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军队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损伤状况。方法:采用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在地震爆发后65天左右,对107名执行运输遗体任务的官兵进行了测量。结果:PTSD症状轻度的占84%,中重度的占15%。其中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的占63%。从症状的分布来看,闯入性回忆占36.4%,回避29.9%,过度警觉29.9%,焦躁不安或易怒37.4%,入睡困难、睡眠易醒或早醒43.9%,难以集中注意力45.8%,对重要的活动兴趣下降32.7%。救援人员抑郁症状得分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睡眠质量差的占72%,以入睡时间长和日间功能降低为主。结论:担任遗体运输的救援官兵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症状,症状程度较轻,多数在1个月内消失,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的总体状况也比较低,但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并且直接影响到日间功能。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利度胺单药治疗,雷利度胺50mg/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21天,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应用雷利度胺4(2~6)个疗程,5例有效,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因疾病迅速进展死亡退出试验。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中粒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减少1例,贫血1例。结论:应用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且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43.
应用EXPASY服务器(http://www.expasy.oh/tools)上的SOPMA法对SLA—DR的α链和口链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并与人的HLA—DR相应的α链和β链的氨基酸和二级结构成分比较,在此基础上同源模建SLA—DRα链、β链及复合体SLA—DR的三级结构。结果显示,SLA—DR的α链各二级结构成分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数目分别为36、61、4和69,β链中分别为42、56、16和74。α链和β链各二级结构成分与复合体SLA—DR具有高度的符合率,分别达到98.7%(α螺旋)、99.1%(β折叠)、83.3%(转角)和97.2%(无规则卷曲)。各功能区分析,SLA—DR的α1和β1区为结合抗原的高变化区。同源模建和三级结构分析表明SLA—DR的α链和口链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并可以组成复合体SLA—DR。  相似文献   
144.
目的:通过变温处理研究羊草种子休眠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方法:以成熟羊草种子作为外植体,MS+2.0mg/L2,4-D为诱导培养基,分别采用26℃恒温和16℃/26℃变温(各12h)的方式培养,3w后统计诱导率。结果:恒温和变温培养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细胞,变温培养羊草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48.25%,较之恒温培养高出约1倍。结论:变温培养有助于羊草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45.
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细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菌种构成和耐药特征。方法对该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的808株CNS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08株CNS共有16种;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占CNS的77.2%;甲氧西林耐药(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MSCNS)各占63.3%和36.7%;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84.5%,且MRCNS显著高于MSCNS(χ^2=50.88,P〈0.01);药敏结果:MRCNS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6%-100%,显示了高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结论CNS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范围广、种类多,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MRCNS的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形势严重,加强CNS的细菌学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6.
不同种类的RNA干扰库已经被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之中,根据其构建方式和分子形式的不同,可将RNA干扰库分为4种类型,即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库、化学合成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库、酶切法构建的siRNA库和酶切法构建的shRNA表达库。简要介绍上述RNA干扰库的构建方法及其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7.
微藻生物炼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发展以生物质原料为基础的生物炼制产业,对于解决能源危机、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微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分布广、生物量大、光合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和产量高等突出特点,是进行生物炼制的优良材料,它在生产微藻燃料、开发微藻生物制剂和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综述了微藻的培养特点和功能,介绍了微藻生物炼制技术的内容和领域,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市政废水和火电厂烟道气大规模培养高油微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含油量微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培养的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市政废水净化处理和火电厂烟道废气利用,研究了S.dimorphus微藻在2种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特性、其移除废水中N.P养分能力及其CO2消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S.dimorphus微藻的生长受pH、通气速率、搅拌情况和光照条件等的影响.当通气速率(空气)为6 L/min, S.dimorphus的生长速率达到高峰.通入体积分数33.3% CO2和体积分数 66.7% 空气比通入正常空气或通入比其含有更多CO2的空气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获得最大微藻生长速率的pH上限是7.5.螺旋状生物反应器比锥型瓶生物反应器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这主要归功于前者有更高的光利用效率和搅拌效果的改善.S.dimorphus 微藻能利用市政废水中的养分从而移出其中的N.P养分.在6 d的培养中,培养液中的N换算成NO-3从8.3 mg/L下降到3.6 mg/L以下;而P换算成PO3-4则从0.24 mg/L下降到0.03 mg/L 以下.  相似文献   
149.
为准确地将酯酶同工酶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的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胞内酯酶(EST)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酶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20d诱导的同工酶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的酶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性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0.
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s reported as a powerful defense mechanism in plant immune responses to pathoge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CD in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Using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to infect the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Jiafen 16) we found that localized TMV-infection could induce cell death in the uninoculated parts of the tomatoes, where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showed no spreading virus. The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cell death was shown as fol-lowing: chromatin condensed and formed peripheral conglomeration in nuclei; cell nucleus were TUNEL positive labeled; genomic DNA was fragmented and showed DNA laddering;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 were disrupted; tonoplast and plasma membrane were shrunk and degrada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ith an absence of TMV spread, the local TMV-infection on certain tomato leaves could induce systemic PCD in the root-tips, stem-apices and uninoculated leaves. The systemic PCD has various initi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such tissues and is distinct in inducement and exhibition from HR-PCD and S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