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红蛋白 (NGB)是新发现的脑特异的携氧蛋白 .为了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应用已构建大鼠NGB基因编码区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NGB转化的大肠杆菌BL2 1 ,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 .用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作为抗原 ,免疫Balb c小鼠 .通过传统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了抗大鼠NGB的单克隆抗体 ,并对全部 4株单抗进行了亚类和亚型、效价和特异性鉴定 .为NGB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92.
刈割强度对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静  杨持  韩文权  刘美玲 《生态学报》2003,23(5):908-913
通过对播种、移植于大小不同花盆的1年龄和多年龄冷蒿进行刈割实验。探讨冷蒿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库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刈割1/4和刈割2/4比不进行刈割和刈割3/4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表现为:刈割1/4>对照>刈割2/4>刈割3/4;刈割后在不同的资源与空间。冷蒿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均表现为:大盆>小盆>移栽盆;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生物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刈割1/4冷蒿生物量比对照增加,出现超补偿生长。别割3/4生物量降低。出现欠补偿生长。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冷蒿碳水化合物、生物量的积累;可利用资源、空间越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的变化趋势与再生生长的趋势一致。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可以表征再生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993.
广东省大中型供水水库营养现状及浮游生物的响应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林秋奇  胡韧  段舜山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3,23(6):1101-1108
于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水质现状并探讨了浮游生物对营养水平的响应。总氮、总磷、透明度和叶绿素a分别为0.15~7.15mg/L、0.003~0.387mg/L、0.4~6.3m和0.6~32.3ug/L。总氮、总磷、透明度均与叶绿素a呈较高的相关性。根据这4个因子的综合加权营养状态指数为23.7~55.1,季节差异不大,大多数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金藻在中-富及富营养型水库中没有分布,而蓝藻、绿藻、硅藻和甲藻在调查水库中均有比较广的营养生态位,但它们的密度及相对优势度在各营养型水库中有一定的差异。高营养水平水库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营养水平较低的水库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硅藻-绿藻或金藻-硅藻为主;营养水平较高的水库以蓝藻-硅藻或蓝藻-绿藻为主,并有较高的裸藻密度。浮游动物基本上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但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库中,哲水蚤种类比低营养型水库中少。枝角类优势种类在各营养型水库差别不大。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低营养水平水库的轮虫以广营养型、中营养型或寡中营养型种类为主,种类数目比较少;富营养和中-富营养型水库的轮虫以喜在中营养到富营养条件下生长的种类为主,且轮虫种类数目比较多。  相似文献   
994.
流溪河水库水动力学对营养盐和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林秋奇  胡韧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3,23(11):2278-2284
流溪河水库2001年年降雨量2250mm,其中79%来自4月至9月的丰水期。入库流量变幅4.25~414.00m^3/s,近60%的入库水量流来自吕田河。流域营养盐输送量取决于流域降雨径流强度,吕田河高于玉溪河。由于营养盐被泥沙吸附沉积,丰水期湖泊区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河流区。浮游植物密度为17~1245cells/ml,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硅藻密度分布与水流流速和透明度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与营养盐和温度的相关程度。在丰水期,由于受水流和透明度的强烈控制,尽管营养盐供应比较充足,硅藻密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丰水期硅藻密度稍低于枯水期,河流区明显低于大坝处。浮游植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97~2.75。受水库水动力学(水位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最大浮游植物多样性出现于水位波动比较大的8月份,最小值则出现于水位波动最小的6月份。  相似文献   
995.
猪囊尾蚴磷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猪囊虫磷蛋白P2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性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2。经测序证明基因序列完全正确,从而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PIC9K-P2,并用SalⅠ、BglⅡ 两种内切酶分别线性化,然后分别电转化毕赤酵母菌种GS115,采用G418抗性梯度筛选得到高拷贝重组菌株,利用MM和MD培养基鉴定重组菌株Mut表型,然后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Westernblot和ELISA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成功地分泌表达了分子量大小为12.6kD,表达量占分泌总蛋白的33%,且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重组磷蛋白,从而解决了囊虫病诊断抗原来源问题并为研制新型猪囊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大麦抗白粉病基因Mlo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型Mlo基因是大麦抗白粉病的负调控因子,该基因突变,赋予大麦对白粉菌的广谱抗性。综述了Mlo基因结构、功能及Mlo突变的等位基因(mlo)的抗性特点;讨论了mlo基因可能的抗病机制。为mlo抗性在麦类白粉病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基因Dad-1是普遍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一个高度保守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基因。以水稻Dad-1基因为探针,采用Southern杂交在薏苡中检出了Dad-1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物理定位。在薏苡第9染色体短臂上检测到Dad-1基因的杂交信号,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67.44±1.45。  相似文献   
998.
同工酶分析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同工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所有组织中,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阐明了同工酶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系统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了同工酶分析技术在云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衰逝波探测川芎嗪与剪应力对内皮细胞膜PS异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川芎嗪和剪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锥-板旋转式剪切装置提供剪应力,与川芎嗪共同作用于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采用Annexin V-FITC染色标记,利用全内反射衰逝波激发ICCD成像技术,探测川芎嗪和剪应力对rCMEC磷脂酰丝氨酸(PS)异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PS异位具有普遍性,静态培养内皮细胞的PS异位率(异位程度)为9.97%。作为单因素,剪应力(6×10~(-5)、12×10~(-5)、24×10~(-5)N/cm~2)或川芎嗪(31.5、63.0、126.0μg/ml)均可使PS异位率明显下降(P<0.001)。在同一剪应力水平条件下,川芎嗪的给予可使内皮细胞的PS异位率进一步降低。中等水平的两因素组合降低异位率的效果较突出。结果提示,适当水平的剪应力与川芎嗪联合作用有可能明显抑制rCMEC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我们曾报道表达不可翻译PVY~N CP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抗病性是由RNA介导的,其抗病性类似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本研究以这类不同抗性的Tn代转基因烟草植株为材料,对自交后的T1代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部分T_1代抗病株系自交留种。对T_2代RNA介导抗病性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分析和一系列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含1-2个转基因拷贝的T_0代感病植株,在T_1代中的Km抗性分离符合单位点插入的3∶1的遗传规律;含3个或3个以上转基因拷贝的T_0代中抗或高抗植株,在T_1代中的Km抗性分离符合多位点插入的15∶1或63∶1的遗传规律。大多数T_1、T_2代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与转基因拷贝数成正相关,转基因在T_1、T_2代植株中能够转录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之间转基因mRNA在细胞质中的积累水平与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成负相关。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能够在T_1、T_2代中遗传,且T_2代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具有以下特征:1)既抗病毒粒体又抗病毒RNA的侵染,且这种抗病性不受接种物剂量的影响;2)抗病谱较窄,只对PVY的某些株系具有高度抗病性;3)与传毒方式无关,既抗摩擦接种又抗带毒蚜虫接种;4)与植株的发育阶段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