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636篇
  16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伤后不同时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差异,为探索临床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最佳有效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蛇毒组、40、60、80、100、120 min血清保护组),每组30只。动物经戊巴比妥腹麻,于单侧背部皮下及双侧小腿腓肠肌注射眼镜蛇毒以制备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4×LD50)大鼠模型,分5个不同时段分别注射抗蛇毒血清,于注毒后连续观察3 h,统计各组平均存活时间、成活率及保护率。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挑战剂量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48.8±11.4)min,成活率仅为20%;其他血清保护组分别于注毒后40、60、80、100、120 min经腹腔注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25 u血清/mg蛇毒),40 min血清组保护率达80%;60 min血清组存活率及保护率分别达到70%、50%,平均存活时间为(172.8±7.2)min,与蛇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801、00 min血清组保护率依次下降,分别为40%、30%,但仍较蛇毒组显著提高(P<0.01);120 min血清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与蛇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段施予同剂量抗血清,可显示出明显的机体保护时效性,该研究为探讨临床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2.
马衔山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集甘肃省兰州市马衔山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根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沙棘根瘤内定殖的内共生细菌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的差异。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检测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24门50纲90目167科215属;而纯培养方法仅检测到3门5纲7目8科8属。进一步分析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结果有明显差异,在科和属的分类单元上差异尤其显著。两种方法都表明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而纯培养方法仅能够分离到部分可培养的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中国沙棘根瘤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相似文献   
923.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及其稳定性影响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目前气候变化下森林土壤DOM含量及其光谱结构特征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和次生白桦林表层土壤进行室内冻融模拟试验,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冻融强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湿度温带森林土壤渗漏液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森林土壤渗漏液DOM含量及其组分因林分类型、土壤湿度、冻融强度、冻融循环次数不同而存在差异.2种林分土壤渗漏液DOM含量均在中湿度下最低,并受高强度冻融影响显著,且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鉴别DOM的3个荧光组分:胡敏酸类DOM、富里酸类DOM和蛋白类DOM;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渗漏液DOM组分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腐殖化程度较高;而次生白桦林土壤渗漏液DOM组分以胡敏酸类物质为主,3组分受冻融强度显著影响,稳定性较低.经冗余分析(RDA)发现,林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森林土壤DOM属性变化,次生白桦林土壤渗漏液DOM含量及其3组分荧光强度大于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湿度显著影响DOM芳香性,2种林分土壤渗漏液DOM芳香性均呈中湿度>高湿度>低湿度的趋势;随冻融强度增加,阔叶红松混交林土壤渗漏液DOM芳香性显著降低;多次冻融循环显著提高2种林分土壤渗漏液DOM腐殖化程度.因此,不同冻融作用下,低湿度温带森林土壤渗漏液DOM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次生白桦林土壤,可能会增加春季冻融期温带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淋溶损失.这些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野外冻融期温带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周转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4.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贡嘎山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0科,93属,399种,最主要的是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蹄盖蕨属Athyrium以及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所含的种子是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当地分化的种;其特有成分多为新特有属,可认为它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较年青的蕨类区系,热带属在本区数量多而种类少,在山上河可与北温带种类并存。贡嘎山处于蕨类物种东  相似文献   
925.
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最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炎性反应与乳腺肿瘤有着一定的联系。炎症构成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炎性细胞的变化影响着肿瘤的进展,包括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免疫力降低,转移等。检验外周静脉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以及衍生出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可以反映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炎性状态。深入研究外周血中常见的标记物与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就外周血中常见的标记物进行相关论述,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6.
927.
目的:基于阿尔茨海默病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研究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预处理的新的有效方法.方法:首先采用标准差滤波、FSC(特征记分准则)和WPT-SAM(小波包变换-微阵列数据显著性分析)方法对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预处理,比较处理后获得的基因数和FDR值;然后采用分类聚类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和分层决策聚类,比较分类聚类结果.结果:标准差滤波和FSC方法获得的初筛基因数据较WPT-SAM方法多,但FDR值也高、后续分类聚类结果较WPT-SAM方法差.结论:WPT-SAM方法在预处理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中,是比较灵活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28.
孔令桥  郑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9,39(23):8903-8910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框架,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质量提升和格局优化。基于该框架,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通过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分析、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问题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可持续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出系统保护与修复布局建议。通过洞庭湖流域的分析案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重要区域的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流域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29.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30.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