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解脂耶氏酵母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理代谢特征的非常规酵母.它具有可以利用多种廉价碳源、低pH值耐受性好、分泌能力强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各种工业产品的微生物发酵.目前,解脂耶氏酵母已被证实具有高效生产多种(同源或异源)有机羧酸的能力.本文对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解脂耶氏酵母生产羧酸的实例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  相似文献   
992.
日本菟丝子及其寄生前后寄主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菟丝子与寄主的光合生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光合色素含量与寄主光合色素含量呈负相关.被日本菟丝子寄生后,易寄寄主寄生叶和相邻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而非易寄寄主寄生叶和相邻叶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非易寄寄主和易寄寄主的寄生叶和相邻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大小与寄主受日本菟丝子易寄程度的强弱顺序一致,前者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调节引起的,而后者则是多因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在光照条件下,与非易寄寄主相比,日本菟丝子从易寄寄主上脱离后的光合色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干质量则下降减缓;黑暗条件下,日本菟丝子从不同寄主脱离后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干质量下降速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龙文波  栾丽  王兴  刘玉花  涂升斌  孔繁伦  何涛 《遗传》2007,29(4):462-470
以高结实率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恢复系TP-4和D明恢63及优良保持系D46B为材料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所有四倍体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均为2n = 48, 这与有丝分裂的结果一致。恢复系TP-4和D明恢63及保持系D46B的中期Ⅰ单价体和三价体的比例都很低, 配对染色体的比率在99%以上, 具有优良的细胞学特征。恢复系TP-4和D明恢63在中期Ⅰ四价体频率分别为2.00/PMC和2.26/PMC, 而保持系D46B在中期Ⅰ四价体频率为6.00/PMC, 极显著地高于恢复系品系因而具有更好的染色体配对性质; 后期Ⅰ保持系D46B的染色体滞后频率为10.62%, 远低于恢复系材料TP-4的19.44%和D明恢63的23.14%, 接近二倍体对照明恢63的7.30%水平; 末期Ⅰ保持系D46B具有比恢复系更低频率的微核数而末期ⅡD46B的正常四分小孢子比率不但高于恢复系品系甚至高于二倍体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后期Ⅰ染色体滞后细胞比率同末期Ⅰ异常细胞比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推测后期Ⅰ染色体分离和末期Ⅰ微核形成可能是由相同的显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15%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的减量增效作用,分别向减量10%、20%、30%的15%茚虫威悬浮剂药液中添加500 ppm的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芦荟精油助剂,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添加农药助剂后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茚虫威悬浮剂的防效,相对常规用量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将15%茚虫威悬浮剂按照常规用量减量10%~20%,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有效防治番茄潜叶蛾。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野生型p53乳腺癌MCF7细胞的Ch 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数据,以揭示p53的抑癌分子机制。从NCBI下载的编号为GSE47041的Ch IP-seq数据来源于三组试验,分别为:未经处理的乳腺癌MCF7细胞对照(NS_input),Nutlin-3a(一种MDM2拮抗剂)处理的MCF7细胞对照(S_input)和Nutlin-3a刺激MCF7细胞后加入p53抗体的实验组(S_p53)。Ch IP获得的DNA数据的测序平台为Illumina Hi Seq 2000。利用Bowtie参照人基因组hg19进行序列比对;利用MACS进行峰信号检测,并利用自定义软件筛选p53可能的靶基因;利用DAVID在线工具对靶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研究共得到50个p53的靶基因,其中8个靶基因(CDKN1A、BBC3、BAX、DDB2、MDM2、CCNG1、XPC和PCNA)分别富集到p53信号转导通路和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两个通路上。在得到的由19个靶基因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连通度最高的前5个基因分别是PCNA、MDM2、REV3L、CDKN1A和BAX。研究中采用的分析Ch IP-seq数据的方法能有效揭示野生型p53乳腺癌MCF7细胞中Nutlin-3a激活的p53的抑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观察豚鼠腹腔神经节(CG)神经元自发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动作电位(AP)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发现在豚鼠离体CG上存在自发f-EPSP和AP,发放频率不同。自发f-EPSP的幅度(5.67±2.66)mV(n=26),明显低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f-EPSP的幅度(13.26±6.74)mV(n=34,P<0.01),而自发的AP后超极化幅度(AHPA)(13.86±4.24)mV(n=30),明显高于刺激内脏大神经诱发的AHPA(8.99±2.79)mV(n=54,P<0.01)。六烃季铵或低Ca2 /高Mg2 Krebs液能完全阻断自发的AP,但自发的f-EPSP则不被完全阻断。结果提示豚鼠离体CG神经元有自发性电活动,这除与突触前膜ACh的随机释放有关以外,可能还有对Ca2 不敏感的其他递质介导。  相似文献   
997.
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新种质的创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 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质好,是一份有利用价值的小麦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98.
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集于黄海海州湾海域的真鲷野生群体和经过2代人工繁育的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遗传变异研究。分析检测了2个群体各50个样本肌肉和肝脏组织的13种同工酶共20个基因位点,其中MDH_a、GPI、PGM等10个位点为多态位点,MEEST-b为变异程度比较高的位点。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和25%(P 0.95);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41±0.044和0.095±0.043。结果表明,真鲷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拥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变异水平,但是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比野生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亲鱼数量少所致。比较了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的结果。将此两种技术相结合在鱼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具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分离于贵州的一个青霉属新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种贵州青霉(Penicillium guizhouanum sp.nov.)分离于贵州省发霉的竹笋,它和鲜红青霉(P.chermesinumP.Biourge)类似,但它的分生孢子结构形成缓慢,分生抱梗茎的顶端不膨大成囊状,瓶梗披针形及偶有双轮生帚状枝等特征,易于与后者相区分.本种与扁球青霉(P.oblatumJ.I.Pitt &A.D.Hocking)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质地绳状,帚状枝单轮生或偶有双轮生,瓶梗披针形等。然而,其分生孢.梗茎的壁平滑,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这些特征是扁球青霉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00.
Genetic analysis of three H1N2 viruses indicated that only HA genes of H1N2 viruse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A/Guangdong/6/91(H1N1) virus (PR8-like strain), while the other seven genes of them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H1N2 viruses were derived from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5. However, the genomes of H1N2 viruses were very similar to each other. So the H1N2 viruses isolated in 1998 were not derived from new reassortment between PR8-like strain and H3N2 virus circulating in man in 1998, but derived from the evolution of H1N2 virus found in 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