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7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226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13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用L-多聚赖氨酸、聚乙烯亚胺及L-多聚鸟氨酸三种多聚阳离子对壳聚糖进行共混修饰,制备了三种共混材料.在这些材料表面吸附了血清白蛋白,并利用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白蛋白吸附到材料表面后的构象变化.结果显示,与天然状态相比,白蛋白吸附到共混材料表面后,其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均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研究MC3T3-E1细胞在这些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发现细胞的增殖与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有一定关系,在吸附的白蛋白构象与天然构象最接近的共混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增殖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73.
文章揭示了外界周期脉冲激励下神经元系统产生的随机整数倍和混沌多峰放电节律的关系.随机节律统计直方图呈多峰分布、峰值指数衰减、不可预报且复杂度接近1;混沌节律统计直方图呈不同的多峰分布,峰值非指数衰减、有一定的可预报性且复杂度小于1.混沌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小于系统内在周期且刺激强度较大时产生,参数范围较小;而随机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大于系统内在周期且脉冲刺激强度小时,可与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产生的参数范围较大.上述结果揭示了两类节律的动力学特性,为区分两类节律提供了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974.
广西不同时期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85~2007年间分离到的2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 Ⅰ)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他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广西分离株属第Ⅰ群,它们与鸽子冠状病毒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Massachusetts(Mass)型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有15个分离株在33~34位和34~35之间分别有4个和3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NN6在33~34位和34~35位之间则均有4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YL1、GX-NN2与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第Ⅱ群;GX-G、GX-XD与日本同一时期分离的毒株JP Miyazaki 89亲缘关系最近,属于第Ⅲ群;GX-YL6、GX-NN7与欧洲毒株4/91亲缘关系较近,属于第V群.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多种类型IBV毒株的流行,毒株S1基因HVR Ⅰ碱基的突变或插入比较普遍,可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绝大部分毒株与目前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低.同一时期的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综合利用鲎试剂生产的废料血浆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探讨鲎血SOD对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野生型绿脓杆菌(PAO1)、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离心分离、丙酮沉淀、热变性去杂蛋白的方法从生产鲎试剂废料血浆中提取SOD,然后把SOD加入菌液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结果 SOD对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野生型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0.02,40.05,20.02,20.02 μg/ml.结论 本方法可成功地从生产鲎试剂废料血浆中提取得到SOD粗品,实验表明鲎血SOD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76.
云南东部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云南东部地区蚱属1新种,即南盘江蚱Tetrix nanpanfiangensis,sp.nov.。该新种近似于桂北蚱Tetrix guibeiensis Zheng,Lu and Li,2000,主要区别为本新种:1)侧观头顶与颜面隆起成直角形;2)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处略凹陷;3)前胸背板前缘平直:4)侧观背板上缘肩前弧形,其后平直;5)肩部不具1对短纵隆线;6)第1跗节下之第3垫大于第1、2垫。新种与丁氏蚱Tetrix tinkhami Zheng et Liang,1998也近似,但新种后翅不到达后突的顶端,中足股节宽度明显狭于前翅宽。 正模:♂,云南陆良县,25.1°N,103.8°E,2000m,2006-Ⅷ-10,邓维安采;副模:3♂♂,9♀♀,同正模;3♂♂,3♀♀,云南沾益县,25.6°N,103.8°E,2000m,2006-Ⅷ-12,邓维安采:4♂♂,4♀♀,云南宣威市,26.2°N,104.1°E,2000m,2006-Ⅷ-14,邓维安采。 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7♂♂10♀♀)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3♂♂7♀♀)。  相似文献   
977.
利用Pichia pastoris生产S-腺苷甲硫氨酸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考察了重组Pichia pastoris发酵的诱导剂量,L-甲硫氨酸,以及pH对腺苷甲硫氨酸产量的影响.放大到3.7 L发酵罐和30 L发酵罐后,研究了重组细胞的发酵过程变化,对S-腺苷甲硫氨酸初步纯化.摇瓶中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是:每天添加1%甲醇诱导,L-甲硫氨酸为50mmol/L,培养基pH 5.0.培养144 h后SAM产量达到2.32 g/L.3.7 L发酵罐中发酵251 h后细胞浓度为120 g/L,SAM总量为15.18 g.放大到30 L发酵罐中,发酵225.5 h后细胞浓度约为120 g/L,SAM总量为145.05 g.纯化后SAM的纯度为93.5%,回收率为84.5%.  相似文献   
978.
1992—2005年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92、2002年遥感图像以及2001、2005年的MODIS影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研究了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2—2005年,研究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面积相对稳定,但质量有所下降;2001—2005年,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山区和南部戈壁区北部是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最集中的区域;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包括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在内的自然因子以及政策法规、人口增加等社会经济因子.  相似文献   
979.
采用RNA干扰技术分析拟南芥Ca2+泵基因ECA1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含拟南芥Ca^2+泵基因ECA1特异片段反向重复结构的RNA干扰(RNAi)载体,以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用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11个T3代纯合体转基因株系;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ECA1在转基因株系中转录的结果表明,其转录产物比野生型(WT)明显低,且转基因株系之间差异明显,表达水平有一个梯度关系;在1/2MS培养基上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的差异不明显,相对于野生型而言,在相对低Ca^2+(0.2mmol·L^-1)或相对高Mn^2+(0.5mmol·L^-1)的培养基上的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ECA1转录量越低,生长受到的抑制越大。据此认为:ECA1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有作用。  相似文献   
980.
赤拟谷盗全基因组和EST中微卫星的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是近年大力开发的一种分子标记,为了推进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遗传学相关研究,对赤拟谷盗全基因组和EST中由1~6个碱基重复单元组成的简单序列重复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微卫星的丰度和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微卫星在赤拟谷盗EST中的分布频率为1/0.87kb,其中单碱基重复序列占71.25%,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而六、三、四、二,五碱基重复单元序列分别占23.93%,2.94%,1.56%,0.17%,0.15%。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频率为1/3.65kb,其中六碱基重复序列占61.96%,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而三,四,一,五,二碱基重复单元序列分别占14.35%,13.75%,4.68%,3.60%,1.69%。同时发现富含A和T碱基的微卫星占主导地位,富含G和C碱基的微卫星数量较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微卫星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丰度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